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成果專題新聞發布會
發布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情況及成果。
直播時間: 2017年12月26日 10:00 - 11:30
直播嘉賓: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喻劍南 ,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明文軍 ,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呂育忠 ,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主任:饒文富 ,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副主任:王曉珊 ,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
 
 
直播圖片 更多>>
  •       2017年12月26日上午10:0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情况及成果。图为文化部办公厅副主任、主持人喻剑南。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辦公廳副主任、主...

  •   2017年12月26日上午10:0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情况及成果。图为文化部艺术司巡视员、副司长明文军。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

  •   2017年12月26日上午10:0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情况及成果。图为文化部艺术司副司长吕育忠。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文化部藝術司副司長呂育...

  •   2017年12月26日上午10:00,文化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情况及成果。图为全国地方戏曲剧种普查办公室主任饶文富。文化部政府门户网站记者杨倩 摄。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

相關媒體 更多>>
    相關摘要 更多>>
    背景資料 更多>>
       
      文字實錄 正序 | 倒序 手動刷新 自動刷新: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 喻劍南 各位親愛的媒體朋友:大家上午好!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要求,從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文化部在全國范圍內組織開展了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經過2年來的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今天我們召開專題新聞發布會,就要發布普查成果。 
      [12-26 10:08]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 喻劍南 發布會開始之前,大家看到循環播放的小視頻叫“我愛我的家鄉戲,跟我一起來演繹”影像征集活動宣傳片。該活動由中國藝術頭條、CCTV文化十分、騰訊視頻共同主辦,目的是用當代人樂於接受的方式傳播戲曲藝術,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鼓勵大家關注自己的家鄉戲,為自己的家鄉戲代言一起,加入到推廣戲曲的行列中來。影像征集時間是2017年12月26日到2018年1月26日。歡迎媒體朋友們對這項活動多多關注和報道! [12-26 10:09]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 喻劍南 下面請允許我介紹參加今天發布會的領導和嘉賓:文化部藝術司巡視員、副司長明文軍同志﹔藝術司副司長呂育忠同志﹔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主任饒文富同志﹔副主任王曉珊同志﹔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王馗同志。下面請明文軍同志介紹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的成果。 [12-26 10:10]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各位媒體的朋友們:大家好!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國辦發〔2015〕52號)文件的要求,2015年7月至2017年6月,要在全國范圍內開展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在中宣部的指導下,此項工作報經國家統計局備案同意,由文化部負責組織開展。經過2年的努力,目前普查數據已全部入庫,普查先期工作已完成。下面,我向大家簡要的介紹一下這次普查的基本情況和普查的成果。 
      [12-26 10:11]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一、前期准備工作
          (一)成立普查領導機構和工作機構
