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展演展覽活動及文華獎有關情況
發布時間:2022-09-29 10:20:44

[文化和旅游部藝術司一級巡視員:周漢萍]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第十三屆中國藝術節期間,全國78家文藝院團、112個基層文藝團體近2萬名文藝工作者共赴藝術之約,薈萃84台舞台藝術精品、145部群眾文藝佳作、32個合唱團和1007件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近20萬人次走進劇場、美術館、博物館、展覽館,超3.5億人次共聚雲端,圓滿實現了“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的辦節宗旨。本屆藝術節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一、指揮體系堅強有力,組織協同高效有序。中央領導高度重視親切關心,對藝術節舉辦多次做出指示批示,出席多場重要活動。文化和旅游部黨組、京津冀三地黨委政府聯合成立十三藝節組委會和執委會,形成工作機構聯動、中央地方部門互動、整體協調推動的工作格局,成為央地合作、多地聯合舉辦大型文化和旅游活動的優秀范本。根據全國疫情形勢發展,適時啟動應急預案,各項工作順利完成,線下展演展覽穩妥有序。二、精品力作競相涌現,雙馨人才綻放光彩。本屆藝術節立足新時代、聚焦新征程,集中展示了一批藝術精品和優秀人才。一是一批反映時代之變、彰顯中國之進、回應人民之呼的優秀舞台藝術作品精彩呈現。本屆藝術節共有80余台優秀劇目完成158場線上線下精彩演出。這些劇目主題鮮明、類型多樣,涵蓋了戲曲、話劇、兒童劇、歌劇、舞劇、舞蹈詩劇、雜技劇、音樂劇、文藝晚會等多種藝術形式。15部劇目獲文華大獎,其中有緊跟時代步伐,彰顯時代精神的話劇《塞罕長歌》《桂梅老師》《主角》、彩調劇《新劉三姐》等現實題材作品﹔有弘揚偉大建黨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評劇《革命家庭》、舞劇《騎兵》、錫劇《燭光在前》、越劇《楓葉如花》、民族歌劇《沂蒙山》、川劇《江姐》、音樂劇《花兒與號手》等革命歷史題材作品﹔還有堅持守正創新,展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舞劇《五星出東方》、莆仙戲《踏傘行》、川劇《草鞋縣令》、舞蹈詩劇《隻此青綠——舞繪<千裡江山圖>》等歷史題材作品。二是一批踐行初心使命、堅持弘揚正道、追求德藝雙馨的優秀文藝人才脫穎而出。本屆藝術節參演專業院團演職人員共11968人,平均年齡36歲,其中年齡最小的5歲,年齡最大的84歲。文藝舞台濟濟多士、英才輩出,新時代的藝術人才隊伍不斷壯大。編劇盛和煜、李莉、陳涌泉,導演王筱頔、毛爾南、李伯男,演員仁青頓珠、劉薇、楊俊、吳正丹、茅善玉、毋攀、寧瓏、李博、倪茂才等15名文華編劇獎、導演獎、表演獎獲得者,都是近年來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潛心創作的優秀代表,體現了各自藝術領域的領先水平。今天獲獎代表也來到了現場,一會兒他們還將介紹情況。三、活動開展有聲有色,為民理念貫穿始終。本屆藝術節堅持藝術為民、藝術惠民。一是豐富活動內容。除規模大、水平高的舞台藝術演出以外,1007件優秀美術、書法篆刻、攝影作品亮相全國優秀美術作品展,近1000件展品匯集“人民為中心 文藝攀高峰——紀念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80周年主題展”。京津冀三地同時開展品牌文化展演、藝術普及展覽、特色文旅線路推介、文藝評論研討等10項聯動及線上活動。在各類活動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始終將人民作為藝術表現的主體,作為文藝審美的鑒賞家和評判者。如話劇《喜相逢》、音樂劇《在遠方》記錄了當代青年人的奮斗歷程﹔《先鋒行》《護航歸來》《少年游系列》等美術作品描繪了防疫志願者、軍人、青少年的生動形象。邀請群眾評委參與評獎,專設“評戲﹒觀眾有話說”版塊,激發觀眾參與熱情。二是落實惠民政策。遵循“社會效益優先、市場運營為主”的票務推廣原則,線下演出實行低價票政策,平均票價水平比平時低15-20%,中低價票佔總量的70%,最低票價50元﹔線下展覽免費預約參觀,線上活動免費開放觀看,實現了“全民參與”“全民共享”。三是建好展示平台。堅持線上線下融合、演出演播並舉,構建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的宣傳矩陣,全方位、立體式、多梯次宣傳推介藝術節的舉辦盛況,取得顯著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