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辦公
|
簡
|
繁
首 頁
機構簡介
部領導
主要職責
聯系我們
機構設置
信息發布
時政要聞
焦點新聞
領導活動
公告通知
政策法規
政策解讀
工作信息
黨建工作
直屬單位
全國聯播
熱點專題
圖片新聞
專項工作
派駐機構
政務公開
政務服務
熱門查詢
辦事事項
辦事大廳
出行提示
政務數據
業務鏈接
在線文化藝術服務
公共服務
展演講座信息平台
網上圖書館
網上博物館
數字美術館
互動交流
新聞發布會
視頻報道
在線訪談
公眾留言
意見征集
全國文化和旅游...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新聞發布會
介紹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總體情況、籌備情況、重點活動安排。
直播時間:
2023年09月11日 15:00 - 16:00
直播嘉賓: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張旭霞 ,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石澤毅 ,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玉國 ,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周耀霞 ,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明
直播圖片
更多>>
新聞發布會現場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
相關媒體
更多>>
相關摘要
更多>>
﹒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
﹒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
﹒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
背景資料
更多>>
文字實錄
正序
|
倒序
手動刷新
自動刷新:
5秒
10秒
15秒
30秒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張旭霞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
大家下午好。歡迎參加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布會。
為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加強文明交流互鑒,9月16日至18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將在河南省鄭州市舉辦。今天,我們邀請到本次論壇活動主辦單位、承辦單位有關負責同志,向大家介紹相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下面,先由我來介紹出席今天發布會的發布人: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石澤毅先生,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先生,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黃玉國先生,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周耀霞女士,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陳明先生。
首先,我們請石澤毅先生介紹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的總體情況。
[09-11 14:56]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 石澤毅
女士們、先生們,新聞媒體記者朋友:
大家下午好。感謝大家對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的關心和支持。文化和旅游部是本屆論壇的共同主辦單位之一,下面由我來簡單向各位介紹一下論壇的總體情況和主要考慮。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由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外交部、水利部作為支持單位。論壇以“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為主題,旨在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文化傳承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充分弘揚黃河文化,進一步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加強世界文明交流互鑒,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我們籌劃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的主要考慮有三個。一是搭建弘揚黃河文化的重要平台。2019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對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出明確要求。舉辦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正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的具體舉措,有助於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堅定文化自信,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凝聚精神力量。二是打造促進文明互鑒的重要紐帶。中共中央、國務院2021年印發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加強同尼羅河、恆河、多瑙河、萊茵河、伏爾加河等流域的交流合作,推動文明交流互鑒”。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將邀請世界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的代表齊聚鄭州,深入研究探討文化傳承發展、文明交流融合議題,推動大河流域文明交流互鑒和相關國家民心相通。三是履行賡續文化使命的重要擔當。中華文明有5000多年源遠流長的歷史,是世界古代文明中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這得益於中華文明突出的包容性,得益於中華文化對世界文明兼收並蓄的開放胸懷。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對於我們立足中華民族偉大歷史實踐和當代實踐,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在新的起點上繼續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建設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具有積極意義。
[09-11 15:06]
文化和旅游部國際交流與合作局副局長 石澤毅
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將立足中華文明和黃河文化,邀請世界大河文明在此交流互鑒。本屆論壇將邀請來自國內外的專家、學者、官員代表與會,包括:世界重要大河流域國家代表、駐華使節、專家學者,黃河流域沿線省(區)領導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及文明發展研究、文化遺產保護利用等領域的專家學者。我們期待來自世界各地的與會代表們利用本屆論壇搭建的平台,分享真知灼見,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實現對大河文明的傳承、弘揚和保護。論壇將採取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把坐而論道與實地體驗相融合,舉行主體論壇、分論壇、圓桌會議、體驗考察、黃河文化月、中外媒體黃河行等各類活動,通過專題報告、交流討論、成果發布、實地考察、文化展演等不同方式,力爭多側面、多角度、全景式展現大河之美、文化之美、文明之美,將論壇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化盛事。
