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城圖鑒”綻放泉城
來源:中國文化報
編輯:
發布時間:2025.09.18 09:42

  8月25日以來,“花城百花開﹒泉城綻放”廣州市非遺精品展持續在山東省濟南市文化館非遺展廳展出。這是“花城百花開”廣州市非遺精品展山東巡展的首站,也是廣州非遺項目首次在廣州市外進行整體展示。

  廣州市文化館(廣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黨總支書記牟遼川介紹,“花城百花開”廣州市非遺精品展源於“花城百花開——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是該館展現廣州非遺總體面貌的常設展覽。與以往非遺展館按照門類或項目來展示不同,該展覽以廣式生活的不同側面設置展區,既符合非遺整體性保護的原則,也充分體現了非遺“增強人民群眾的參與感、獲得感、認同感”的目標。展覽序廳的《花城印象﹒一覽千年》主題影片,按照從漢代至今的時間線索,通過三維動畫的形式,以鏡頭不斷穿越的視效手法,追溯廣州非遺的發展歷史。“花城百花開——廣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自2023年開幕以來,累計參觀者達數百萬人次,並被文化和旅游部民族民間文藝發展中心評為2024年全國非遺傳播活動創新案例。

  本次在濟南的展出,既有廣州城市演變歷史、傳統技藝的動態影像,也有廣彩、廣繡、牙雕、玉雕等百余件實物陳列。展覽通過“歲時節慶”“醫養嶺南”“廣作華彩”“羊城古仔”“南拳強身”“食在廣州”“粵韻流芳”7個主題板塊,集中呈現百余項廣州非遺瑰寶。在“廣作華彩”板塊,觀眾能夠欣賞到廣州玉雕的精雕細琢、廣彩的流光溢彩、廣繡的精妙絕倫。在“食在廣州”板塊,觀眾可以從臘味的醇厚、涼茶的甘苦裡,感受廣州的煙火氣,讀懂“不時不食”的嶺南哲學。在“粵韻流芳”板塊,傳承人用剪紙作品展示了粵劇藝術家紅線女、羅家英的舞台形象。此外,觀眾還可以領略到“歲時節慶”的歡愉、“醫養嶺南”的智慧、“南拳強身”的剛勁、“羊城古仔”的趣聞。這七大板塊就像7朵綻放的嶺南繁花,織出一幅鮮活的“花城圖鑒”。

  展覽現場還通過巧妙的空間布局與多媒體展示,將廣繡的細膩針法、廣彩的明艷色彩、牙雕的精巧絕倫等展現出來,加上多媒體屏幕中對廣州市非遺制作流程的動態演示,讓觀眾全方位領略到傳統技藝的魅力。開展以來,觀展人數持續攀升,周末和節假日更是人氣爆棚。“我以前隻在電視上見過廣彩,這次在現場看到瓷器盤子上的花紋比想象中的更精致。這次展覽把嶺南的煙火氣搬到了濟南,讓人大飽眼福。看完展覽,我特別想去廣州走一走。”觀眾李女士說。

  濟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工作人員劉鵬說:“展覽匯聚了廣州市非遺精華,讓我深切感受到非遺的多元魅力與深厚底蘊。廣州市文化館深入挖掘本地非遺資源,不僅關注廣繡、廣彩、粵劇這類大眾熟知的項目,還將目光投向一些小眾卻獨具地域特色的非遺技藝,如欖雕、灰塑等。這種對非遺項目全方位、多層次的覆蓋,為濟南非遺工作帶來諸多值得借鑒的思路。”濟南微雕青年傳承人朱曉玲說:“我在展覽中看到了眾多非遺技藝同台呈現,既見到了熟悉的傳統手法,也發現了同行的創新表達。這種‘同行者眾’的氛圍讓人特別振奮,也為我接下來的創作提供了新思路。”

  牟遼川表示,各地非遺項目需要交流。此前,廣州市文化館結合本地特展項目,打造了一系列非遺展示季活動,搭建了交流平台。例如泥塑體驗季舉辦期間,來自河北玉田、江蘇蘇州、江蘇無錫、陝西寶雞、廣東潮州等地的泥塑項目傳承人來到廣州市文化館參加論壇、開辦講座及體驗課,向市民、游客介紹非遺項目。在請進來的同時,廣州市文化館也在思考如何讓廣州非遺走出去。多年來,該館積極組織廣州非遺項目保護單位及傳承人參加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中國非遺博覽會等展會,受到了觀眾的歡迎。2024年6月,廣州市文化館協調組織了粵劇、廣繡、廣彩參加“氣象萬千——中國非遺保護實踐主題展”,展示代表作品13件(套),展示了廣州非遺的風採。

  此次非遺展覽走出嶺南、落地泉城,是廣州推動非遺工作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生動實踐。“花城百花開﹒泉城綻放”廣州市非遺精品展將在濟南市文化館展出至10月31日,並計劃2025年底在淄博市文化館展出。(譚志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