          文化部黨組高度重視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專門成立了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領導小組,文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雒樹剛同志擔任組長,黨組成員、副部長董偉同志擔任副組長,領導小組下設秘書組(設在文化部藝術司),在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成立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辦公室,負責普查工作的日常組織和具體協調。全國31個省區市文化廳(局)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文化廣播電視局均成立了省級普查工作領導小組。 
      [12-26 10:12]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二)制定普查標准
          以《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為基本參照,以中國藝術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戲曲劇種認定標准》為劇種認定依據,以國家統計局《全國文化文物統計報表制度》(國統制〔2011〕102號)為報表統計依據,制定本次普查的劇種標准、分類標准、數據標准、圖片標准、統計標准等。全國統一普查標准時間為2015年8月31日。 
      [12-26 10:12]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三)確定普查內容和普查表格
          設計普查數據表,獲得國家統計局備案文號(國統辦函〔2015〕365號),2015年12月正式向全國發布。本次普查數據為分省編制,按劇種綜合立卷。全套表格由《戲曲劇種數據表》《演出團體數據表》《人才情況數據表》等13個分表組成。在此基礎上,還編寫填表說明,並發布了普查樣本(福建省)。 
      [12-26 10:13]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四)制定普查工作規程及工作標准
          普查工作規程分五個部分,分別為:基本工作、信息採集與數據著錄、數據審核、普查驗收與成果上報、數據儲存與資料歸檔。普查工作標准分三個部分,分別為:信息登記著錄規范、圖像信息採集規范、普查成果規范體例。 
      [12-26 10:1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五)搭建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信息平台
      開發建設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信息平台,用於普查基礎數據的錄入、報送、審核、管理、查詢檢索等,以便統計分析我國各地區戲曲劇種數量、演出團體分布現狀等。 
      [12-26 10:1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二、普查工作簡要過程
      (一)文化部統一部署
      雒樹剛部長十分重視普查工作並提出明確要求,董偉副部長多次調研普查工作,並做出具體指導。全國普查工作領導小組秘書處於2015年11月召開"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培訓暨動員會",向全國發布普查流程、普查標准、普查表格﹔於2016年7月召開"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信息平台培訓會",對各省級普查機構普查人員進行數據著錄、校對、審核等基本應用技能培訓。 
      [12-26 10:15]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二)全國普查辦統籌協調
          全國普查辦赴全國各省區市開展普查動員、普查培訓工作,指導普查表格填報、平台數據著錄等。此外,還通過普查QQ群、微信群、專用郵箱等交流平台協調、組織、督促、指導各地開展普查工作,編輯《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簡報》19期,及時溝通普查動態、交流工作經驗。 
      [12-26 10:16]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三)專家咨詢委員會審核論證
          組建58名戲曲研究、數據統計方面的專家組成的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擬定、編寫審核流程和審核標准,並啟動國家權限數據審核。專家咨詢委員會於2017年5月、6月兩次召開增補劇種論證會,對部分省區市申報的增補劇種進行甄別論證,確保統計數據科學、准確。截止2017年6月30日,完成全國普查基礎數據復核工作,所有數據正式入庫。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平台共收入表格111406份、圖片46555張。 
      [12-26 10:16]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三、全國戲曲劇種基礎數據
          (一)劇種數量
          依據普查統計結果,全國現有348個劇種,其中分布區域在2個省區市以上(含)的劇種48個,分布區域僅限1個省區市的劇種300個。各省(區、市)現有劇種數量如下:
          北京8個、天津5個、河北36個、山西38個、內蒙古14個、遼寧6個、吉林8個、黑龍江5個、上海9個、江蘇20個、浙江16個、安徽31個、福建23個、江西26個、山東28個、河南25個、湖北26個、湖南20個、廣東16個、廣西21個、海南3個、重慶6個、四川11個 、貴州10個、雲南18個、西藏6個、陝西26個、甘肅13個、青海7個、寧夏7個、新疆6個、新疆生產建設兵團2個。 
      [12-26 10:18]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二)劇種所屬劇團情況
      全國參加本次普查的戲曲演出團體共有10278個,其中國辦團體1524個、民營團體(含民間班社)8754個。目前,共241個劇種擁有國辦團體,其中120個劇種僅有1個國辦團體﹔共107個劇種無國辦團體,僅有民營團體或民間班社,其中70個劇種僅有民間班社。 
      [12-26 10:18]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三)劇種增減情況
      1.《中國戲曲志》未收入,但增補至本次普查名錄的劇種有17個,分四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曾經流行,後一度衰微,現重新恢復的劇種有1個:蛤蟆嗡。
      第二種類型:因地域及聲腔音樂形態的差異,從原有劇種中分立而出,作為獨立劇種的有4個:懷安軟秧歌、弦子腔、沙東落子、扽腔。
      第三種類型:在編撰《中國戲曲志》時未曾發現、或被遺漏的劇種有8個:武安儺戲、鷓鴣戲、啀戲、仫佬劇、果洛馬背藏戲、玉樹格薩爾藏戲、巴貢戲、夏爾巴瑪尼戲。
      第四種類型:經由曲藝發展衍變而成或由多個小戲融合發展而成的劇種有4個:鄖劇、漫瀚劇、紫陽民歌劇、高蹺竹馬戲。 
      [12-26 10:21]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2.曾收入《中國戲曲志》,但未收入本次普查名錄的劇種有60個,分三種類型。
      第一種類型:在20世紀八、九十年代編纂《中國戲曲志》前便已消亡,卻被收入戲曲志的劇種有19個,分別為:淮紅戲、丁丁腔、天津曲藝劇、文明戲、南方歌劇、山東亂彈、朱春、清戲、昆弋、滿族八角鼓戲、京腔、陝西賽戲、西府秦腔、閩南四平戲、隊戲、芮城拉呼戲、雁北弦子腔、萬榮清戲、翼城目連戲。這些劇種在修志時早已消亡數十年不等,僅為說明或描述該省戲曲發展歷史,得以在志書中記錄或開設條目。 
      [12-26 10:23]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第二種類型:無任何演出團體,無藝人或有個別藝人,且無傳承、無演出活動的劇種有24個,分別為:高淳陽腔目連戲、小落子、碰板調、二呼嚕、南詞調、漁家樂、維吾爾劇、吉安戲、瑞河戲、撫河戲、景德鎮採茶戲、臨高人偶戲、貴州梆子、固原曲子、隆德曲子、中衛秧歌、鹽池曲子、銀川曲子、安徽端公戲、四川土戲、翼城秧歌、平陸花鼓戲、夏縣弦兒戲、夏縣蛤蟆嗡。 [12-26 10:2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第三種類型:無任何演出團體,僅存數名藝人,有傳承、偶有演出活動,未完全消亡的劇種有17個,分別為:湖調、瑞河採茶戲、貴兒戲、粵西白戲、海陸豐竹馬戲、羅子戲、鬆陽高腔、醒感戲、諸暨亂彈、浙江目連戲、浙江儺戲、詞明戲、澤州秧歌、介休干調秧歌、黃驊漁鼓戲、西路評劇、凌源影調戲。 [12-26 10:25]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需要特別說明的是,本次普查的標准時間是2015年8月31日。因此,今天發布的普查成果特別是其中的相關數據,反映的是這個日期前的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從2015年8月31日到現在,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可能又發生了一些變化,這需要我們持續關注、及時跟進。全國地方戲曲劇種的生存發展是一個動態過程,今後,我們還將不定期組織開展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通過普查,全面、及時、准確的掌握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情況,實現文化行政部門對各地戲曲文化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更好促進戲曲藝術繁榮發展。
      謝謝大家。 
      [12-26 10:26]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 喻劍南 謝謝明司長。
          相信通過明司長的介紹,大家對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的工作開展情況和取得的成果有了深入了解。下面進入媒體提問環節,我們的發布人將就各位所提問題回應和交流。依照慣例,請各位記者提問前通報所在的媒體單位。謝謝大家。 
      [12-26 10:27]
        記者 我們知道,中國的地方戲曲劇種種類繁多,形式多樣,但無論是戲曲表演藝術家還是專家學者,對戲曲劇種的認定都沒有明確和統一的標准。請問王馗所長,本次普查"劇種"的標准是什麼? [12-26 10:29]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王馗 劇種,是中國戲曲在藝術創造和歷史傳承進程中,逐漸形成的相對穩定的藝術品種。在中國各民族傳統戲劇樣式中,漢族的戲曲藝術在各地形成了數量眾多、特征鮮明的劇種形態,並以其成熟的分類特點和藝術構成,影響了少數民族劇種的認定。然而,遺憾的是,自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至今的60多年中,戲曲劇種的認定始終沒有一個明確且相對科學的認定標准。在60多年的戲曲劇種研究中,學者專家心裡都存在一個對劇種大致認定的標准,隻是這個標准沒有公布於眾,因此是隱形與小眾的,或者說隻是部分學者的心照不宣。近年來,隨著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以及當代戲劇創新發展的不斷推進,劇種標准在實際認定工作中漸趨混亂,給當前的遺產保護與劇目創作帶來了很多的困惑。在當代,制定劇種認定標准已經刻不容緩,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2-26 10:29]