最後,誠摯歡迎新聞媒體記者和社會各界的朋友們到河南鄭州參加並宣傳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
謝謝。
[09-11 15:08]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張旭霞
感謝石澤毅先生。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明確要求。河南地處中原腹地,是黃河文化產生、傳承、發展的重要地區,河南也是本次論壇的主辦單位之一。下面,我們請黃玉國先生來向大家介紹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的主要活動安排。
[09-11 15:09]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黃玉國
女士們、先生們,各位媒體朋友:
河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黃河文化的核心區。在5000多年的中華文明史中,河南作為全國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長達3000多年。三皇五帝到如今,以中原文化為中心的黃河文明在兼容並蓄中不斷發展進步。2019年9月1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南鄭州主持召開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此後,河南即著手謀劃籌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2020年下半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為我們籌劃舉辦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指明了工作方向、提供了政策指引。
今年以來,在中宣部的指導下,在文化和旅游部、人民日報社、國家文物局等國家相關部委和沿黃省(區)的大力支持下,論壇籌備工作已經基本就緒,將於2023年9月16日至18日在河南鄭州舉辦。本次論壇是首次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起源發展等進行研討交流的國際論壇,對於踐行全球文明倡議、深化文化合作交流具有積極意義。本次論壇主題確定為“文明交流互鑒﹒發展共創未來”,旨在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全球文明倡議等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搭建世界大河流域文明交流平台,展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成就、世界大河流域文明成果、中華文明探源重要成果等,深化文明交流互鑒,推動中華文化走向世界。圍繞主論壇定位,還同步設置了世界大河文明的多樣性與交流互鑒、中華文明與黃河文化傳承弘揚、華夏文明與世界文明對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四個分論壇,主論壇與分論壇之間相互支撐,形成有機整體。本論壇擬邀請嘉賓約360人。其中,國外嘉賓60人左右,主要包括世界重要大河流域國家的駐華使節、專家學者﹔國內嘉賓300人左右,主要包括論壇的指導單位、支持單位、主辦單位、承辦單位領導同志,國內專家學者,沿黃省(區)相關負責同志和相關部門負責同志等。
根據論壇整體安排,9月14日至16日開啟前期預熱,舉辦“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採訪調研活動。9月16日,論壇嘉賓報到。9月17日,舉行主論壇會議和四個分論壇交流研討,會商討論並發布《世界大河文明論壇﹒鄭州宣言》。9月18日,進行參觀考察。同時,在論壇舉辦前後,安排為期一個月的配套文化活動——第三屆中國(鄭州)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我們希望通過論壇和系列文化活動的組織開展,進一步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推動形成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廣泛共識,為推動文化繁榮、建設文化強國作出河南貢獻。
在論壇籌辦過程中,得到國家相關部委的支持和幫助,得到社會各界的關心和關注,我們在此表示誠摯的感謝!“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在這裡,真誠邀請大家到河南參加本次論壇,實地感受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和燦爛文化,領略中原大地的壯麗秀美和蓬勃生機。
老家河南歡迎您!謝謝大家!
[09-11 15:18]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張旭霞
感謝黃玉國先生。本次論壇主題鮮明、嘉賓雲集、內容豐富,包含了採訪調研、論壇交流等多項活動,令人期待。通過剛才兩位發布人的介紹,相信大家對本次論壇已經有了基本了解。下面進入提問環節,各位媒體朋友有什麼感興趣的問題,可以與我們的發布人交流。依照慣例,請各位記者朋友在提問前通報一下所在媒體機構。現在請舉手提問。
[09-11 15:19]
記者
中國日報記者提問。請問2023世界大河論壇期間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作為承辦方和東道主,鄭州市開展了哪些籌備工作?
[09-11 15:19]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陳明
感謝提問。在文化和旅游部等國家有關部委和河南省委、省政府的統籌指導下,我們圍繞論壇的籌備實施,組建了工作專班,建立了工作機制,扎實做好各項籌備工作。我簡單介紹四項主要的籌備工作,歡迎大家關注。
一是聚焦搭建文明交流互鑒平台,策劃中外媒體採訪調研。我們充分用好鄭州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與發展核心區域這一優勢,組織“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外媒體黃河行活動,邀請中外媒體圍繞黃河文化主要內容及其蘊含的時代價值等進行採訪調研,以媒體視野發現、挖掘、講述黃河故事,弘揚黃河文化、推動交流互鑒。
二是聚焦展示黃河國家戰略成果,組織與會嘉賓實地考察。我們精心策劃了一些線路,選取河南博物院、黃河博物館、鄭州商代都城遺址博物院、鄭州商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鄭州黃河文化公園等獨具特色的文化地標,以及鄭東新區金融島、如意湖,黃河生態廊道等城市發展的形象窗口,精心設計了實地考察線路,讓與會嘉賓在交流研討的同時,實地感知大河文明的璀璨、中原文化的深厚,全面展示鄭州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成果。
三是聚焦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舉辦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創新謀劃舉辦第三屆黃河文化月系列活動,主要包括微博文化之夜、中華經典詩詞論壇、中國(鄭州)黃河合唱周、中國(鄭州)國際街舞大賽、“致敬香玉”紀念人民藝術家常香玉活動、“第三隻眼看中國”國際短視頻大賽等28項文化活動,通過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推動黃河文化活起來、火起來。
四是聚焦論壇主題定位,創新設計論壇會標。我在這裡向大家展示一下本次論壇的會標,這也是首次向媒體和社會展示首屆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的會標。指紋蘊藏著人類基因密碼,首屆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會標以指紋為底色,代表文明研究是人類共同的話題。會標以甲骨文“河”字為主體,體現了黃河文化、中華文明的重要元素,甲骨文是我國最早的成熟文字,目前發現商代最早的甲骨文就出土於河南。會標整體設計體現了河流與文明的關系,呼應了“文明交流互鑒 發展共創未來”的論壇主題。
各位媒體朋友,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中國﹒鄭州)即將開幕,我們將全力以赴做好論壇會務服務保障,以優美的城市環境和熱情的接待服務,迎接海內外賓朋。衷心希望各位媒體朋友與我們一起努力,捕捉活動亮點、挖掘論壇熱點,共同打造一屆具有廣泛影響力的國際文化交流盛會。也感謝各位媒體朋友對鄭州發展的關注和支持。謝謝大家!
