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聰]作為舞台藝術領域的政府最高獎,文華獎對於繁榮文藝創作,推出優秀作品和優秀人才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文華獎對獎項設置、申報渠道、評審條件等方面均作了較大改革,就是要以更開放包容的姿態,更科學合理的舉措,進一步發揮文藝評獎的導向作用。我們積極優化了獎項設置。本屆文華獎涵蓋四個類別:分別是文華劇目獎、文華節目獎、文華單項獎、文華評論獎,獎項總數量由上一屆的30個增加到55個。特別值得一提的是,我們針對時長不超過40分鐘、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小戲小品、歌曲舞蹈等節目,首次增設了15個文華節目獎,目的是引導各地結合自身資源稟賦、藝術特色、人才特點等開展多樣化創作,促進大中小不同類型藝術創作生產協調發展。同時,還首次增設了文華評論獎,填補文藝評論領域獎項的空白。 [趙聰]我們適當拓寬了申報渠道。本屆文華獎增加推薦主體。在原有申報渠道基礎上,明確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委,有較大影響力的演出行業組織、演出院線、票務平台、演播平台也可以推薦作品參評,並鼓勵地市級及以下和民營藝術機構作品參評,旨在讓更多社會反響和群眾口碑好的優秀作品有機會脫穎而出。從實際情況看,各地、各單位積極響應,共有63家申報主體,共推薦文華劇目獎參評作品145部,文華節目獎參評作品177個,文華評論獎參評作品106篇。 [趙聰]我們合理設置了評審條件。比如,為引導各地加強本土創作人才培養,我們對“外請主創”作了限制性規定﹔為鼓勵各地持續加強對作品的打磨提升,我們提倡“十年磨一戲”的精品意識,將參評劇目首演時間從近5年拓寬至近10年。此外,還提高了演出場次要求,更加重視劇目生產的投入與產出比值,鼓勵作品開展常態化演出,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效統一。總之,我們希望,通過這次文華獎改革,給文藝工作者提供更加廣闊的展示平台,期待未來將有更多“十年磨一劍”的精品力作和“深入基層”的小戲小品並蒂花開,共同裝扮中國文藝的百花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