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非遺的“年輕態”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
發布時間:2025.08.18 09:30

  一曲鼓音傳千年,今朝笙簫再和鳴……登上位於陝西西安大唐芙蓉園景區的紫雲樓,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西安鼓樂的創新演繹作品《鼓》,吸引眾多游客觀看,西安鼓樂五大樂社之一東倉鼓樂社,用創新手法表現唐代宮廷宴樂的魅力,讓“中國古代音樂活化石”在多元樂器與柔美舞姿的加持下煥發新生機。

  近日,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舉辦“品中國非遺 游古都西安——2025西安文旅媒體行”活動,西安鼓樂的沉浸式演藝,折射出西安諸多非遺項目的“年輕態”。

  守得住,更要與時俱進 

  “面塑作品不僅要尊重傳統,還要接地氣、迎合潮流。頭戴陝北羊肚帽、身穿關中大襖褲、腳蹬陝南千層板鞋的陝西漢子可以很現代,跳霹靂舞的動漫人物也能以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流傳開來。”面塑非遺傳承人張倍源表示,非遺要繼承老一輩手藝人的技藝精髓,更要在新時代發揚光大,守住傳統並不斷前行,才能歷久彌新。

  作為北方民間藝術的重要門類,面塑是饋贈親友、祭祀祖先時表達祝福的吉祥禮物﹔而今,面塑不斷融入現代生活,呈現出多元面貌。張倍源順應年輕人的審美觀念和潮流,創作出打腰鼓、吹嗩吶、扭秧歌等展現陝西地域民俗文化的面塑作品,廣受好評。

  在2024年龍年央視春晚的創意年俗秀《別開生面》節目上,張倍源與他的團隊通過光影將面的可塑性發揮得淋漓盡致,呈現出面團在舞台藝術表現上的萬千變化。在張藝謀導演的大型演藝《無界﹒長安》中,他以面為媒介,借助光影創新呈現非遺魅力。

  在碑林區文化館,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傳統纏花技藝第四代傳承人孫瑩以“指尖上的藝術”詮釋非遺之美。纏花技藝可追溯至唐宋時期,2025年入選西安市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這門融合繪畫、剪紙、刺繡等工藝的立體繡花藝術,在孫瑩手中綻放新姿,作品不僅被西安非遺保護中心、西安市非遺博物館永久收藏,還走出國門,在海外展出。

  年輕化,老味道也有新風味 

  “秦腔原來可以這樣美,婉轉脆亮的聲腔、飄逸柔媚的步伐,一招一式、一顰一笑,讓人如痴如醉……”大學生小張在觀看了秦腔《白蛇傳》片段《斷橋》一折後表示,如今的秦腔越來越有青春氣息。

  秦腔是流傳於中國西北五省區的地方戲曲藝術,歷史悠久、聲韻獨特。在不斷滿足現代審美與視聽追求的過程中,秦腔不但內容創作多元開花,在聲腔變革上也亮點頻現。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走進劇場,感受傳統文化的現代呈現,《紅河谷》《無字碑》等秦腔新作深受觀眾喜愛。

  對於慕名到西安的游客而言,“三秦套餐”是必打卡的美食組合。其中,西安肉夾饃憑借外酥裡嫩的饃餅與肥而不膩的臘汁肉的完美融合,尤其受到中外游客的喜愛。“肉夾饃在西安雖然已人盡皆知,但傳承人從來沒有放棄對肉夾饃多元口感的追求,他們爭相創新風味,讓口味既熟悉又新奇,捕獲更多食客的心。”袁記肉夾饃負責人陶海翔說,為了留住老食客並抓住年輕人的味蕾,他創新推出“小寶肉夾饃”,以玲瓏之姿融入現代生活場景,讓非遺滋味更貼近當下生活。

  據悉,今年3月,西安市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公布,袁記肉夾饃制作技藝入選。袁記肉夾饃40余年如一日堅守手工打饃工藝,也被認定為“西安老字號”。

  激活力,新功用賦能新表達 

  “哇!這個穆桂英皮影比我還高。”在西安易俗文化街區中國秦腔藝術博物館內,參加2025西安文旅媒體行活動的一位記者對眼前的巨型皮影發出驚嘆。

  這件名為《巾幗英雄:穆桂英》的皮影是陝西省工藝美術大師、汪氏皮影第四代傳承人汪海燕為2023年中亞峰會特別打造的巨作。“普通皮影人物一般隻有30厘米高,這件高達3米,制作耗費了整整半年時間。”汪海燕說。

  作為中國皮影戲的道具,皮影人物在24道工序下成就了“雕鏤縝密、敷色明快”的效果。如今,隨著時代發展,越來越多的創新形式為皮影戲注入新活力。一方面,以皮影戲為媒介的新式舞台藝術不斷涌現,如創新皮影劇《懲惡揚善小哪吒》,以皮影配合現代音樂演繹中國神話傳說,展現哪吒的俏皮靈動和龍王護子的善惡分明,在寓教於樂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另一方面,皮影與很多國際潮流品牌合作,如與愛馬仕的聯名設計,把皮影雕刻藝術融入現代時尚品,與游戲《王者榮耀》跨界合作,使中國風的藝術作品化身游戲皮膚。

  在西安半生緣非遺旗袍空間,曾經傳統旗袍與交衽服飾上的扣子,正在功能翻新為胸針、挂飾、耳飾等,成為別具魅力的時尚穿搭配飾。“這不僅是衣服上的一粒扣子,更是裝飾藝術。”非遺盤扣傳承人韓慶華表示,通過汲取絲路長安的諸多元素,融入創意設計,要不斷續寫盤扣時代傳奇。

  青年傳承人以跨界思維為古老技藝注入青春動能,非遺美食從本土美食躍入產業賽道,傳統藝術在靜態陳列與動態演繹中完成雙向賦能……兩天行程中,媒體行成員見證的不僅是西安非遺的悠久歷史,更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當代的創造性轉化和實踐。“我們將不斷開拓‘非遺+演藝’‘非遺+美食’‘非遺+技藝’的融合路徑,讓古老非遺以年輕姿態融入文旅場景,成為展現‘世界人文之都’魅力的重要窗口。”西安市文化和旅游局相關負責人說。(秦毅 趙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