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6月11日是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在此期間,青海省各地周密部署,精心安排,組織開展非遺節目專場演出、傳統技藝展示展演、召開座談會、非遺知識普及、媒體宣傳等一系列豐富多彩、富有實效的活動,營造了良好的“文化遺產日”活動氛圍。
青海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在西寧市中心廣場舉辦了集中宣傳活動。組織湟中銀銅器制作及鎏金技藝、湟中民間彩繪泥塑、湟中堆繡、大通橋兒溝沙罐燒制技藝、土族盤繡、撒拉族刺繡、河湟剪紙7個傳統技藝項目進行作品展示與技藝表演,並與現場觀眾開展交流互動﹔組織大通縣皮影雕刻藝人和皮影戲班,進行皮影雕刻技藝展示和皮影戲傳統劇目及新編劇目的演出活動,讓廣大市民近距離領略傳統手工技藝特點以及手工技藝作品的獨特魅力,分享非遺保護成果。採用圖文並茂的形式,宣傳介紹青海省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近年來非遺保護開展的主要工作、取得的成績以及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成果,讓群眾了解非遺、熱愛非遺、參與非遺保護事業。副廳長呂霞參加了文化遺產日活動,看望了參加活動的傳承人和民間藝人,詳細詢問傳承人的生活、身體、產品生產銷售情況和存在的困難,對部分非遺項目提出了很好的保護意見和建議,並與廣場群眾一起觀看了皮影戲演出。
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振興傳統工藝”。各市州也舉辦了豐富多彩的宣傳活動。西寧市在百姓大舞台舉辦地方曲藝展演,並組織大通縣小煤洞村11戶貧困戶到湟源縣逛丹葛爾古城、游覽排燈藝術節、參觀湟源陳醋釀造技藝等活動,領略非遺文化,拓展個人視野,探尋致富路徑﹔海北州隆重舉行全州“民族團結進步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果洛州舉辦大型文藝演出,並制作宣傳片和宣傳資料,全方位宣傳玉樹特色文化遺產﹔海西州舉辦了“繁榮傳統文化 促進民族團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周活動﹔其余各地也都通過懸挂橫幅、展板媒體宣傳、召開座談會、舉辦非遺展示展演等方式,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