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世紀七十年代,《沂蒙頌》深入人心,一段《願親人早日養好傷》的經典旋律,流傳至今,感動了幾代觀眾們的心。2020年,中芭重新創作了芭蕾舞劇《沂蒙》,用今天藝術家們的獨特視角和現代呈現方式,致敬軍民水乳交融、生死與共的“沂蒙精神”。
中國芭蕾經典《紅色娘子軍》,這部“中國芭蕾史上的傲人裡程碑”在一代代中芭人的不懈奮斗和努力下歷久彌新,歷經一個甲子始終散發著動人的藝術光彩與澎湃的舞台生命力,不斷創造和續寫著屬於中國芭蕾的藝術佳話。《紅色娘子軍》也早已超越了一部舞劇的意義,它更是一個文化符號、一段時代記憶、一座藝術高峰,承載著人們為了追求理想不懈奮斗的精神,激勵、感染了一代又一代中國觀眾,更在世界舞台上收獲了廣泛贊譽。
故事發生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海南島。舞劇講述了從惡霸南霸天府中逃出來的丫鬟瓊花,在紅軍黨代表洪常青以及戰友們的幫助下,經過血與火的戰斗考驗,從一名苦大仇深的鄉下丫鬟,逐漸轉變成長為一名堅定的革命戰士的過程,生動描繪了一幅中國婦女堅強不屈革命精神的壯美圖卷。其中,經典片段《常青指路》選自舞劇《紅色娘子軍》一場。紅軍干部“洪常青”與通信員“小龐”化裝偵察,途經椰林,救起“瓊花”,問明身世後,指引“瓊花”投奔紅區。
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台》在中國家喻戶曉,根據《梁祝》音樂創作舞蹈作品也不勝枚舉。2000年,中央芭蕾舞團邀請瑞典著名編導佩爾﹒伊斯博格為劇團編排中國芭蕾舞劇《梁山伯與祝英台》,在音樂的指引下,用自由的方式演繹這一段悲哀的經典故事。
首演於1999年的交響芭蕾《黃河》是根據人民音樂家冼星海的不朽名作《黃河大合唱》所改編的鋼琴協奏曲《黃河》而創作的。作品以黃河象征偉大的中華民族,歌頌了中華兒女驚濤駭浪般頑強拼搏的堅強意志和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奮斗精神。跨越時代的經典音樂與細膩而又磅礡的舞蹈,就永恆的《黃河》繼續著永不完結的對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