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歷史的烽煙化作民族精神的基因密碼,藝術便成為喚醒集體記憶的永恆載體。由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社教節目中心、人民美術出版社和中國國家畫院共同主辦的“中流砥柱——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以近400件藝術精品的磅礡交響,將14載血火抗爭的壯闊史詩,熔鑄為震撼時代的視覺豐碑。
展覽匯聚全國300余位老中青藝術家傾注心血的作品,其中更有李苦禪、吳作人、王式廓、張鬆鶴、力群、武石、羅工柳、彥涵、李斛、戴澤、王盛烈、修軍、馬改戶、鄧澍、詹建俊、肖峰、宋韌、靳尚誼、劉勃舒、沈堯伊等名家大師之作,涵蓋中國畫、書法、油畫、版畫、雕塑、綜合材料等多種藝術形式。展覽分為四大板塊,構建起多維認知譜系:第一板塊“民族脊梁”,以經典力作鑄就信仰豐碑,用藝術本體語言詮釋歷史選擇的內在邏輯,昭示中國共產黨作為抗戰領導核心的歷史必然。第二板塊“眾志成城”,以人民視角展開全民族抗戰的壯闊圖景,在平凡偉力的藝術升華中見證民心所向的磅礡力量。第三板塊“得道多助”,以人類視野打破歷史孤島,在國際同盟的藝術敘事中彰顯正義事業的全球維度。第四板塊“維護和平”,以未來之思凝望歷史深處,將戰爭反思轉化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文明自覺。
本次展覽的價值,在於以視覺思辨重構歷史認知,通過藝術符號的創造性轉化,揭示出抗戰勝利的深層邏輯,那就是在民族存亡的至暗時刻,中國共產黨如砥柱擎天,凝聚起全民族救亡圖存的鋼鐵意志。而藝術家以敬畏之心叩問歷史,用筆墨刀塑重構精神現場,通過形式語言的當代轉化,將抗戰精神升華為具有永恆價值的審美范式,在具象與抽象的交融中完成對英雄史詩的美學重塑。
80年後的今天,當和平發展成為時代主題,這場展覽以藝術的名義向世界宣告:中華民族的集體記憶從不被苦難定義,而是在淬煉中鍛造出面向未來的精神坐標。這既是對抗戰美術傳統的當代續寫,更是對民族精神譜系的創造性傳承。展廳裡的每一道筆觸都是穿越時空的星火,它們照亮的不僅是歷史的來路,更是文明的去程——那裡有對正義的堅守、對和平的珍視、對人類共同價值的永恆追求。願這束由藝術點燃的精神之火,繼續照亮民族復興的壯闊征程,輝映人類文明的璀璨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