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文旅消費模式正經歷深刻變革,市民、游客對文化體驗的需求日益多元化、個性化、沉浸化。創新演出場景、表演形式與觀演關系的演藝新空間項目,以靈活的形態、豐富的業態、緊密的互動性,打破傳統劇院的邊界,將演藝融入城市肌理,成為展示城市文化的新窗口。近年來,北京、上海等地已認證多家演藝新空間,並出台相關政策支持其發展壯大。
近日,在湖南省委宣傳部的指導下,長沙市人民政府與湖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印發《關於支持長沙市演藝新空間(小劇場)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將於12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省市聯動支持長沙演藝新空間發展的有力保障。
“真金白銀”打造演藝沃土
《措施》是湖南省和長沙市兩級協同發力,共同推動長沙演藝產業能級提升、加快建設“演藝名城”的重要舉措。政策立足長沙資源稟賦和發展優勢,把握產業趨勢,將演藝新空間發展置於省市文旅發展戰略全局中統籌推進。
系列措施共10條,內容全面,針對性強,覆蓋了從規劃引導、空間建設、業態集聚到內容創作、人才培養、市場推廣的全鏈條。省、市兩級每年安排專項資金,共同支持演藝新空間發展。扶持對象精准聚焦具備現場表演功能、多業態融合的各類空間。
《措施》明確,對重點區域如長沙“五一商圈”及各區縣重點區域內成功招引項目的物業方,給予最高30萬元補助﹔對以靈活方式參與運營的,給予最高10萬元獎勵。對引導發展重點區域內新建或改建項目的投資方,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每年對符合條件的運營方給予最高30萬元運營補助﹔對原創劇目出品方給予最高30萬元創作補助﹔對赴省外巡演的組織方給予最高15萬元補助。對符合條件接收應屆畢業生的運營方給予最高5萬元補助﹔對合作票務平台開展惠民促銷的給予最高50萬元補助。
此外,大力倡導“演藝+”“+演藝”模式,推動各類藝術形式跨界融合,明確支持沉浸式、互動式演藝新業態﹔支持成立行業組織、制定標准、開展培訓、認定標杆,提升行業專業化水平﹔多措並舉提升演藝新空間的知名度和吸引力,有效擴大消費市場。
100個演藝新空間激活“一池春水”
《措施》明確提出建設“演藝名城”的總體目標和3年內建設100個演藝新空間的具體目標,將其細化為可操作、可考核的發展任務。
在長沙這座充滿青春活力的城市,演藝新空間正以其靈活多元的形態,成為年輕人文化消費的新選擇、藝術表達的新陣地。目前,長沙已擁有涵蓋話劇、音樂劇、脫口秀、相聲、沉浸式戲劇等藝術形式的演藝新空間。從太平街的脫口秀小劇場到後湖的實驗戲劇空間,從大學城的原創音樂現場到商圈的沉浸式演出,散布在城市各個角落的演藝新空間正在重新定義長沙的文化生態。
《措施》還鼓勵盤活閑置資源打造演藝空間,促進文旅商體深度融合。在長沙市中心的悅方ID MALL,一家商場內《開關SWITCH》《瘋狂星友團》、鬆果喜劇3個小劇場齊開﹔北邊的大悅城周邊也有《瘋狂理發店》、笑嘛劇場等新空間項目﹔長沙印象匯有魔脫喜劇脫口秀﹔河西薈聚購物中心有嘻嘻分子脫口秀劇場……小劇場已深入商場、商圈,形成了“劇場集群”。
多樣選擇提升城市“戲”引力
演藝新空間建好了,演什麼是關鍵。近幾年,湖南各省直文藝院團和文化場館紛紛試水小劇場作品,呈現出百花齊放的演藝生態。
湖南省花鼓戲保護傳承中心打造的沉浸式幻境秀《新劉海砍樵》自2024年4月20日首輪預演以來,至今演出超260場,平均上座率達到90%,累計吸引3.2萬人次觀看,其中70%為25至35歲的年輕觀眾。截至目前,該劇總票房達到800余萬元,在社交平台上出現“跨城追劇”現象。
在長沙湘江劇場,湖南省湘劇院打造的沉浸式新中式湘劇《聶小倩》以戲曲新范式吸引年輕觀眾感受傳統湘劇的魅力。數據顯示,該劇購票觀眾中,年齡在30歲及以下的佔比超70%。
湖南省京劇保護傳承中心與湖南省博物館攜手打造的馬王堆復原動態展《一念﹒辛追夢》,將歷史文物復原展示、傳統京劇表演與多媒體視覺影像相結合,為觀眾打造深度沉浸的觀賞體驗。這場動態展不僅讓更多年輕人愛上了京劇,也展現出文物保護與傳統文化傳承結合的更多可能。
各大商業綜合體內的演藝新空間項目也同樣精彩。踏進悅方ID MALL四樓的《開關SWITCH》長沙站,就像來到了一個充滿驚悚與搞笑的世界,全程體驗一場心跳加速的沉浸式演出,在歡笑與尖叫中度過一個難忘的夜晚。在該商場的五樓,互動喜劇綜藝殺《瘋狂星友團》熱鬧演出了一年多,上座率居高不下,有趣的劇情與台詞讓觀眾歡笑不止。
旅游景區內的演藝新空間則給各地游客帶來了不一樣的文旅體驗。在長沙橘子洲上,游客可走進《恰同學少年》青春劇場,跟青年“毛澤東”“蔡和森”做一回同學,還可通過《花開橘洲﹒江天暮雪》,走進“瀟湘八景”,沉浸式感受湖湘文化美學。(張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