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流不息的長江是中華民族的代表性符號和中華文明的標志性象征,別具一格的荊楚文化則是長江文化的杰出代表。江漢平原上曾經出現的曾國和楚國,更以璀璨的物質文化,描繪了中國青銅時代晚期極為精彩的篇章。自曾侯乙墓發現四十多年以來,江漢平原重大考古發現層出不窮、異彩紛呈,凸顯了湖北作為長江文化關樞之地的厚重歷史和獨特地位。
此次展覽由國家文物局指導,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湖北省文物局)、中國國家博物館共同主辦,湖北省博物館承辦。展覽分“南公封國”“楚祀八百”和“驚採絕艷”三個單元,精選來自湖北地區五家重點博物館的兩百余件珍貴文物,包括青銅器、玉器、漆器、絲織品等一系列材質、風格迥異的曾楚文物。被譽為“青銅冶煉巔峰之作”的曾侯乙建鼓底座、工藝精湛華美的曾侯乙銅鑒缶、青銅鹿角立鶴、聞名天下的越王州勾劍、薄如蟬翼的龍鳳虎紋繡羅單衣袖等曾楚藝術瑰寶,展現了曾、楚兩個諸侯王國的悠久歷史和瑰麗藝術,體現了最新考古學術成果。
鳳作為中國文化中最重要的神聖動物之一,也是荊楚文化的重要圖騰,是本次展覽中常見的形象。展品中大量生動的鳳鳥形象,超越時間和地域的限制,成為連接歷史與現實的紐帶。衷心希望令人嘆為觀止的精美文物能夠帶領大家走進中國古代輝煌的青銅文化,在欣賞中國古代技術與藝術智慧結晶的同時,切身感受荊楚文化中一鳴驚人、一飛沖天的創新求變精神和矢志不渝、涅盤再生的奮發圖強精神,深入理解中華文明的突出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