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值氣質雙修 規模品質共進
——廣西持續推動旅游景區“強基煥新”
來源:中國旅游報
編輯:
發布時間:2025.11.27 10:40
  坐擁奇山秀水,懷抱多彩風情,廣西山水之間從來不乏詩意。近年來,廣西堅持做精產品、做優服務相結合,持續推動旅游景區“強基煥新”,開展“景區煥新”強根基、“文化潤景”鑄靈魂、“串珠成鏈”拓格局三大行動,推動景區發展實現“顏值”與“氣質”雙提升、“規模”與“品質”齊跨越。
  深化產業融合
  近年來,在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的指導下,全區各大景區深化文旅融合,把非遺、民俗融入旅游發展,讓每一處風景都成為“有故事的載體”、每一次游覽都成為“有記憶的旅程”。
  “2024年以來,我們深入實施景區煥新工程,不斷嘗試文旅融合、農旅融合、研旅融合等多元化融合新方式,著力提升景區品質。”河池市金城江區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韋璞瑛介紹,例如,龍江第一灣姆洛甲女神谷景區將壯族姆洛甲文化與非遺展示體驗融入山水景觀,開發非遺扎染、剪紙、蜂鼓說唱等文化體驗項目。今年,景區還舉辦了姆洛甲女神祈福巡游、“哦吔”山歌對唱等活動,吸引游客在山水間尋找壯族文化的傳說。
  “融水這一趟真是不虛此行。在夢嗚苗寨既看到了震撼人心的民俗表演,又欣賞到了精美的非遺刺繡。”近日,北京游客曹恬游覽完夢嗚苗寨後說。融水夢嗚苗寨將73棟苗家吊腳樓整體搬遷復原,打造了非遺工坊集群與沉浸式演藝《苗魅》。廣西融水雙龍溝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營銷部經理梁麗潔說,夢嗚苗寨還啟動了《大苗山文化基因庫》建設,開發了“跟著非遺去旅行”精品線路。
  桂林龍脊梯田景區則通過制度創新、文化活化、產業聯動三大路徑,讓這方“世界梯田奇觀”煥發光彩。桂林龍脊旅游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易玲華介紹:“我們以梯田旅游為核心,開發梯田雲認養、四季農事體驗項目,讓游客參與耕種收割,感受農耕文化魅力﹔打造中國長發科技館、星光龍脊、‘5G+智慧’體驗空間等文旅新場景,滿足游客多元化需求﹔開發‘龍脊印象’系列產品,豐富旅游消費場景。2024年,景區接待游客達391.66萬人次。”
  中共廣西省工委紀念園景區位於賀州市鐘山縣,是集紅色教育、古鎮觀光、生態田園於一體的特色景區。景區負責人胡慶盛介紹,景區以紅色文化為核心,以文旅融合為路徑,深耕紅色資源、活化民俗文化、培育多元業態,構建“紅色+鄉村旅游”格局,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雙提升。
  豐富產品供給
  近年來,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指導有關景區迭代升級旅游產品和供給模式,塑造旅游景區獨特的形象和氣質。
  賀州市姑婆山景區策劃油茶文化節、杜鵑花節、納涼節等系列文旅主題活動,不斷強化旅游品牌。“我們要讓游客從‘看風景’變成‘享生活’。”廣西賀州文化旅游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孝成介紹:“我們聚焦豐富旅游產品體系,開發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項目和產品,涵蓋生態康養、戶外運動、文化體驗等多個領域。同時,與周邊資源聯動,推出組合線路,實現客源共享。今年,景區游客接待量已超過80萬人次,同比增長33%。”
  防城港市東興市京島風景名勝區圍繞“金灘”、京族哈節等文化資源打造文旅項目,讓文化體驗從“看得見”升級為“摸得著、學得會”的深度參與。東興市文化廣電體育和旅游局工作人員阮媛媛介紹,景區將京族哈節升級打造為極具吸引力的特色文旅體驗,哈亭祈福的庄重儀式、百人獨弦琴同奏的悠揚旋律、竹杠舞集中展演的靈動舞姿,一系列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動,讓游客沉浸式感受“唱哈”祈福的深厚文化魅力。
  2024年以來,南寧市青秀山景區策劃推出“南寧夜花園”活動,整合蘭園等區域打造四大燈光場景,融合演藝、市集、科普研學與科技互動,受到市民游客歡迎。南寧青秀山風景名勝旅游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張磊介紹,通過智慧服務與配套升級,目前“南寧夜花園”已成為全國知名的夜游品牌。
  河池市大化瑤族自治縣情人灣旅游區通過豐富休閑度假產品、引入特色水上運動、優化游覽空間及打造多元消費場景等舉措,解決了產品業態單一、游覽空間局限、消費場景缺乏等問題。大化文旅投資集團旅游發展部部長蒙彬夢介紹,2024年,景區游客接待量同比增長15%,旅游收入同比增長10%。
  提升管理服務
  景區“強基煥新”,既要“面子”靚,更要“裡子”實。近年來,廣西以提高景區管理服務為抓手,加強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標准化、景觀化、人性化、便利化改造提升,讓服務溫度直抵人心。
  初冬時節,桂林市陽朔縣遇龍河景區碧水蜿蜒。走進景區指揮中心,一塊大屏幕上實時顯示著遇龍河全流域情況,河面上數百張竹筏的軌跡正匯入景區“智慧大腦”,在電子地圖上聚成一條躍動的“金色河流”。陽朔遇龍河國家級旅游度假區管理中心主任楊國英介紹,景區打造了“筏工監管在線”平台,整合筏工、游客、環境等多源數據,實現了可視化監管與服務閉環。
  位於賀州市昭平縣東北部的黃姚古鎮,憑借“千年古鎮,夢境黃姚”特色街區的品牌效應和優質服務,吸引了眾多游客。“景區既要筑牢歷史文化、基礎設施、服務體系三大根基,又要以創新思維激活品牌生命力。”廣西昭平黃姚古鎮文化旅游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曉旭介紹,黃姚古鎮不斷完善基礎設施,並改造生態停車場,更新導覽標識系統,部署廣西首個智能導向標,實現景點查詢、實時導航一體化服務。同時,古鎮還按“修舊如舊”原則改造282棟古建筑,整治108處衛生死角,新增104處微景觀,優化游客體驗流程。
  北海銀灘景區引入共享代步車、智能洗腳柱、智能儲物櫃、無人駕駛觀光車等自助服務設施,從細節處完善便民服務。“北海銀灘緊扣設施升級、產品創新、管理智慧三大主線,深入推進改革創新。”北海銀灘景區管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雷潔說,景區打造了“智慧景區”指揮中心,整合高清監控、智慧道閘和監控大屏,既能實時監控安全狀況,還能與公安天網聯動,使風險響應更迅速。同時,景區還上線“北海銀灘”智慧平台,整合大數據中心、景區運營、商城中心、觀光車售票等核心功能模塊,推動景區運營從“經驗判斷”向“數據驅動”轉型,有效提升了整體管理效率。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廣西將持續以“強基煥新”為抓手,堅持做精產品、做優服務相結合,加速推動景區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邁向迭代升級的新台階,為文旅產業繁榮發展注入強勁動能。(魏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