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中國長江三峽集團有限公司共同主辦的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在湖北武漢開幕。接下來的一個多月時間裡,“新象長江”主題美術作品展、“靈動長江”舞台藝術精品展、“璀璨長江”文博系列展等12場主體活動陸續開展,這是對長江文明的深情回望,更是湖北加快打造長江文化高地的生動實踐。
2024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北考察時強調:“湖北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紅色資源豐富,要在加強文化資源保護和推動文化創新發展上擔當使命。系統推進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和活化利用,加強長江文明溯源研究和傳播展示。”
近年來,湖北始終高度重視長江文化保護傳承發展,堅持實體保護與精神傳承並重,積極探索建設長江文化遺產保護高地、長江文明溯源研究高地、長江文化傳承展示高地、長江文化交流傳播高地。
湖北是長江徑流裡程最長的省份,處長江之“腰”、得文化之厚,是楚文化的發祥之地,也是長江文明形成的關樞之地。傳承長江千年文脈,湖北地位重要、使命特殊。
“始終將保護放在第一位。”湖北省政府副秘書長何麗君介紹,湖北建立起由26個部門(單位)組成的文化遺產保護傳承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將文化遺產保護傳承納入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巡視督查﹔加強古籍搶救保護,編撰《荊楚文庫》《湖北出土簡牘合集》,建設國家級古籍修復中心,創建雲夢楚王城國家文物保護示范區﹔推進活態傳承,建立國家、省、市、縣四級非遺名錄體系。
保護為文明瑰寶筑起了安全屏障,溯源研究則撥開歷史迷霧。湖北近年來持續以考古發掘夯實文明根脈,學堂梁子遺址、屈家嶺遺址、石家河遺址等長江文化代表性遺存發掘研究工作的深化,實證了湖北“長江文明重要發源地”的地位。2018年以來,湖北5個項目入選“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6個項目入選“中國百年百大考古發現”,總量位居全國第三。
據介紹,湖北現有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武漢大學文化遺產與智能計算實驗室等50多所長江文化研究機構,形成門類齊全、優勢互補的研究體系。此外,還組建了長江文化研究院,創辦《長江文明論壇》核心期刊,推出了《長江文明通史》等一批具有原創性、標識性的研究成果。
走進位於湖北十堰丹江口市的南水北調博物館,隻見工作人員正在進行展陳工作。展陳負責人江進輝介紹,該館是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的重要組成部分,陳列展覽以“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為主題,以中華民族治水興水文明為主線,策劃了“治水傳承”“工程建設”“移民安置與文物保護”“守水護水”四大核心展區。
聚力打造長江文化傳承展示高地,湖北制定《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保護實施方案》《長江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保護規劃》,明確構建“一軸兩廊三片四區”的長江文化空間保護格局﹔同時,把長江博物館等作為長江國家文化公園的標志性工程,作為未來5年全省重大文化工程全力推進。何麗君說:“長江博物館正在緊鑼密鼓推進,屈原文化公園(一期)已建成開放,南水北調博物館有望於今年10月開館試運行。”
據了解,“璀璨長江”文博系列展包括的“簡‘讀’中國——中國出土簡牘展”“東周時期考古成果展”和“江流萬古——長江流域古代文明瑰寶展”3個重磅展覽即將與觀眾見面。“系列展覽全面系統展現長江流域考古發掘和研究成果,以重要的實物生動展示長江文明起源、發展的歷史脈絡和燦爛成就,彰顯長江文明對中華文明、世界文明的重大貢獻。”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成員、副廳長余萍說。
此外,湖北打造長江文化交流傳播高地,持續擦亮長江文化、荊楚文化核心標識,舉辦世界華人炎帝故裡尋根節、屈原故裡端午文化節、世界武當太極大會等重大節會,推出“神武峽”“赤黃紅”等精品文旅品牌和線路,舉辦“沿著長江讀懂中國”湖北行、長江文明與世界大河文明對話論壇等系列宣傳推廣活動,講述長江大保護和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的鮮活故事。
湖北省委主要負責人在2025長江文化藝術季開幕式上表示,將以此次盛會為契機,攜手兄弟省(區、市)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長江文化。(瞿祥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