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宣部、文化部聯合舉辦的2016年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於8月3日在北京圓滿結束,此次會演共選調全國31個基層劇團的31台精品劇目,旨在弘揚優秀傳統文化,振興地方戲曲藝。7月中旬,青海省參加此次會演的優秀劇目——藏戲《鬆贊干布》在北京天橋劇場成功演出兩場,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鬆贊干布》兩場演出上座率達到90%。演出結束後,觀眾報以熱烈掌聲,表達了對古老黃南藏戲新呈現的關注與喜愛。
藏戲《鬆贊干布》自2010年開始策劃至今歷時6年,在省內外各類學者專家的關心指導下,不斷修改完善,七易其稿,於2015年年底搬上舞台。該劇以公元630年至650年間,鬆贊干布統一吐蕃這一偉大而艱難的史實為背景創作,通過描寫鬆贊干布創制藏文字、制定律法、發展文化、唐蕃聯姻等歷史事件,歌頌了他為雪域家園文明發展和維護民族團結做出的巨大貢獻。
在全國基層院團戲曲會演劇目座談會上,戲曲界專家朱紹玉、張蘭閣、冉常建、劉玉玲、王馗、等點評了該劇。認為《鬆贊干布》是一首壯麗的英雄史詩,視角獨特,較為完整地呈現了雪域高原文化。該劇是一出寫意風格濃郁的恢宏歷史劇,較好地呈現了黃南藏戲的歷史脈絡與藝術風格,代表著藏戲的現代化取向。文本上,文詞優美,注重音律,繼承了藏族口頭文學的傳統,代表了目前藏劇文學的較高水平。藝術呈現上,具有儀式美、服飾美和音樂美。審美意蘊上,史詩般書寫了兩個成長史:一是英雄的成長史,二是民族的成長史。人物塑造上,該劇對戲中人物的描寫,不僅有盛贊,還有一種情懷。
下一步,青海省藏劇團將按照雒樹剛部長在基層戲曲院團發展座談會上的要求,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繼續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從生活中汲取養分,繼續修改打磨藏戲《鬆贊干布》,進一步提高劇目的藝術質量,以更為精彩的舞台面貌,代表青海省參加8月中旬—9月初在北京舉辦的第六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