[09-11 15:24]
記者
央廣網記者提問。請問這些年,河南是如何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動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的?
[09-11 15:24]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黃玉國
感謝你的提問和關注。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河南是黃河文化核心區,承載中華文化主根主脈,在賡續中華文明、推動傳承發展上承擔重要使命。新時代10年,習近平總書記5次視察河南,對傳承保護以中原文化為核心的黃河文化寄予殷切期望。這些年,我們牢記總書記囑托,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全力打造中華文化傳承創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勝地,在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方面取得豐富成果。
[09-11 15:29]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黃玉國
一是全面加強保護。牢固樹立“發展是政績、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理念,落實基本建設考古前置制度,全面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地方立法,加快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博物館、展覽館等建設,規劃建設“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展示體系,加快構建三門峽—洛陽—鄭州—開封—安陽世界級大遺址公園走廊,建成挂牌和立項國家考古遺址公園17處,全省博物館數量達398家,多措並舉一體化打造中華文明探源地、實證地、體驗地,讓人們在河南能夠更好地觸摸歷史、感知文化、增強自信、增進認同。
二是賡續千年文脈。深入實施中華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國”重大項目,14個項目入選全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53個項目入選歷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謀劃實施河南興文化工程,出版《中華文脈——從中原到中國》系列叢書,每年安排專題累計達600余項,發掘好、研究好、闡釋好中原歷史文脈、中華文明成就、中國文化基因。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太極拳、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入選聯合國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
三是推進文旅融合。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入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謀劃實施138項重大項目,統籌推進黃河、長城、大運河、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河南段建設,加快建設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游目的地,推出人類起源、姓氏尋根等16條精品文旅線路,全力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文旅品牌。鄭州、開封、洛陽、安陽等城市積極探索以文化賦能城市發展新路子,千年古都煥新出彩。今年以來,全省游客接待量、人均消費等指標位居全國前列,在推動文化繁榮、加快文化強省建設方面邁出新步伐。
四是講好黃河故事。圍繞促進文明交流互鑒,成功舉辦中國(鄭州)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世界古都論壇、黃帝故裡拜祖大典等活動﹔河南廣播電視台面向全球推出以“唐宮夜宴”“龍門金剛”等為代表的“中國節日”系列節目出彩出圈,網絡傳播量突破800億次﹔大力推介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中國功夫等文化IP,發掘黃河文化的當代價值,講好新時代黃河故事,以實際行動促進文明交流交融、展現中國形象。
[09-11 15:31]
河南省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 黃玉國
我們深刻認識到,河南的根脈在黃河,優勢在文化。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文化傳承發展的重要論述,堅決扛穩黃河文化保護傳承發展的時代重任,不斷為展示中華文明突出特性、構建中華民族現代文明作出河南應有的貢獻。謝謝!
[09-11 15:32]
記者
中國文化報記者提問。河南是文化大省,請問近年來河南在以黃河文化為主流的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上有哪些舉措、取得哪些成效?
