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紀念館
“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梅蘭芳唱腔分析與特征識別研究”課題匯報會在京舉行
發布時間:2019-08-05 11:04 來源:梅蘭芳紀念館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梅蘭芳紀念館 2019-08-05

  2019年7月19日上午,梅蘭芳紀念館“採用人工智能技術的梅蘭芳唱腔分析與特征識別研究”課題匯報會在梅蘭芳紀念館舉行。該課題由梅蘭芳紀念館與南京郵電大學合作開展,旨在採用AI領域的機器學習技術,以梅派唱腔為例,分析和處理梅派戲曲音頻數據,生成足夠的訓練數據,採用新型機器學習方法自動學習唱腔的物理、感知和語義特征,隨後構建唱腔參數模型,從而實現對不同的唱腔進行識別和分類。為開展該課題的研究,梅蘭芳紀念館聘請南京郵電大學計算機學院碩士研究生導師、江蘇省大數據安全與智能處理重點實驗室副教授陳可佳擔任課題負責人和執行人,主要課題組成員有南京郵電大學通信學院副院長邵曦教授和南京藝術學院張婷婷副教授等。


  課題匯報會由梅蘭芳紀念館館長劉禎研究員主持。他介紹到,在梅蘭芳紀念館去年申報的國家社科學基金藝術學重大課題“梅蘭芳表演藝術體系及相關文獻收集整理與研究”中,梅蘭芳的唱腔與表演研究佔據了十分重要的位置。而隨著科技的日新月異,對於此部分的研究有望打破傳統,結合當下最新的科研成果,運用於藝術學研究領域,有著非常廣闊的前景。但藝術學科與人工智能屬於跨學科領域,如何將兩者融合,進行緊密結合地研究是我們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梅蘭芳紀念館希望通過此次嘗試對梅蘭芳的唱腔與表演研究有新的突破,以及產生新的研究思路和開拓新的研究領域。

  陳可佳首先對項目團隊、人工智能技術發展歷程進行了簡要的介紹。其次,她對課題的進展情況、面臨的問題以及下一階段的展望予以詳細的闡述。人工智能的核心在於機器學習,注重解決問題。課題組在了解京劇的一些常識後,主要從發音、吐字、板式對梅先生不同時期的唱段進行調研,來探索梅派唱腔的發展與變遷。根據音調、音色、音頻進行大數據的記錄與處理,提取梅派唱腔的特色。目前課題組的工作是將數據標注與記錄,然後請相關領域的專家來確定特征標注是否正確,以保證機器對唱腔特征分析的精准度。目前面臨的挑戰,一方面是文化上的挑戰,寫意為主的中國文化使其研究難度要高於西方﹔另一方面在於交叉領域的研究,課題組在戲曲領域的知識相對匱乏,使得研究的推進難度較高。課題組希望可以借助戲曲界的專家指導,便於課題的深入研究,期待將來的成果可以運用於實踐。

  張婷婷認為,如果戲曲的聲腔研究可以突破單純的文字研究,而借助人工智能的手段,呈現更為直觀的學理解釋,就是課題的重要意義之所在。人工智能不僅在西方音樂的研究領域已經取得了諸多的成果,而且在人工智能戲曲領域的科研空間也非常巨大,尤其對於傳統聲腔學的推進,需要繼續去開拓。

  中國藝術科技研究所所長王豐認為,梅派特點豐富,如何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將活態的梅派藝術表現出來是十分關鍵的,切忌單純地將譜系錄入,這樣無法代表梅先生的藝術特點。梅蘭芳的唱腔特征需要鮮明化,人工智能要起到直觀的輔助作用。故而,課題組所做的是一件任重道遠卻又十分有意義的事情。

  此次匯報交流會在音頻資料收集准備、特征標注、專家遴選等多個方面對課題組的研究思路和推進都有所幫助和啟發。課題組表示,將根據專家的意見,扎實推進課題的研究和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