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中國歌劇節的鮮明特點
發布時間:2021-10-08 15:22:42

[明文軍]本屆歌劇節有以下幾個鮮明特點:一是民族歌劇創作蔚然成風,優秀作品不斷涌現。為繼承發揚中國民族歌劇優秀傳統,推動創作生產更多反映時代精神和現實生活的優秀民族歌劇作品,文化和旅游部從2017年起開始實施“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4年來組織創作、推出了《沂蒙山》《馬向陽下鄉記》等一批優秀民族歌劇作品,獲得了包括“五個一”工程獎、文華大獎、文華表演獎、梅花獎、曹禺劇本獎在內的一系列榮譽,中國民族歌劇的創作生態得到改變,民族歌劇創作繁榮發展。

  二是參演劇目風格多樣、精彩紛呈。一是中外經典歌劇,如《白毛女》《小二黑結婚》《江姐》《洪湖赤衛隊》《同心結》《茶花女》等。其中,我們將套辦“節中節”——經典民族歌劇展演周,集中展示中國民族歌劇發展史上的優秀作品,並組織開展理論研討,進一步明確中國民族歌劇發展方向,把握風格特征,為新時代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精神、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韻味的民族歌劇提供遵循。二是2018年以來的新創劇目,包括文化和旅游部“中國民族歌劇傳承發展工程”重點扶持劇目,如《道路》《天使日記》《三把鎖》等﹔以及各地近年來新創的優秀劇目,如《銀杏樹下》《周恩來》《紅流澎湃》等。

  三是圍繞重大時間節點,突出革命和現實題材作品。本屆歌劇節圍繞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主題主線,集中展示一批新創的革命和現實題材作品。革命題材作品中,既有反映革命精神的《沂蒙山》,也有再現英雄人物的《晨鐘》,這些作品從不同角度回顧和展示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贏得革命勝利的光輝歷史,讓觀眾在欣賞歌劇藝術的同時,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現實題材作品中,有反映抗疫精神的《天使日記》、反映脫貧攻堅的《山茶花開》、反映英模人物的《張富清》等,充分展示了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發生的歷史性變革。

  四是加強文藝評論,培養創作人才。歌劇節期間將舉辦24場“一劇一評”,組織業界專家學者對參演劇目進行專題研討,提升劇目質量,引導創作方向。同時,組織舉辦2021年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通過理論學習、劇目觀摩、專題研討、委約創作等方式,對從全國遴選出來的33名優秀歌劇藝術人才進行集中培訓,夯實民族歌劇創作隊伍後備力量。山東省也將配套舉辦2021年“高級編劇”精英人才班,全程參與“民族歌劇創作人才研修班”相關工作,把歌劇節成果體現到推動地方人才建設的具體實踐中。

  五是線上線下融合,讓人民共享藝術發展成果。本屆歌劇節將堅持“展演和展播並舉,線下和線上融合”,通過“雲劇場”、全景直播等方式,讓線下和線上觀眾共享藝術盛會。堅持低票價惠民原則,讓更多的人走進劇場,同時,組織參演院團及參演藝術家,以小分隊的形式,進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進社區,開展多種形式的公益演出活動,普及歌劇藝術知識,提升欣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