[09-11 15:32]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周耀霞
謝謝您對河南文化的關注。河南歷史厚重,文化燦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河南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近年來,我們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河南文化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大力推動以黃河文化為主流的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取得積極成效。概括起來就是“三個新”:
[09-11 15:33]
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 周耀霞
一是聚焦傳承創新樹立新理念。河南省委、省政府提出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並將其納入“十大戰略”。堅持前瞻30年謀劃,出台全國第一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規劃》,沿黃河生態廊道、中華文明探源大遺址走廊、一號旅游公路初具雛形。探索創意驅動、美學引領、藝術點亮、科技賦能、跨界融合之路,推廣洛陽顛覆性創意、沉浸式體驗、移動端傳播、年輕化消費新文旅經驗,文化旅游融合發展進入快車道,全省文化和旅游融合度超過80%,文化旅游新業態引流量和貢獻率超過60%,銀基國際旅游度假區、隻有河南、清明上河園、建業電影小鎮等景區景點暑期以來月營業額達到1至4個億元。
二是聚焦消費場景推出新業態。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著眼年輕游客個性化需求,改革供給側,補強產業鏈。打造城市沉浸體驗新空間,全省建成58個智慧旅游沉浸式體驗新空間,洛陽串聯40多個沉浸式劇本,大河薈、洛邑古城、隋唐洛陽城成為沉浸式體驗的旅游熱點,暑期月均接待游客1200萬人次,特別是省外游客達50%以上。打造景區+演藝新空間,我們的重要景區東京夢華、禪宗少林、黃帝千古情、唐宮夜宴等節目長演不衰,1至8月全省舉辦各類演出活動4600多場,雲台山音樂節兩天接待10萬游客,省外游客佔到54%。打造文博場館新空間,全省推出9條旅游精品線路和6條文物游徑,打造100個文旅消費新場景、50個休閑觀光園區,390余家博物館、220余個城市書房提供延時服務,統籌各地市推出百城千味美食季,開封鼓樓夜市引爆夏季旅游,河南博物院文創產品考古盲盒網上熱銷。
三是聚焦品牌塑造加快新傳播。圍繞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體系,持續增強黃河文化、中原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建成全媒體矩陣。暢通主流媒體傳播渠道,整合網絡新媒體平台,建成優勢互補、一呼百應的宣傳矩陣,聯合河南衛視打造的節日奇妙游系列節目頻頻出圈。打造節慶活動平台。先後舉辦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黃帝故裡拜祖大典、黃河文化旅游節、牡丹文化節、清明文化節,持續擴大老家河南、天下黃河、華夏古都和中國功夫四大文化IP的傳播力影響力。推動全維度傳播。利用移動端、交互式等新傳播方式,創新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推動“流量”變“留量”、“網紅”變“長紅”,老家河南全網瀏覽量達45億人次以上。今年1至8月,全省接待游客達6.9億人次,旅游收入6536億元。
謝謝!
[09-11 15:38]
記者
東方衛視記者提問。剛才發布人介紹,本次論壇將專門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學者出席,能否介紹一下具體情況?另外,本次論壇在推動學術國際交流合作方面,計劃達成哪些目標?
[09-11 15:38]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王巍
謝謝你的關注。中華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倫文明、古印度文明等世界幾大原生文明都發生於大河流域。大河孕育了農業,農業的發展為文明的起源、形成與發展奠定了基礎﹔而且每個文明在起源、形成、發展過程中都經歷了自己獨特的發展道路,它們之間又產生了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要研究世界文明,不僅要研究某一個地區,還應該把這些文明放在一起、放在世界文明大背景下進行研究,這正是我們這次舉辦“大河文明論壇”的初衷。
這次論壇中特意設置“人類文明多樣性與交流互鑒”分論壇,將邀請來自哈佛大學、劍橋大學、芝加哥大學等世界知名大學的教授,以及來自埃及、印度、伊朗、俄羅斯等國家和地區研究古代文明的近20位考古學家,與國內28家高校和科研機構的40多位專家學者共同交流。大家將圍繞古代文明的經濟基礎及精神層面的發展和進步進行研究,特別圍繞各個文明之間交流互鑒展開深入探討。隨著國力的增強,中國考古在國際上的地位逐漸提高。我們很希望通過持續舉辦,把論壇做成中國考古學成就和中國文明的重要展示平台,增強各國學者交流的國際化學術平台,以及以考古學為代表各個領域開展創新性探索的重要合作平台,助力中國考古學的國際化傳播,提升國際影響力。
[09-11 15:41]
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 王巍
中華文明是世界上影響深遠的古老文明之一,中華文明的起源和發展離不開對世界各文明的深入研究。隨著“一帶一路”倡議、全球文明倡議的深入推進,尤其近十年來,中國考古學者頻繁走出國門,已赴外開展聯合考古項目36項,涉及到亞洲、非洲、歐洲、美洲的20多個國家,包括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瑪雅文明、古波斯文明等古代原生文明,陸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都有中國考古學的身影。長期以來,我們缺乏對世界其它文明考古研究的話語權。但是,近十年來,中國考古開始活躍在世界舞台,以我們獨特的發掘技術,充分利用世界先進的技術手段,充分展現了中國考古學的理念、方法和手段,實現著我們從考古大國到考古強國的轉換過程。期間,我們和40余家國外科研機構、博物館、大學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既“請進來”,又“走出去”,既提高自身水平,同時也提升了國際影響力。在到國外考古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感覺到我們受到當地國家民眾的歡迎,能夠體會到中國外交政策深入人心,他們對中國來的考古隊都非常親切,無論埃及,還是中亞,甚至在還沒有外交關系的國家,確實能夠感覺到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通過我們各方面努力在得到踐行,取得很好的效果。
我們很希望以這次“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為契機,促進世界大河文明研究的深入,我們也祝願這樣一個平台能夠越辦越大、越辦越好,成為國際研究人類文明重要的舞台。謝謝大家!
