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擊“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三大特點
發布時間:2019-05-30 10:35:05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 胡雁]今年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具有以下幾個特點:一是貫徹落實中央關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系列文件精神,深化非遺保護理念。今年的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向社會公眾普及非遺知識、內涵,不斷深化見人見物見生活的保護理念。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廣泛開展進社區、進校園活動,促進非遺在社區、在鄉村傳承發展。二是總結宣傳中國非遺保護經驗,展現中國非遺保護傳承的生動實踐。全國各地根據文化和旅游部統一部署,圍繞中國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名冊項目及各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廣泛開展展示展演、宣傳傳播、研討交流等活動,不僅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還將非遺與當代生活相融合、非遺傳承發展的生動實踐、非遺保護成果等作為重點內容,展現非遺的當代價值。通過總結宣傳中國非遺保護的實踐、經驗,展現我國非遺保護為促進人類文明交流互鑒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的貢獻。三是打造非遺傳播品牌。在近年來的非遺傳播工作中,已經形成了一些非遺品牌傳播活動。“把遺產交給未來”古琴昆曲系列活動已連續舉辦9年,在國家圖書館舉辦的“非遺講座月”已連續舉辦7年,2018年開始的“非遺公開課”、“非遺影像展”等活動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些品牌活動結合今年遺產日“非遺保護,中國實踐”主題,進一步豐富活動內容,提高活動質量,增強品牌活動的影響力。各地也延續舉辦了具有本地特色的非遺品牌活動。比如,“京津冀”非物質文化遺產聯展已連續舉辦四屆,今年將在天津市舉辦第五屆﹔江蘇省將在去年的基礎上,繼續舉辦“運河傳情  匠心筑夢”——第二屆中國(淮安)大運河文化帶城市非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