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恭王府志願者服務隊自2008年成立以來,已經走過了5個春秋,不斷健全制度、規范管理、加強培訓,創新形式,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現有社會志願者48人,學生志願者33人,學生志願者來自北師大、北科大、北郵、中財4個高校,主要承擔講解、咨詢、引導服務,王府文化研究、公益講座、教育活動推廣等系列工作。全年義務服務時間約7000多小時,出勤1750人次。志願者是弘揚中華文化、推動社會文明的中堅力量。
整合資源、創新手段——實現博物館教育資源最大化。
2013年,志願者管理首次設立項目負責人,推行項目負責制,這是繼自管會以來新的管理形式,在項目負責人帶領下,高標准嚴要求,開拓進取,實現了年初工作目標。展廳講解組完成了大清王府文化展、恭王府歷史沿革展、《紅樓夢》與恭王府、明清家具展等基本陳列、專題陳列展講解詞的編寫工作,做到內容准確,用語規范,為學生志願者快速入門提供了方便。《魅力北京,魅力恭王府》文化講述組與市旅游委《文化旅游進社區》主題活動緊密結合,分別走進了建國門、金融街、大柵欄街道舉辦多場講述活動。活動內容包括講述恭王府的歷史文化,演出情景劇,有獎互動問答,寫福、送福、講福等多種形式,生動地將恭王府的歷史文化更為廣泛地傳播,使更多生活在北京的百姓能在博物館之外近距離的感受恭王府的魅力。街道領導稱贊說“沒想到恭王府的志願者這麼棒,講的好、演得好,寫的好,多才多藝!更可貴的是把志願服務精神帶給了千家萬戶”。情景劇演出組全年演出近100場,參與觀眾約5000余人次(平均每場30——80人不等)。參加演出及後勤工作的志願者單場達30多人次。這種用演技還原歷史,講述歷史的講解形式是互動性最強,最受歡迎的服務形式,已成為恭王府志願服務品牌,在行業中傳為佳話。其中冒著酷暑,歷時3個月創作的《和珅奉膳巧薦紅樓夢》,在紀念曹雪芹逝世250周年演出季活動中,榮獲《最佳組織獎》、《最佳節目獎》。
更新觀念,拓寬領域——實現博物館教育陣地最大化。
應電影博物館、首都博物館、北師大邀請,劉興隆、於麟生、李宇宸、陸文東、李振生與北京地區博物館聯盟組成文化講述團分別赴崔各庄、馬南裡、月壇社區,北師大進行“魅力北京——我的中國夢”文化講述活動。志願者鄒靜作為北京地區博物館志願者文化講述團成員之一,受邀赴寧波博物館、陳嘉庚紀念館參加《魅力北京﹒百場講述——志願者的中國夢》的宣講活動。為觀眾講述《恭王府的兩個‘福’》,展示了北京地區博物館志願者的風採。志願者李振生在完成講解任務之余,利用大量時間寫了8篇王府研究論文,在多家刊物發表。志願者赴陝西、山西參觀外省市博物館,學習管理模式,交流服務經驗。博物館之間、志願者之間形成合力,互相促進,擴大了教育陣地。
拓展途徑,擴大宣傳—實現博物館教育受眾最大化。
志願者堅持每月第一周、周二在恭王府開展“殘疾人公益文化日”活動,迎接來自全國各地的殘疾人士。在全國助殘日之際與天羽殘障人社區聯合舉辦了助殘活動,志願者一對一攙扶肢殘人生平第一次游覽恭王府,觀賞典雅古朴的樓台亭閣,觸摸牆柱山石,享受歷史文化的熏陶。推著輪椅請“腦癱康復中心”的孩子們游恭王府,自已掏錢為孩子們買禮物,孩子們體會了社會的溫暖與親情。
一年一度的“港澳青年內地文化實踐交流活動”是恭王府文化交流活動的品牌項目,志願者頂著酷暑為學生舉辦《石刻技藝》、《紅樓夢與恭王府》、《古都變遷》專題講座。多才多藝的志願者,手把手教同學們編中國結,執筆指導學生臨摩“天下第一福”,活動增進了港澳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記憶和認知,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陳光銘、張獻茹、傅鴻、趙克家等老同志在服務中處處起著表率作用,成為了學生志願者、港澳學生心目中的榜樣。志願者參與公益講座、北京地區博物館教育論壇,志願精神融入社會各層次,實現博物館教育受眾最大化。(來源:恭王府管理中心)
上一篇: 世界多家博物館共辦祈福燈會 |
下一篇: 春節前夕恭王府管理中心積極開展慰民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