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重點保護單位入選情況
發布時間:2020-11-13 10:41:40

  [國家圖書館館長 饒權]新獲評的23家“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中,既有藏量豐富、庫房條件優越的大型文博機構,也有在少數民族古籍收藏研究方面呈現獨特優勢的機構,推薦入選數量較第五批有所增加,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增量明顯。

  一方面,甘肅、內蒙、雲南等省區,特別是地州市的古籍存藏條件持續改善,雲南楚雄彝族文化研究院、西雙版納圖書館等重要的少數民族文字古籍收藏研究單位分別作為目前國內收藏彝文、傣文古籍數量最大、保存條件最好的機構入選﹔鄂爾多斯市圖書館、巴彥淖爾市圖書館、內蒙古社會科學院圖書館等因藏有豐富的滿蒙文特色古籍而獲評。

  另一方面,經過普查摸底,更多地市乃至更基層圖書館古籍存藏數量達到申報標准,如浙江省寧波市圖書館、平湖市圖書館等單位善本數量達到3000冊以上,申報入選。與此同時,文博系統參與評選的積極性也得到進一步提升,推薦入選單位數量有所增加,國家博物館、天津博物館、西安碑林博物館、余姚文保所、甘州區博物館等列入推薦名單,顯示我國古籍保護工作不斷深入,保護好、利用好珍貴古籍的理念越來越成為全國各個方面上下一致共識。

  自2007年以來,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統籌協調、有效組織下,在全國古籍存藏機構、特別是各級圖書館的共同努力下,“中華古籍保護計劃”圍繞“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總方針,通過組織評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和“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開展全國古籍普查,建立了分級分類的古籍保護工作機制,在古籍普查、文獻修復、保存保護、整理出版、發布利用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不僅使越來越多的珍貴古籍得到有效保護,更推動書寫在這些古籍裡的文字真正活起來,化身千百,服務社會。讓廣大民眾和學界分享古籍保護成果,為深入研究中華文明基因、探索中華文化的起源和特質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