        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所長 王馗 2014年6月8日,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邀請各省及一些地級市的藝術研究機構的戲曲學者,對劇種的認定標准進行了深入探討,參照中國戲曲在劇種認定的歷史經驗,幾經討論與修訂,確定為以下標准,本次普查採用的即是此標准:
      1.具有"以歌舞演故事"這一中國戲曲的主要特征﹔
      2.舞台語言採用本民族和本地方言或本地官話﹔
      3.在聲腔音樂和伴奏形式上具有個性鮮明的民族或地域特色﹔
      4.在表演上分行當或形成角色類型,具有相對成熟的表演形態和技術規范﹔
      5.服裝、扮相、道具具有歷史形成的規制﹔
      6.創作和演出了一定數量的保留劇目﹔
      7.有本地專業或業余演出團體和演職人員,具有相對穩定的傳承機制,在本地區具有較為廣泛的影響力﹔
      8.劇種名稱具有某一地區的廣泛群眾基礎,在社會中具有特定的文化認同。
       
      [12-26 10:32]
        記者 在剛才發布中,我注意到本次普查成立了專家咨詢委員會。請問饒文富主任,這個委員會是如何組成的?其主要職能是什麼? [12-26 10:33]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主任 饒文富 本次普查工作專家咨詢委員會是由戲曲史、劇種史、當代戲曲、戲曲音樂、戲曲院團、統計學等多方面的著名專家組成,共58位。在普查工作籌備、數據平台建設、劇種論證、數據審核、數據統計等不同階段,專家們都發揮了重要作用。值得一提的是,在這58位專家中,有30位、超過50%的專家曾經參加過《中國戲曲志》《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的編撰工作,他們多年積累的豐富的學養和經驗為本次普查工作提供了學術保障,而《中國戲曲志》和《中國戲曲音樂集成》也是本次普查重要的參照依據。 [12-26 10:34]
        記者 我是中國文化報的記者,我想問呂司一個問題。剛才發布中提到,在福建成立了普查工作辦公室,我想問為什麼把普查的具體實施工作放在福建? [12-26 10:40]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 呂育忠 戲曲普查是一個國家工程,從國家層面來說,第一次做這個事情。剛才這位記者提的問題非常好,為什麼要把這樣的國家工程交給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我想從以下幾點考慮:第一,福建省委省政府對福建地方戲的傳承和發展高度重視,提出要在“十三五”時期在福建建立四個中心:地方戲曲劇目創作中心、地方戲曲劇種保護中心、地方戲曲藝術傳播普查中心、地方戲曲資料收集、整理與研究中心,以及要建地方戲曲藝術生態保護區,力爭要在全國地方戲曲傳承發展方面走在全國的前列。 [12-26 10:43]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 呂育忠 第二,福建是戲曲大省,劇種形態非常多樣,歷史悠久,底蘊也非常深厚。大家都知道,閩劇、高甲戲、梨園戲、莆田戲都是福建的地方戲曲劇種,而且這幾大劇種在全國都有一個非常好的示范效應作用,另外,地方戲曲普查工作方法非常注重田野調查,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在省委省政府的引導下長期致力於地方戲曲普查工作,而且工作非常有成效,他們已經在實際工作中積累起了成熟的、行之有效的一套辦法。剛才發布時所說,我們有107個劇種隻有民間班社或者民營團體支撐,其中70個劇種隻有民間班社,民間調查這塊如果做的不扎實,可能就會對本次的普查工作出現遺漏或者發生其它情況,所以,我們這次非常看中福建藝術研究院在普查中積累起的經驗。 [12-26 10:47]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 呂育忠 第三,福建省藝術研究院有一支敬業而且在戲曲研究領域非常注重潛心研究的一隻專業隊伍,比如以王評章老師為代表的,包括王曉珊,包括藝術研究院院長饒文富,這支隊伍非常可愛,兩年普查工作中,整個戲曲研究所全部力量投入到普查工作當中,因為普查工作量非常大,他們全身心投入到普查工作中來,是一支戰斗力超強、能力也超強的隊伍。 [12-26 10:49]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 呂育忠 第四,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在確定福建省藝術研究院來承擔這個任務之前,我們同中國藝術研究院王馗所長進行了多次的溝通和交流,王馗所長非常支持我們這個決定,他帶領中國藝術研究院戲曲研究所專家團隊對本次工作做了智力支撐,每到重要的關節都少不了中國藝術研究院專家隊伍參加的影子,我們58個核心的專家團隊大都是《戲曲志》和《中國戲曲音樂集成》的參與者,使這次普查和過去的普查起到連續作用,也起到了傳幫帶的作用。盡管普查工作是福建省藝術研究院做了大量工作,但是,中國藝術研究院功不可沒。 [12-26 10:51]
