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讓研學旅行成為青少年“第二課堂”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
發布時間:2023.05.11 12:42

  今年初,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快文化旅游業全面恢復振興的若干政策措施》,將研學旅行納入中小學教育教學計劃,鼓勵大中專院校、社會組織、家庭開展研學旅行活動。

  此前,廣西推出了20條研學旅行精品路線,涵蓋全區14個設區市各研學旅行景區,課程涉及農耕、非遺、工業、紅色、民俗、自然等多個方面。這些精品線路形成有內涵、有特色、有深度的研學旅游產品供給體系,在推進全區文旅業提質增效的同時,讓研學旅行成為青少年成長的“第二課堂”。

  感悟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山水甲天下的桂林,是世界自然遺產南方喀斯特組成區域之一,地學資源豐富。依托自然資源和人文歷史的優勢,近年來,桂林市相繼推出“學做小小科學家”模擬考古挖掘體驗活動、“從魚到人——生命演化和科技發展”研學實踐活動、“追尋大象游象山”地學旅游體驗活動、“天目地學博物空間——甑皮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等多條地學研學旅行線路,獨具特色的精品地質地學和考古研學課程備受市場青睞。

  “地學旅游是新興的文化旅游業態,桂林擁有厚重的歷史文化資源和豐富的地學產業資源,為桂林旅游業轉型升級提供一條新的可持續發展之路。”桂林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副局長黃燕表示,今年3月,該市累計接待春季研學團隊近7000人次。

  廣西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不僅擁有獨特而廣袤的喀斯特地貌,動植物資源也種類豐富。3月19日,在崇左白頭葉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板利片區)生態旅游區,崇左市高級中學一場別開生面的研學旅行讓同學們印象深刻。“看到白頭葉猴矯健地攀爬岩壁,在樹間自由跳躍採摘嫩葉,讓我們對這種珍稀動物的習性有了更多了解。”學生吳佳玲說。

  崇左市高級中學校長謝超洪介紹,此次研學活動從生態學、野生動物保護等角度出發,讓學生參觀白頭葉猴展示館,並對白頭葉猴種群進行野外監測、生存環境調查,增強學生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的意識,認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意義。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信息科技教育處有關負責人表示,未來,將進一步整合資源,加大特色文旅產品供給,努力創建一批高標准的研學旅行基地,培養一批高素質的研學旅行指導師,開發一批高品質的研學旅行產品,推出更多具有地域特色的研學旅行精品線路。

  體驗民族文化之美

  “干欄式建筑如何搭建”“民族刺繡的文化之美在哪裡”“銅鼓具有怎樣的演變過程和鑄造方法”……南寧市民主路小學各校區的近千名學生帶著一串串問題,到廣西民族博物館開展別樣的非遺研學旅行。

  “廣西民族博物館作為首批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一直致力於民族文化的專題教育,積極探索青少年利用博物館學習的機制,為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事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進一步提高科普場館創新與發展等能力貢獻博物館力量。”廣西民族博物館黨委書記吳偉鑌說。

  廣西有12個世居民族,民族文化多元,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多彩,目前有自治區級非遺項目共914項,省級項目數量位居全國前列。其中,70個項目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壯族霜降節作為“中國二十四節氣”擴展項目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遺代表作名錄,非遺代表性項目保護體系日趨完善。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深入和旅游產業跨界融合,廣西各地的研學旅行市場需求不斷釋放,前來文博單位、非遺工坊開展研學旅行的學生團隊絡繹不絕。在柳州的螺螄粉產業園,每月有數千名外地游客、學生來到這裡旅游、參觀、研學﹔在環江毛南族自治縣的花竹帽編織技藝傳習示范基地,一頂頂精美的毛南族花竹帽讓前來參加研學的小朋友驚嘆不已﹔在合浦縣月餅小鎮,東坡學堂常年開講,孩子們可以了解月餅的前世今生,還可以親手制作月餅……

  “‘非遺+研學’有效豐富研學資源和產品的多樣性,也讓年輕人在參與非遺傳承和傳播中體驗民族文化之美,實現非遺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非物質文化遺產處有關負責人說。

  傳承紅色文化基因

  近日,南寧學院組織受助學生赴全州縣開展“憶百年征程行紅色之旅”資助育人研學活動。在3天的活動中,同學們參加了紅軍營拓展訓練、走訪才灣鎮毛竹山村、重走湘桂古道、參觀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通過現場教學,深切感受“勇於勝利、勇於突破、勇於犧牲”的湘江戰役精神。“戰斗很慘烈,紅軍視死如歸的精神感天動地,震撼心靈,我們很多同學在參觀中流下了淚水。”學生小蒙說,研學活動讓同學們深刻體會到今天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

  近年來,全州縣注重深入挖掘、保護和運用紅色資源,緊扣紅軍長征故事,融入鄉村振興成果,積極探索出紅色研學助力鄉村振興的新模式。“通過串聯紅軍長征湘江戰役紀念館、紅色美麗村庄、‘紅色湘江’基層黨建先鋒體‘一村三園’等本地特色資源,建設涵蓋紅色教育、基層黨建、產業發展等內容的現場教學點31個,開發研學線路8條,打造‘黨性教育+素質拓展+互動實踐’的‘開放式課堂’。”全州紅軍長征湘江戰役文化保護傳承中心主任周運良說。

  在交通助力研學旅行方面,廣西鐵路部門充分發揮鐵路運輸優勢,融合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發布的十大紅色游學精品線路內容,設計推出13條黨史學習教育定制線路,群發紅色教育主題列車,使鐵路紅色專列成為紅色教育、紅色旅游發展的高速“引擎”。

  “‘十四五’期間,廣西繼續深挖紅色文化底蘊,有序推進紅色旅游資源開發利用,加快紅色旅游項目建設,積極打造紅色旅游精品線路,做大做強紅色教育培訓,構建紅色旅游產品體系,培育文化和旅游產業融合新業態。”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謝日萬表示,紅色研學旅游線路依托紀念設施和遺跡遺址,給游客儀式感和神聖感,感悟革命先輩的鐵血精神和家國情懷,激勵游客成為紅色文化傳承者、紅色精神傳播者,鼓勵後人在新時代再創輝煌。(賓陽 莫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