[09-11 15:44]
記者
河南日報記者提問。作為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的舉辦地,請問鄭州是如何發揮城市底蘊和優勢積極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
[09-11 15:45]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陳明
感謝提問。鄭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見證了我國百萬年人類史、一萬年文化史、八千年農業史、五千多年文明史、四千多年建都史。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軒轅黃帝誕生在鄭州,中華文明的起源、文字的發明、城市的形成和統一國家的建立都與這裡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中華文明的連續性、創新性、統一性、包容性、和平性都在這裡得到生動體現。可以說,鄭州是中華文明起源、形成、發展的核心區域和主根主脈所在,在中華文明發展史上具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
2019年9月18日,正是在鄭州,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對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提出明確要求。鄭州市牢記領袖囑托,貫徹落實黃河國家戰略,圍繞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以打造華夏歷史文明傳承創新基地中的全國重地和建設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為目標,立足文武雙全的城市特征,叫響“天地之中、華夏之源、功夫鄭州”城市品牌,努力塑造中華兒女的尋根之地、中華文明的朝聖之地、中華文化的體驗之地、國學教育的實踐之地。
[09-11 15:48]
鄭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陳明
一是實施文化基因解碼工程,積極參與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等重大項目,雙槐樹遺址、王城崗遺址等考古成果顯著,累計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15項,位居全國城市第一。開展鄭州興文化工程,征集系列研究課題970余項,組織編撰鄭州文化基因解碼工程叢書,把理論層面作為首要突破口,追尋文明根源,增強文化自信。二是建設重大文化項目,加快商都遺址博物院、黃河博覽館、大河村考古遺址公園等重大項目建設,全市建成博物館110家、生態遺址文化公園53個,構建了“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系。隻有河南﹒戲劇幻城、銀基旅游度假區、建業電影小鎮等一批重大文旅項目形成較高知名度和影響力,躋身全國最強周邊游“吸金力”城市第四位。三是構筑城市文化標識,謀劃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加快建設黃河、大運河、長城國家文化公園鄭州段等標志性項目,推動少林寺碑碣入選世界記憶名錄,進一步打響“天地之中建筑群”世界文化遺產、“二十四節氣”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嵩山地質公園世界自然遺產等世界級標識。四是打造特色文化名片,成功舉辦“中國考古﹒鄭州論壇”、第九屆“博博會”,連續舉辦17屆黃帝故裡拜祖大典、7屆國際旅游城市市長論壇,聯動沿黃省區舉辦2屆黃河文化月,推出“世界大河文明展”“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展”等精品展覽,《唐宮夜宴》《水月洛神》等文藝精品深受市場歡迎,有力彰顯了黃河文化的深厚底蘊,吸引更多海內外游客到鄭州觸摸歷史、感知文明、滋養精神、讀懂中國。
謝謝大家!
[09-11 15:52]
文化和旅游部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 張旭霞
謝謝各位記者朋友的提問。由於時間的關系,我們今天的提問環節就到這裡,大家還想繼續深入了解情況的,可以會後與我們主辦方工作人員聯系。舉辦2023世界大河文明論壇,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的重要舉措,相信論壇活動舉辦將對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促進文明間交流互鑒發揮積極作用。論壇開幕在即,歡迎大家前往河南,實地探訪、深入報道。再次感謝大家對文化和旅游工作一貫的關心和支持。
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09-11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