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直屬單位 > 中國國家話劇院
中國國家話劇院
話劇《小鎮琴聲》正式建組 劇組赴浙江德清採風感受“鋼琴小鎮”
發布時間:2018-12-25 10:25 來源:中國國家話劇院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中國國家話劇院 2018-12-25

《小鎮琴聲》建組會大合影

  12月17日上午,中國國家話劇院、浙江德清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聯合出品的話劇《小鎮琴聲》正式建組。院長周予援、副院長戈大立、黨委副書記兼紀委書記白雪峰,主創人員和劇院有關部門負責人出席會議,戈大立主持建組會。該劇將於2019年1月27日—31日在國家話劇院劇場首輪演出5場。

  《小鎮琴聲》取材自浙江農民的真實故事,進行藝術再創作。全劇通過一個極具個性的鄉村木匠帶領一群農民滿懷夢想白手起家造鋼琴,建成聞名國內外的鋼琴小鎮的奮斗歷程,塑造了一批性格各異的農民形象,展現了當代中國農民對人生夢想,對美好生活,對生命價值的動人追求。該劇編劇李寶群、潘乃奇,導演傅勇凡,舞美設計劉科棟,燈光設計王瑞國,作曲石鬆,主演李夢男、陳誠、呂靜、王婧晶等。

  建組會後,周予援率《小鎮琴聲》劇組主創一行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展開為期四天的“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採風活動。劇組先後參觀十裡琴廊、三家鋼琴廠、下渚湖濕地,與民營企業家、工人、農民深入訪談,並開展創作會、首次坐排,初步確定藝術風格。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負

  

《小鎮琴聲》主創在當地鋼琴廠前合影

  改革開放以來,廣大文藝工作者勇挑重擔,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根本任務,讓“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成為自覺行動,潛心創作、勇攀高峰成為廣泛共識。時值改革開放四十周年之際,《小鎮琴聲》劇本自誕生起,便受到劇院領導的高度重視。今年5月,周予援便帶隊與主創人員一道赴德清進行採風創作和體驗生活,並對劇本修改提出具體意見,六易其稿。

  此次採風,周予援指出,我們話劇藝術工作者要站在新時代的新起點上,創作出更多無愧於時代、無愧於人民的精品力作。在從德清高鐵站駛往住處的一路上,主創們感嘆,前幾個月來的時候,恰逢修路,一路泥濘,坑坑窪窪,這一次,大道平整、寬敞,不得不佩服德清的發展速度。

  在德清,主創人員認真聽取當地鋼琴民營企業家們講述艱難的創業史——一個個小木匠、泥水匠如何學會做鋼琴、開鋼琴廠,裁縫如何學會調音……了解到家族式管理方式、產業發展態勢、浙商行會制度、海外先進管理模式以及未來構想。

  在縣文化館,傅勇凡問德清鋼琴制造業元老王惠林,究竟是什麼讓您當初一定要選擇並堅持做鋼琴呢?王老說,我們這一代看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人的一生應該這樣度過:回首往事,他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也不會因為碌碌無為而羞愧……”保爾﹒柯察金的話深深鼓勵了他!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抱負!恰逢改革開放,給鋼琴廠以機遇,給了大家實現鋼琴夢的機會!

  周予援期待劇組主創採風能夠取得成果,取得真經,與德清合作愉快。他指出,《小鎮琴聲》不是行業劇,而是有思想內涵的舞台藝術。他希望該劇與德清加強合作,國家話劇院A版、德清演出B版,能夠進行有意義的、更為廣泛的演出﹔要發揮國家話劇院的優勢,對德清文藝精品創作、人才培養等領域提供幫助,進一步激發德清文化創造活力。他強調,這一次,不僅僅是國家話劇院的藝術擔當,更是劇院第一次與縣級單位進行合作,以《小鎮琴聲》創作演出為載體,對德清基層文藝創作進行藝術指導和幫扶,意義重大。

  從生活中打撈劇本

編劇李寶群、潘乃奇、導演傅勇凡在採風途中

  《小鎮琴聲》,是繼《花心小丑》《長夜》之後,榮獲國家級獎項無數的著名編劇李寶群與國家話劇院的第三次合作。他說到,電影《鋼的琴》講述工人造鋼琴,有其可能性﹔農民造鋼琴,存在技術上的各種難度,男主人公阿德一輩子隻做這一件事,並帶領小鎮上的人一起造鋼琴!他期待演員們能在舞台上呈現出一群“小螞蟻”般的鄉村小人物形象,一群想實現自身價值的另類農民形象。

  自2016年起,李寶群、潘乃奇兩位編劇多次來到德清,了解民情,收集素材,從生活中打撈劇本,開展劇本創作。採風途中,李寶群向劇組主創介紹了當地風土人情,尤其那些劇中人的“原型”,讓主創們對角色有了更深刻、更鮮活的認識。走過十裡琴廊時,劇中“荷花”的原型之一——飯店老板“阿慶嫂”特地前來看望李寶群,贈送一段鮮藕,表達對藝術家的尊重與敬意!

