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漢字為載體的中國書法,是中華民族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內涵、審美情趣和時代特征。在科舉制度影響下,清代一大批具有進士身份的書家競相涌現,他們寄身於翰墨,見意於篇籍,居廟堂而不失書卷之雅,秉士氣亦兼懷文人之柔,成為推動清代書法繼承、變革與創新的一支重要力量。
中國國家博物館現有古代書法藏品4萬余件,涵括甲骨文、金文、璽印、簡牘帛書、磚瓦陶文、碑刻、碑帖拓本、法書墨跡等多種載體,尤以明清書法為大宗。本次展覽精選館藏70余件清代書法墨跡和歷代碑帖善本等珍貴文物,通過“臨帖摹碑”“應制題贈”“詠物抒懷”和“公牘信札”四個篇章,從臨寫范本到多元創作,從書寫者的詩文修養到人生際遇,展現書法和書寫視角下清代進士的藝術成就與生活趣味。
“言為心聲,書為心畫。”躍然紙上的筆墨線條,是書家的技法展現與藝術表達,更是他們人生足跡和心路歷程的外化。讓我們走進這場書法文化盛宴,觀翰墨遺珍,品筆端風華,在中國書法藝術的大美氛圍中共同感悟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