《中國工尺譜集成》新書發布會
介紹《中國工尺譜集成》編撰情況。
直播時間: 2017年09月06日 14:30 - 16:00
直播嘉賓: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 ,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張振濤
 
 
直播圖片 更多>>
  •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

  •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中国工尺谱集成》总主编张振涛。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

  •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中国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中國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

  •   2017年9月6日下午2:3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中国工尺谱集成》编撰情况。图为音乐周报记者提问。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音樂周報記者提問

相關媒體 更多>>
    相關摘要 更多>>
    背景資料 更多>>
       
      文字實錄 正序 | 倒序 手動刷新 自動刷新: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各位來賓,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大家下午好!歡迎大家前來參加《中國工尺(chě)譜集成》新書發布會。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文化部藝術司,向各位新聞界的朋友們長期給予藝術事業的關注和支持表示我們衷心的感謝!下面,我先介紹一下出席新聞發布會的有關負責同志和專家,他們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牛根富同志﹔中央民族樂團副團長趙東升同志﹔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張振濤﹔中國音樂學院教授、《中國音樂》常務副主編、《中國工尺譜集成﹒江蘇卷》主編齊琨同志﹔西安音樂學院院長助理、教務處處長、教授、《中國工尺譜集成﹒陝西卷》副主編李寶杰同志﹔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副院長、教授、《中國工尺譜集成﹒北京卷》副主編吳凡同志﹔河北大學藝術學院音樂研究所所長、教授、《中國工尺譜集成﹒河北卷》副主編齊易同志﹔文化藝術出版社社長楊斌同志﹔文化藝術出版社副總編輯董瑞麗。 [09-06 14:32]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我是文化部藝術司的明文軍。本次新書發布會共有四項議程。第一項議程,由我介紹一下《中國工尺譜集成》的基本情況:《中國工尺譜集成》是文化部“中國民族音樂舞蹈雜技扶持發展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之一,也是繼《中國民族民間器樂集成》、《琴曲集成》後的又一項浩大的考察中國民間音樂傳承、見證民間音樂生態體系的重要工程。 [09-06 14:38]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工尺譜”是世界上最早發明的樂譜之一。唐代已出現大量手抄卷子,以後綿延不絕,明清時期開始出現印刷樂譜。目前,各地民間樂社仍然在使用,但大量抄本輾轉相傳,有的未有印刷,消失與損毀情況堪憂。為此,文化部藝術司、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於2010年啟動了《中國工尺譜集成》的編撰出版工作。文化部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擔任組委會主任,並為本書撰寫前言。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中央民族樂團原副團長張振濤老師任總主編,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研究員李玫、中國音樂學院教授齊琨、浙江音樂學院教授林林等擔任編委。在專家學者的辛勤努力下,目前《中國工尺譜集成》已完成10卷的編撰工作,並於今年由文化藝術出版社出版發行。 [09-06 14:38]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中國工尺譜集成》的價值,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歷史價值。古琴音樂、戲曲音樂和各地樂種等傳統音樂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有“譜”可依。民間抄本由民間樂師依照師傅嫡傳的墨本、父輩祖傳的曲本,輾轉續抄,代代相傳,因此,是民間音樂的活態傳承,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根據藝人演唱、演奏的樂譜,可以用以譯解譜字寫法完全相同的千年前的樂譜,從而恢復古曲原貌。 [09-06 14:39]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二是學科價值。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音樂學家便開始有目的地收集各地的民間手抄譜本,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和各地音樂研究機構保存了大量這類樂譜。這些譜本是中國文化的寶貴財富,為中國音樂學提供了有實踐依據的活態文本。 三是人文價值。中國民間工尺譜因常年使用,大多沒有封面,年代不詳,但從紙張規格方面鑒定,都有百年以上歷史,多為傳世孤本。留存至今的譜本,無疑講述了一部傳承者與保護者的故事。由此可以理解音樂與民眾生活的關系,理解音樂在民間儀式中不可或缺的地位及價值所在。 [09-06 14:40]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董偉同志在《中國工尺譜集成》前言中指出:“出版《中國工尺譜集成》,不僅對營造全社會注重收集整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良好氛圍具有積極作用,還將對建立優秀傳統文化寶藏,探索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方式,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與傳承,激發薪火相傳的機制產生深遠影響。”我們相信,《中國工尺譜集成》的出版,將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發展,並對世界音樂文化史做出重要貢獻。我就先介紹到這裡。下面進行發布會的第二項議程,請張振濤同志介紹《中國工尺譜集成》的編撰情況。 [09-06 14:41]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謝謝大家來出席今天的發布儀式!我是從事音樂研究工作的,我們說世界上隻有三個民族發明了樂譜,意大利人發明了五線譜,法國人發明了簡譜,中國人發明了三種譜,一個是工尺譜,一個是減字譜,還有一個是韻律譜。簡譜是不是一種發明?到現在還有商榷余地。如此說來,兩個最熱愛音樂又能夠把音樂表述出來的民族,一個意大利人,一個中國人。這些樂譜價值在某種程度上可以代表中國文明最重要的發明,中國智慧最重要的表現。但是,這些樂譜一直淹沒在民間。 [09-06 14:44]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這次文化部藝術司的領導能夠重視這件事情,在中國民族音樂發展和扶持工程項目當中能夠撥一筆錢來做這樣一件功在千秋的事情,我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我在音樂研究所圖書館當過一段時間的館長,再加上到很多地方採風過,知道民間很多譜本,如果不把這些東西印刷出來,那麼很可能就煙消雲散。這些樂譜如果不印刷出來的話,它的傳播范圍就非常有限。 [09-06 14:47]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很多朋友說這些譜子的價值在什麼地方?古代沒有錄音設備,沒有錄像設備,但是,我們明明知道中華文化延綿幾千年,這些音樂一代一代傳承著,可惜我們就是沒有辦法證明這首曲子就是唐代的、這首曲子就是宋代的,我們怎麼來證明呢?這些譜子提供了這樣一種證據。我們搜集的一本譜子,抄於大唐開元五年,誰都不相信,這怎麼可能?大唐開元五年距今已經一千多年,怎麼會流傳到現在?我們在河北搜集到這樣一本譜子,把每次抄寫的年代全部寫了出來,第一次抄寫是干隆五十二年,第二次抄寫是同治十三年,第三次抄寫是民國四年,再後邊的抄寫還有幾次,譜子的抄寫年代全部羅列出來了,使我們感覺到真的是一代一代傳承。譜本在使用過程中,封面往往會被撕掉,所以抄寫年代留下來的不多。我們幸運的看到了幾本有這樣的記載,那麼,我們就可以證明大唐開元五年抄到現在的譜子就是民間樂師一代一代傳下來的。曲牌名稱在其他歷史典籍上可以印證,中間可能會增加一些內容,但是基本格式是一樣的。我們用這些譜子可以反推歷史上很多曲牌。這就是收藏、印刷這些譜子的歷史價值。  [09-06 14:48]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因為這些譜子和民間的實踐可以恢復很多古老的曲牌,我的老師提出了曲調考古問題,原來沒有錄音機,一個曲調怎麼能夠像考古文物一樣,能不能說出它的年代,根據這些譜子的抄寫方式,根據歷史文獻對於曲牌的記載,大體可以推斷某一首曲牌產生於什麼時代。我想這些譜子的價值就在這兒,中國藝術研究院在五十年代成立的時候,就開始在民間不斷的搜集這樣一些譜本,我在圖書館裡工作過,對這些樂譜產生了一種責任感。盡快整理成冊,是我們多年的心願,這個心願懷揣了二十年,感謝文化部藝術司和文化藝術出版社的領導。謝謝大家! [09-06 14:51]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從張老師的發言中,我們能夠看出他對中國傳統音樂文化充滿了激情,充滿了感情。所以,這套書也代表著一種情感,一種態度,一種責任。謝謝張振濤主編!下面進行第三項議程,由藝術研究院牛根富院長、趙東升同志和我共同向國家圖書館古籍分館、中國藝術研究院圖書館、中國音樂學院音樂研究所、西安音樂學院圖書館、河北大學音樂研究所、華中師范大學音樂學院、北京文博交流館贈書。請七家單位的代表上台。 [09-06 14:5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下面進行第四項議程,請記者提問。 [09-06 14:56]
        記者 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文藝之聲的記者。請問張總編,《中國工尺譜集成》這部書裡的曲目能用於現在的傳播和演奏嗎?這些樂譜對於當代的藝術創作有哪些重要的意義?謝謝! [09-06 14:57]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這些譜子一直在民間演奏,大部分都是活態的。許多作曲家在音樂創作時都用了這些素材,有些干脆完整引用其中的旋律,這種創作很多。 [09-06 14:57]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五線譜已經風靡世界,我們希望工尺譜能夠成為我們自己的音樂語言體系,也能夠對全人類作出貢獻。 [09-06 14:59]
        記者 我是音樂周報編輯。我有兩個問題,一個是想知道工尺譜在不同的樂種當中會有區別嗎?《中國工尺譜集成》目前隻涉及幾個地區,陸續會把其他省放進來嗎? [09-06 15:00]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我先回答第二個問題,我們跟張老師、中國藝術研究院和出版社商定,這次十卷本集成出版隻是完成了第一階段工作,目前,我們正在組織開展第二階段工作,包括山西、山東、河南卷的編纂工作。今後,我們會根據實際情況和專家意見有計劃的推進。請張老師回答第一個問題。 [09-06 15:01]
        中國藝術研究院音樂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中國工尺譜集成》總主編 張振濤 中國古代音樂文化的傳播不像現在,各個樂社對於同一個譜子、同一個曲子的傳承方式都有點差異,不是太一樣。 [09-06 15:02]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因為時間關系,如果記者朋友還有問題的話,一會兒會議結束以後大家可以再細問張老師和其他專家。《中國工尺譜集成》新聞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各位! [09-06 1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