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
2020年全國鄉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動舉辦
新年俗,鬧起來!
發布時間:2020-01-14 09:29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楊倩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報 2020-01-14

  熱情洋溢的山歌民樂、原汁原味的民族舞蹈、充滿生活氣息的漁歌小調,甚至剪紙、做農活都變成了獨特的舞台節目……1月8日,在浙江省麗水市古堰畫鄉,一批由群眾自編自導自演、反映鄉村百姓新生活的節目,匯聚在2020年全國鄉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動的舞台。

  此次活動由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務司主辦,文化和旅游部全國公共文化發展中心、各省區市文化和旅游廳局、浙江省麗水市政府、中國文化館協會承辦,集中展現了新時代鄉村文明的新面貌。與此同時,安徽省合肥市巢湖經濟開發區三瓜公社、河南省汝州市溫泉鎮、廣東省清遠市英德市九龍峰林小鎮、四川省成都市溫江區幸福村幸福田園、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喀喇沁旗、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竹山村、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陝西省延安市安塞區馮家營村8個分會場同步啟動,各地群眾一起看春晚、品鄉愁、尋年味、迎新春。

  特色春晚年味兒濃

  以村民為主角、發揮群眾自主性,洋溢著不同地域特色的鄉村春晚辦得如火如荼,歡樂祥和的春節滋味提前蔓延開來。

  連續4屆擔任麗水鄉村春晚總導演的麗水市文化館副館長吳學東介紹,鄉村春晚挑選節目的首要標准是村民自編自導自演,注重節目的觀賞性、藝術性。令他欣喜的是,相比於往年,今年選送的節目數量更多、質量更高、形式更豐富。他告訴記者:“4年前,我們沒有挑選余地,送來多少節目就演多少。今年,全國鄉村春晚百縣聯盟推送了近50個來自全國各地鄉村春晚的優秀節目,令我們難以取舍。”最終,吳學東優中選優,甚至通過截取幾個節目的精華部分進行組合的方式,打造了這台共有14個節目的全國鄉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動。

  據悉,目前我國大約有4.6萬個村辦過鄉村春晚,鄉村生活的新面貌以晚會形式展現在百姓面前。除主會場外,各具特色的精彩節目在分會場同步上演。在廣東清遠英德市峰林小鎮,以“獅文化”為主題的特色鄉村春晚亮相舞台,8支民間獅隊爭霸獅王,場面熱烈﹔有著“瑤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之稱的布袋木獅和雞公獅、貓頭獅等,造型奇特、源遠流長……集納村民才情與智慧,一道道原汁原味的鄉村新年文化大餐已經呈上。村晚來了,春節不遠。

  記住鄉愁、傳遞新風

  內蒙古的原生態民歌,陝西的老腔、腰鼓,蘇北的漁歌,寧夏的花兒……這些來自全國大江南北,內容豐富、特色濃郁的各類節目背後,凝結的是留住記憶、記住鄉愁的“初心”。

  麗水市青田縣是有名的華僑之鄉。全縣55萬人口中,有33萬名華僑華人分布於全球各國。每逢春節,許多漂泊海外的游子會回到故鄉,與家人團聚。迄今已舉辦7年的鄉村春晚,已經成為尋根溯源的重要途徑。鄉村春晚讓眾多海外游子對祖國和家鄉的深情有了寄托。

  青田縣山口鎮文化禮堂管理員、青田百鳥燈舞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韓志琴,是山口鎮鄉村春晚的策劃人。從去年6月起,她便頻繁上山,在山中老房子裡尋找舊農具,為2020年的鄉村春晚做准備。“我策劃了一個6分鐘的農活秀節目,叫做《秋的記憶》,將傳統農耕活動中如種田、紡棉花等農活場景搬上舞台,其目的是讓年輕華僑記住勞動的快樂、記住農耕文化、記住鄉愁。”她告訴記者。

  鄉村春晚也日漸成為新鄉風的敘事詩。東莞市產業工人新春歌會以產業工人專業技能大比拼、動感歌舞、情景劇等新形式直觀反映新時期產業工人精專報國的工匠精神﹔安徽雜技《追夢》由村民主演,主題與形式緊密融合,高潮迭起。

  身著畬族服飾、來自麗水市景寧畬族自治縣的鐘良仙介紹,這兩年,不少青少年參與辦村晚、上村晚。“我們邀請了一些老人專門寫畬語歌教給大家,許多學校開設了畬語課程,教孩子們學畬語、唱畬歌。通過春晚平台,我們的山歌、民俗得到了更現代的傳播和演繹”。

  村晚聚合力、共創新生活

  “我們從家鄉演到這裡,欣賞到來自全國的鄉村春晚優秀節目,讓我感受到,雖然生活方式各有不同,但大家歡慶春節的心情是相同的。全國各地百姓的日子都過得有滋有味。”內蒙古通遼市開魯縣群眾張曉紅說,她要把各地的文化風景帶回去,跟更多人分享。

  近年來,我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工作開展得如火如荼,鄉村春晚是基層群眾文化生活水平提升、文化助力精准扶貧的集中呈現。來自陝西安塞的村民李東東和腰鼓隊隊員們,為麗水人民送來了陝北高原的奔放與豪邁。2016年還頂著貧困戶帽子的李東東,在地方政府支持下,參加了當地安塞腰鼓培訓班,並走上了大舞台。2018年,安塞腰鼓外出演出為李東東帶來1萬多元的收益,2019年提升至2萬元。安塞區鄉村春晚發起人之一、安塞區文化和旅游局干部高塞東說:“我們希望借助鄉村春晚,推廣李東東等人的做法,讓更多農民了解文化扶貧的生動范例,理解隻要奮斗就能過上好日子。”

  鄉村春晚以農民演、農民樂的方式,讓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得到更大范圍的展現。群眾熱衷於參與文化活動,也會不斷助推鄉村文化振興。

  縉雲剪紙浙江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劉夏英是作為2020年全國鄉村春晚集中展示活動配套的文創集市的“攤主”來參加此次活動的。“如果靜態的剪紙藝術能夠跟動態的鄉村春晚相結合,一定能碰撞出別樣的火花。”劉夏英說,她還發動學生,做了三四十套融合剪紙文化的時裝,希望有機會能登上鄉村春晚舞台,來一場“非遺時裝秀”。

  多年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委員、上海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研究員巫志南一直密切關注鄉村春晚的發展。“隨著鄉村春晚的舉辦,村民的生活得到深度關注,老傳統、新變化、原生態,不斷激發出獨具中國特色的鄉土風味。”他建議,面對百姓不斷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政府應明確自身角色,一方面,給予有文化活性的鄉村以人、財、物的支持,鼓勵村民開拓思路、豐富表達方式﹔另一方面,要從中捕捉鄉村發展的新趨勢、找到發展的新路徑,實實在在地增強百姓的幸福感、獲得感。(孟欣 王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