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字實錄 |
|
 |
|
記者 《標准》出台的背景和目的是什麼? [01-05 13:00]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經過多年發展,在國家宏觀政策的指導統籌下,全國紅色旅游景區體系建設已基本完善,以文博院館、遺址遺跡、名人故居為代表的紅色旅游景點星羅棋布,紅色旅游接待人次也逐年攀高。紅色旅游已成為弘揚紅色文化、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渠道、推動革命老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手段,政治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更加凸顯。 [01-05 13:01]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習近平總書記2019年在河南新縣考察時指出,依托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和綠色生態資源發展鄉村旅游,搞活了農村經濟,是振興鄉村的好做法。這為我們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就是以紅色旅游為特色的目的地,通過發揮紅色旅游龍頭帶動作用,統籌協調區域內旅游資源、相關產業、生態環境、公共服務等各類要素,充分調動教育、農林、交通、體育等相關行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推動形成“紅色旅游吸引人、紅色精神感染人、融合產業留住人”的旅游綜合效益。這將有利於進一步打造紅色旅游品牌,擴大紅色文化影響力、傳播力,有利於推動由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單一驅動向綜合型旅游目的地轉型升級,有利於推動相關地方完善產業功能,延長產業鏈條,推動紅色資源優勢逐步轉變為產業優勢,提升目的地旅游業的整體實力和綜合競爭力。隨著紅色旅游目的地建設以及所在地紅色旅游景區服務質量的不斷提升,紅色旅游將更好發揮弘揚紅色文化、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的重要作用。 [01-05 13:02]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愛國主義教育法》提出,“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發揮紅色資源教育功能,傳承愛國主義精神”。《“十四五”旅游業發展規劃》提出,“支持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和欠發達地區發揮特色旅游資源優勢,加快旅游產品培育,打造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促進紅色旅游與鄉村旅游、生態旅游等業態融合,推出一批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出台《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建設指引》,遴選了10家試點單位,部署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試點建設工作,並取得了顯著的成效。在充分借鑒各地試點建設經驗和成效的基礎上,文化和旅游部積極推進並組織編制了《標准》文本。2024年12月11日,《標准》發布並正式實施。 [01-05 13:05] |
|
記者 《標准》的出台對於推動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01-05 13:09]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習近平總書記十分珍視黨的革命歷史,赴地方考察調研時經常瞻仰革命遺跡,重溫革命歷史,在多個重要場合提到要保護紅色資源、弘揚紅色文化、傳承紅色基因、促進老區振興。《標准》的出台,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紅色旅游的重要指示精神,更好響應時代要求和市場需求,加快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01-05 13:10]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2021年發布的《國務院關於新時代支持革命老區振興發展的意見》提出“推動紅色旅游高質量發展,建設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示范區”的任務。革命老區是黨和人民軍隊的根,是中國人民選擇中國共產黨的歷史見證。從整體上看,革命老區普遍存在地理位置偏遠、自然資源貧乏、生態環境脆弱等特點,經濟社會發展較為滯後。同時,我們也要看到,革命老區是革命傳統的重要承載地,是弘揚傳承紅色文化的重要依托,有的地區自然風光優美、民俗文化獨特,這些都是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先天優勢。 [01-05 13:12]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一方面,紅色旅游融合發展作為一種理念,通過“紅色旅游+”可以將老區的農田、荒山、水域、房舍、農作物、鄉村環境等生產和生活資源進行以旅游為導向的多元化利用,促進老區以第一產業為主導的傳統農業經濟向以旅游業為主導的現代服務經濟轉型發展,讓原本缺乏活力的落後地區具備造血功能和自我發展能力,促進老區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有效提升老區人民福祉,使紅色旅游更好為革命老區振興發展服務。 [01-05 13:15]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另一方面,旅游業是綜合性產業,其發展、升級、進步有賴於所處地區的社會經濟整體發展狀況,同上下游相關產業有著很大關聯性。紅色旅游融合發展通過不斷優化產業結構、創新業態模式、促進消費升級,為老區文化和旅游工作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和內在發展動力,有效凝聚發展共識,豐富了旅游市場有效供給,創新了旅游產品形式類型,推動了老區旅游業實現自我革新與全面提升。與此同時,依托革命老區的紅色資源文化內涵,以文化和旅游活動為載體,對於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深化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教育,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情感具有重要意義。 [01-05 13:17] |
|
記者 《標准》提出了哪些規范性要求? [01-05 13:19]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標准》對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在6個方面作出了指引性規范要求,共36項。 一是機構與制度。提出3項基本要求,包括應有明確建設主體、具體區域范圍,具有完善的制度體系等。 二是紅色文化保護與傳承。提出8項基本要求,包括紅色資源應種類豐富、具有獨特性﹔具有品牌化和有全國影響力的紅色旅游產品﹔加強革命文物保護利用﹔依托紅色資源培育旅游產品、提升旅游品位,對承載的中國共產黨人精神譜系開展相關研究﹔面向大、中、小學生開展特色教育實踐活動﹔結合“四史”,加強和規范紅色旅游解說詞、導游詞創作﹔科學有序規劃建設,維護原有歷史氛圍和紅色底色﹔保護革命老區整體外觀風貌,配套旅游設施建設同紅色紀念設施相得益彰等。 三是融合發展。提出8項基本要求,包括制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總體規劃,並確保實施﹔紅色融合業態集聚,具有較多的業態種類和相關產品﹔各類業態應做到在融合機制下各具特色、相互支撐、要素完善﹔運用現代智能科技增強產品服務的互動體驗和情景體驗﹔至少有1個影響力較大的紅色旅游演藝項目和一定數量的紅色文創產品﹔有一定數量的夜間旅游產品,旅游接待人數、旅游綜合就業人數、旅游綜合收入年均應保持一定增速﹔通過資源整合形成整體收益,提升對紅色旅游投入的積極性﹔通過聯合產品開發和市場打造形成整體競爭優勢,科學確定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內旅游綜合財政貢獻,按比例增加紅色旅游資金投入等。 四是旅游服務能力。提出9項基本要求,包括配置類型豐富的住宿、餐飲、購物、休閑等旅游服務設施﹔打通核心吸引物間公共交通連接﹔宜為游客自助出行提供多種選擇,應在重點旅游區域設置數量充足的停車場﹔應合理設置旅游信息咨詢服務中心﹔在旅游重點區域設置旅游引導標識系統﹔在旅游重點區域實現無線網絡全覆蓋﹔公共游覽區、活動區設置無障礙通道﹔合理配置公共廁所和垃圾箱等環境衛生設施﹔出台針對青少年、老年人、殘障人士、退役軍人、勞動模范等群體的優待措施等。 五是安全與應急保障。提出5項基本要求,包括設有安全管理機構和健全的安全管理與保障制度﹔特種游覽設施設備應定期檢修,消防、防盜、救護等設備應齊全、完好、有效﹔根據活動和產品的需要,設置安全標志和相關安全說明﹔設有緊急救援機制,配備緊急求救設施設備,建立定點聯系醫院﹔近3年區域范圍內的文化和旅游企事業單位、項目和設施,不存在意識形態安全、文化安全、文物保護、生產安全、食品安全、生態環境等方面的違法違規問題等。 六是人才培養。提出3項基本要求,包括設立專家智庫,培養紅色旅游五好講解員,制訂人才培養計劃,因地制宜地制定紅色旅游講解員、展覽展陳等專業人才引進優惠政策﹔有少數民族居住的地區宜配備少數民族導游和講解員,有國外客源的地區,宜配備適量的外語導游和講解員﹔設置紅色旅游志願服務工作站點,鼓勵公益組織或個人從事公益服務活動等。 [01-05 13:20] |
|
記者 下一步對實施《標准》有哪些打算? [01-05 13:27] |
|
文化和旅游部資源開發司負責人 下一步,我們將著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加強對《標准》的宣傳解讀。我們將組織專家圍繞《標准》的各項要求進行詳細分析和解讀﹔同時,結合試點單位工作實際,對標對表解讀《標准》對推動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的指導意義。 二是研究制定《標准》評分細則和實施方案。為更好推進各地紅色旅游融合發展,我們將組織對《標准》評分細則和實施方案的制定工作,為下一步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區建設做好准備。 三是對10家試點單位組織開展第三方評估工作。從標准化角度對試點單位近兩年工作進行客觀評估,定性定量總結工作成效。 四是開展試點工作經驗的宣傳推廣工作。結合對《標准》的解讀,對10家試點單位在紅色旅游融合發展相關工作上取得的好的經驗進行總結和宣傳推廣,引導各地科學、規范推進紅色旅游融合發展。 [01-05 13:28]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