        記者 中國藝術報記者提問。請問王曉珊副主任,可以看出,這次普查從2015年7月到2017年6月,此次普查歷時2年,與以往開展的全國性戲曲劇種普查有什麼不同?普查過程中遇到了什麼困難? [12-26 10:52]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副主任 王曉珊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高度重視包括戲曲在內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在習近平總書記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指導和國辦戲曲政策支持下,戲曲傳承發展的生態環境日益完善,形成了戲劇創作日益活躍、演出市場不斷升溫的生動局面,從中央到地方,中宣部、文化部共同主辦的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全國地方戲曲南方會演、全國梆子聲腔優秀劇目展演等各種形式的戲曲展演、會演活動接連舉辦,營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據不完全統計,近5年來,在國家和各省區市舉辦的各種藝術節慶和展演展示活動中,有大型劇目立上舞台演出的劇種有近80個,一些之前不太活躍的劇種也得以亮相展示。 [12-26 10:53]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副主任 王曉珊 本次普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次由國務院發文、文化部組織實施的全國性戲曲劇種普查,各級領導高度重視,各省各級普查機構齊心協力,形成全國一盤棋,使得普查工作能有序、保質、按期完成。比如甘肅平涼市文化局的副局長很熟悉當地戲曲發展情況,下基層參與數據採集工作,親自來普查辦交表格,以便及時修改缺漏。
      和之前我國各部門、單位組織的歷次戲曲調查相比,本次普查在廣度、深度、規范性、科學性等方面有更大突破。例如普查對象從戲曲劇種延伸到皮影戲和木偶戲﹔演出團體方面,除了國辦劇團外,本次普查也掌握了大量民營劇團、民間班社的豐富信息﹔人才情況方面,本次普查也關注民間藝人(含傳承人、代表性藝人)。本次普查在過去因為條件限制未能調查到的地方,有了新的發現。例如在西藏日喀則地區,有個緊鄰尼泊爾的陳塘鎮,那裡流行一種夏爾巴人的傳統戲曲,夏爾巴瑪尼戲。 
      [12-26 10:53]
        全國地方戲曲劇種普查辦公室副主任 王曉珊 兩年裡我們遇到的一個主要困難是戲曲自身的多樣性和復雜性要與這樣一個國家統計局備案的大型統計應有的規范性、科學性達成統一。因為戲曲始終處於動態發展中,劇種的形成、流播、發展、衰亡很難有統一、明確的標准,所以對全國戲曲劇種進行全面的梳理、認定、歸流,是最耗費心力的部分。本次普查既強調標准與規范,也尊重約定俗成,尊重地域性和歷史性。
      此外是演出團體尤其是一些民營劇團、民間班社和木偶戲、皮影戲班社,流動性很大,人員變動頻繁,普查員隻有深入基層才能真正了解現狀。比如在西藏、新疆等少數民族地區,地域遼闊,藝人分散且許多不識漢語,普查員都是一邊翻譯一邊幫忙填寫表格,這樣才能獲得真實可靠的數據。 
      [12-26 10:54]
        記者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記者提問。這個問題是問明司的,明司長提到本次普查實現了文化部門對戲曲資源的動態化、科學化管理,促進戲曲藝術發展。請問,未來文化部對於扶持地方戲曲的總體思路是什麼? [12-26 10:5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黨的十九大強調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戲曲是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本次普查,為傳承和發展戲曲摸清了家底、掌握了情況,下一步,我們將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有關文件精神,結合普查基礎數據,加強人才培養和觀眾培育,夯實戲曲發展的根基,貼近時代推出優秀劇目,推動戲曲走向民間服務群眾,在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中激活戲曲藝術生命力,進一步推動戲曲傳承發展。 [12-26 10:55]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司長 明文軍 一是落實國辦《關於支持戲曲傳承發展的若干政策》(國辦發〔2015〕52號)。聯合有關部門開展戲曲政策落實情況督查,督促地方切實承擔起保護傳承地方戲曲的主體責任,將國辦發〔2015〕52號等文件精神落到實處。
      二是繼續實施“戲曲振興工程”和“劇本扶持工程”。在“劇本扶持工程”“戲曲劇本孵化計劃”“名家傳戲——當代戲曲名家收徒傳藝”等項目中,通過扶持劇本創作和青年演員,加大對生存狀況較差的劇種所在院團的支持力度。繼續實施中國京劇像音像工程。
      三是繼續舉辦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重點吸納僅有一個國辦團體(含改制轉企團體)支撐的戲曲劇種所屬院團(“天下第一團”)參加,並給予經費支持。在摸底“天下第一團”創作演出現狀的基礎上,分區域舉辦“天下第一團”優秀劇目展演,調動院團創作生產積極性,推動地方各級政府和部門加大對“天下第一團”的支持和保障力度。 
      [12-26 10:55]
        文化和旅游部辦公廳副主任、主持人 喻劍南 感謝各位媒體朋友踴躍提問,由於時間關系,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再次感謝大家一年來對文化部工作的關注和支持!歲末之際,恭祝大家新年愉快,萬事如意,身體健康,工作順利!我們來年再見! [12-26 1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