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廳廳長張妹芝】吳橋雜技節創辦於改革開放後的1987年,既是河北省改革開放的需要,也是振興河北雜技事業的有力舉措。吳橋雜技節由一個地方性文化交流活動發展為東方國際雜技大賽場,帶動河北省雜技事業、雜技產業取得了長足發展。一是雜技藝術創作成果豐碩。《故鄉》《玄光》《天緣》《秀技》《江湖》《夢回中山》《一船明月過滄州》等主題晚會引領國內雜技藝術發展的潮流﹔《四人頂技》《聖壇祭》《流星》《行車蹬人》《詩畫韻——蹬傘》《秦俑情—獨輪車技》等精品節目頻獲國際大賽金獎。 二是雜技產業體系基本形成。河北已經形成集雜技教育、演出、旅游、節慶、道具產銷和對外文化交流等為一體的雜技文化產業體系,特別是與旅游業結合越來越緊密。吳橋雜技大世界是我國最早以雜技為主題的文化景區之一,豐寧中國馬鎮形成了中國北方最大的草原雜技馬戲主題公園,離承德避暑山庄五公裡的承德隆承國際馬戲大劇院也於今年9月開業。 三是雜技藝術團體活力不斷增強。河北省雜技團、滄州雜技團、邢台雜技團、吳橋雜技團和眾多民營雜技演出團體從業人員眾多、實力雄厚,各專業雜技團體初步建立起了現代企業制度,激發了新的活力。 四是雜技藝術人才培養成績斐然。吳橋雜技藝術學校是全國規模最大的雜技中等專業學校,至今已培養了3000余名雜技藝術人才,並為20多個國家培養了300余名留學生。河北省雜技團等演出團體的團帶學員班不間斷地為全國輸送雜技表演人才。以吳橋為龍頭的河北民間雜技教育健康發展,民辦雜技學校、雜技培訓班方興未艾。 五是雜技對外文化交流持續活躍。雜技在國外的商演不斷,成為河北省對外文化貿易的主力之一。商演市場從傳統歐美市場向新興國家市場進一步拓展。 六是為雜技基礎理論建設首開先河。河北作者撰寫出版了藝術史上的第一部《雜技概論》,使雜技這門重肢體、輕文本的藝術形式擁有了作為一門獨立學科的基礎理論著作,在國內外雜技界產生了重要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