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河北省保定市委宣傳部、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聯合印發《保定市支持網絡微短劇高質量發展的二十條措施》(簡稱《二十條》),內容涵蓋創作生產、基地建設、企業發展、人才培養和產業生態等方面,為打造北方微短劇生產基地提供政策支撐。
《二十條》的發布猶如一針強心劑,讓保定的微短劇市場迅速活躍起來。6月15日,由網絡微短劇藝術工作者自願結成的保定市網絡微短劇協會成立,致力搭建行業交流協作平台,推動區域微短劇產業發展。隨後8月30日,保定市網絡微短劇協會聯合主辦了2025“夏夜繁星”微短劇嘉年華活動,現場發布了《影視服務專委會服務項目》等多項行業成果,揭曉了優秀微短劇榜單,同時簽署了50部微短劇聯合制作等多項協議,並啟動下半年50部短劇拍攝計劃。
“目前常駐保定的劇組有50多家,群眾演員有2000多人,已經初具規模。”保定市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說,“保定打造中國北方微短劇生產基地是有底氣的。3000多年的歷史文化底蘊、豐富的文旅資源、20多所高校的25萬大學生就是我們的優勢。”
早期的布局和試水成功更堅定了保定的決心。2024年,由保定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出品,保定存幀影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聯合制作的文旅主題微短劇《驢火了》,一經推出便在網上廣泛傳播。該劇以代表保定驢火文化的動物形象“驢小保”為主角,講述“驢小保”從養殖場出走,迷失在保定自然風景和古老街道,最終成為“網紅驢”的奇幻冒險旅程,向觀眾展示了不一樣的“驢生”與保定的特色文化。《驢火了》憑借優良的制作和充滿張力的故事情節迅速“出圈”,並成功入選國家廣播電視總局“跟著微短劇去旅行”創作計劃。
有了政策支撐和成功案例,保定市網絡微短劇協會又成立了保定市影視服務中心,為影視制作團隊提供一站式專業化服務。服務涵蓋提供免費拍攝場景資源庫,根據需求推薦多檔次、多類型簽約合作的賓館及餐飲店,依托保定市演員工會提供遵守公約且經專業培訓的演員資源,對接服裝、道具、化妝、拍攝、剪輯、配音、特效等全產業鏈專業團隊,協助尋求商業合作以降低制作成本。
保定市網絡微短劇協會會長孫鵬濤是資深制片人,曾參與《建黨偉業》《智取威虎山》等紅色題材電影劇本的創作。他介紹,《二十條》措施的出台,給企業和協會發展提供了穩定預期,目前,保定市微短劇協會有會員204人,匯聚了全市網絡微短劇領域骨干力量,涵蓋創作、制作、發行、傳播等產業鏈各環節。協會將通過積極整合資源,推動微短劇與地方文化深度融合,助力保定打造北方微短劇生產基地。
在河北,除了保定發力微短劇市場,其他城市也跟著行動起來。石家庄就是其中之一。11月7日,河北庄與蝴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創作的微短劇《林果間》在石家庄殺青。該劇採取“微短劇+林果經濟+文旅打卡”的模式,讓石家庄平山林果從農產品升級為文旅符號,傳遞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深刻內涵,也讓“這麼近,那麼美,周末到河北”的號召有了更生動的落腳點。值得一提的是,河北庄與蝴蝶文化傳媒有限公司拍攝制作的《幸福北庄四部曲》是河北省首部取得網絡劇片發行許可證的微短劇。
微短劇的興起為很多城市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成為推動城市文化創新與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通過“微短劇+”模式,保定正積極探索與文旅、教育、農業等多領域的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微短劇產業生態。隨著政策的持續落地和市場的不斷拓展,保定未來有望成為全國微短劇產業的重要一極。(李秋雲 袁冰)
微短劇拍攝現場 保定市網絡微短劇協會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