  李寶群說,這是他第三次來到德清,這片秀美、純朴的土地,孕育著生活的富礦,喚起他許多創作的沖動,而朴實的村民們,更加吸引他。他喜歡聽當地人講述德清故事,願意把他們的故事寫出來。潘乃奇通過這一次隨劇組的採風,接觸到每一位主創的時候,對劇中人物、故事,又有了新的認識、感受。兩位編劇對劇本還會進行微調,對細節、語言進行深度錘煉,深入開掘人物內心,使得舞台呈現更准確、有力,富於感染力。

  一個人的夢想隻要堅持,就能實現!

傅勇凡導演在下渚湖

  來自於南國廣州的軍旅導演傅勇凡曾經憑借話劇《天籟》《紅帆》《共產黨宣言》《麻醉師》等佳作,連續四屆榮獲“文華大獎”,在業界享有很高知名度。他希望在國家話劇院這個國家級平台上,自己與中國最專業的話劇藝術團隊一起,以高度的專業性而非職業性,將《小鎮琴聲》打造為藝術精品。在採風中安排坐排,是為了讓演員更深刻理解劇本,把自己放到那片泥土、木材、車間之中,把自己的心、情、思想放到生活的每一個角落,進而把生活中的一切都化為創作上的精神財富。

  此次採風,傅勇凡感受頗豐,他將該劇定位為具有浪漫喜感的戲劇。劇本寫了一群構筑鋼琴夢的農民,聽似不可思議!來到實地後,到鋼琴廠參觀,看到工人師傅工作場景,聽他們的介紹,傅勇凡逐步建立了對他們的認識——“農民造鋼琴”且該鎮鋼琴產業在全國名列前茅這些事兒,真真實實地在他們身上發生了!他很有信心把《小鎮琴聲》做成一部真實刻畫人物、真實表達人物思想情感的話劇,體現小鎮人鍥而不舍的奮斗精神!他相信,一個人的夢想隻要堅持,就能實現!

  在舞台上建立小鎮溫暖氣息與風情感

導演傅勇凡與舞美設計劉科棟在高鐵上談舞美修改方案

  因為時間緊、任務重,劇院資深舞美設計劉科棟帶著舞美模型(草擬)、小工具、效果圖紙上了高鐵,一路與傅勇凡商討舞台體現,精益求精。在鋼琴廠,劉科棟發現,有的鋼琴鍵打一根弦,有的打兩根弦,深受啟發。

  在舞台空間的建構上,劉科棟著意突出小鎮溫暖的氣息和風情感,生動有趣且充滿活力,並伴有隱喻色彩。採風讓劉科棟感到,一切變得真實起來。藝術來源於生活,並高於生活,基於此的取舍,考驗創作者的智慧,最終推到觀眾眼前的應該是一部寓意深刻、完整純粹的話劇。

  採風途中,作曲石鬆被洛舍人的工匠精神深深感染,認為他們敢於從無到有,並持之以恆,堅持夢想,非常了不起。服裝設計蘆春偉抓緊用電腦做服裝設計圖,在服裝上將追求色彩冷暖的變化。道具設計黨現義在鋼琴廠看到那些特制的木板、琴架……找到了創作的火花。

  深入生活讓我們對人物有了具象的認識

演員李夢男在下渚湖

  此次採風,演員李夢男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特別重要,特別有益於創作,受益匪淺。像鋼琴廠的原材料大木頭,如何切木頭、鑄鋼板,如何調音,讓演員們有了具象的認識,從而對人物塑造有了有力的支撐點,對未來舞台呈現很有信心。

演員呂靜在下渚湖

  演員呂靜感到,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採風對於演員每一次創作都特別重要,不親赴實地了解,就無法想像“小鎮琴聲”,無法想像鋼琴的制造加工,無法想象它在當前全國鋼琴業的比重。當見到自己所飾演的荷花原型之一——“阿慶嫂”,呂靜感到分外親切。“阿慶嫂”打魚起家,又做過餐飲,熱絡能干,對創作會有很大的幫助!

  演員陳誠此番最大的感受就是,德清是一個人杰地靈、山清水秀的好地方,有幸看到一些鋼琴企業創辦人,他們百折不撓、排除萬難的精神讓他很感動,並使他對阿德這個人物有了更立體的感受。本身就是浙江人的越劇尹派“女小生”王婧晶很早就參加過話劇演出,她說,越劇有兩個母親,一個是昆曲,一個是話劇,這一次她向“乳娘”更靠近了一步。演員李冰則在德清感受到江南女子的柔媚,這是她一個北方女性需要努力去靠近的地方。作為劇組年齡最小的演員,今年剛剛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音樂劇班畢業的應雨宸則體會到江南的山清水秀,民風淳朴,有一種特殊的寧靜與溫馨!

  採風期間,德清縣政府辦副主任宋生來、縣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副局長吳金梅等當地領導對《小鎮琴聲》劇組給予了熱情支持。小鎮老百姓們殷切盼望國家話劇院的藝術家們常來德清,把他們的故事、他們的情感,活靈活現地搬上舞台。下渚湖畔,白色的蘆葦花隨風搖擺,遠處白鷺棲息,鴛鴦劃過……小鎮琴聲隱隱約約飄蕩耳際,這象征著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