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的重要意義
發布時間:2020-10-15 10:32:21

[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副司長 鐘建波]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傳承中華文明、延續中華文脈的重要載體。用一句老百姓比較理解的話來解釋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是“傳承著的文化財富”。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多次在調研活動中考察非遺項目、購買非遺產品,與傳承人親切交流,鼓勵他們把非遺保護好、傳承好。2019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內蒙古考察調研時,觀看了古典民族史詩《格薩(斯)爾》說唱展示,並同《格薩(斯)爾》非遺傳承人親切交談。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中華民族是多民族不斷交流交往交融而形成的。中華文明植根於和而不同的多民族文化沃土,歷史悠久,是世界上唯一沒有中斷、發展至今的文明。要重視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和傳承,黨中央支持扶持非物質文化遺產,要培養好傳承人,一代一代接下來、傳下去。2019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甘肅考察時強調,要加強對國粹傳承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支持和扶持,加強對少數民族歷史文化的研究,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今年3月,總書記在浙江調研時與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西湖龍井茶制作技藝傳承人交流,鼓勵傳承人要把傳統工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好。

       習近平總書記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全國非遺戰線做好非遺保護工作的根本遵循。近年來,文化和旅游部始終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重要論述和指示批示精神,堅持“非遺保護依靠人民、保護成果惠益人民”的工作導向,努力弘揚非遺的時代價值、展現時代風採,推動非遺更好融入現代生活,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目前,國務院已公布四批1372項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了五批3068名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設立了23個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實驗區,支持對1365名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進行系統性記錄。我國已有40項非遺項目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名錄,總數位居世界第一。我們加強頂層設計,制定出台了國家級文化生態保護區、國家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等管理辦法。會同相關部門實施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共培訓傳承人群10萬人次﹔實施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有力提升了傳統工藝傳承水平、增強了再創造能力﹔實施曲藝傳承發展計劃,專項推進曲藝類非遺項目傳承發展。最新數字顯示,“十三五”以來,文化和旅游部非遺司會同國務院扶貧辦開發指導司在國家級貧困縣開展了非遺助力精准扶貧工作,在國家級貧困縣設立非遺扶貧就業工坊超過830家,助力數十萬人就業增收。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實現之年,是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收官之年。今年我們面臨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沖擊,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的講話指出:“在過去8個多月時間裡,我們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了一場驚心動魄的抗疫大戰,經受了一場艱苦卓絕的歷史大考,付出巨大努力,取得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斗爭重大戰略成果,創造了人類同疾病斗爭史上又一個英勇壯舉!”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擴散蔓延。中央要求統籌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和穩步推進復工復產。在此背景下,我們舉辦第六屆中國非遺博覽會,以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全面展示非遺保護傳承成果,集中展示非遺在脫貧攻堅、鄉村振興、黃河生態保護等國家重大戰略中發揮的重要作用,為廣大非遺傳承人和非遺扶貧就業工坊搭建展示和推介的平台,對於進一步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帶動貧困地區人民群眾就業增收,拉動消費,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將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