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演講座頭部
https://www.mct.gov.cn/ggfw/zyjzzt/zhanlan/zhanlanjqrm/202501/微信图片_20250106171002.png

美在五岳——中國美術館五岳題材美術作品展

時間:2024-12-11至2025-04-08

地點:中國美術館1、8、9號廳

票價:

聯系方式:010-64006326

展覽簡介
  展覽時間:2024-12-11至2025-04-08
  主辦單位:中國美術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
  展覽場地:1、8、9號廳
  山之尊者稱“岳”,五岳是中國古代文化中重要的五座山。這一概念始見於先秦時期的儒家經典,具體所指又幾經變遷,逐漸固定為今人熟知的東岳泰山、西岳華山、南岳衡山、北岳恆山和中岳嵩山。
  五岳位於華夏大地的四方與中央,作為千山萬壑的代表,象征古人心目中的天下。其文化意義極為豐厚,自然風光也各有千秋。歷代文人墨客多有描繪和贊美五岳的文學藝術作品,如唐代詩人杜甫歌詠泰山的《望岳》已成為家喻戶曉的名篇。古今同慨,人們對於五岳之美頗具共識,泰山之雄、華山之險、衡山之秀、恆山之幽、嵩山之峻,吸引著人們登臨送目,甚至總結出一套擬人化的形體詞語,即泰山如坐、華山如立、衡山如飛、恆山如行、嵩山如臥。
  2024年9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5周年招待會上的講話中引用南岳衡山的一副對聯“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須努力﹔會心不遠,要登絕頂莫辭勞”,要求全黨同志居安思危、未雨綢繆,堅決戰勝一切不確定難預料的風險挑戰。
  對於師法造化的藝術家來說,深入五岳是“中得心源”的重要一步。明代畫家王履在游覽華山之後創作出《華山圖》冊,將華山或險峻,或清曠,或幽深,或蒼茫的佳景表現得淋漓盡致。20世紀50年代,趙望雲、石魯、何海霞等長安畫派畫家奔赴華山寫生,留下了大量關於華山的作品。1960年,傅抱石帶領江蘇省中國畫寫生工作團,歷時3個月,相繼奔赴河南、陝西、四川、湖北、湖南、廣東等六省寫生創作。至華山,傅抱石因體力原因而未能登臨山頂,就在山下青柯坪仰觀華山之姿。之後,他以辛棄疾詞句“待細把江山圖畫”為畫題,充滿激情地施展散鋒筆法,將“抱石皴”運用至化境,以飽滿的構圖,溢於畫外的境界,使摯愛江山的豪情與壯麗景色融為一體。
  今年9月,中國美術館館長吳為山帶領11位雕塑家,和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千裡江山如畫》節目組登臨五岳,在經歷採風寫生、草圖繪制、小稿制作、大件作品鑄作之後,齊聚泰山,以“打造新時代的五岳圖”為主題,用“鋼筋鐵骨”在泰山腳下筑起一座總長近24米、最高逾3米的五岳雕塑。這項藝術活動不僅因創作之路而與古人神交,還融入新時代蓬勃向上的精神元素。

  本次展覽由中國美術館、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共同主辦,可謂另一種形式的“五岳圖”,主要集中展示五岳題材的美術作品70余件。它們品類豐富、風格各異,創作時間均與新中國的探索前進相偕行。我們希望借此展示五岳多元景致之美和藝術家們的筆墨干坤,同時期待觀眾朋友在與高山、勁柏等藝術氣象相遇時,感受到新中國成立以來昂揚奮進的生氣、壯氣以及頂天立地、堅韌挺拔的時代正氣。 

無標題文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