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第五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落下帷幕,青海省參加會演的兩台劇目獲得佳績,省藏劇團選送的藏戲《鬆贊干布》榮獲劇目金獎,《鬆贊干布》編劇仁青加和歌舞劇《彩虹兒女》編劇陳家全、劉應軍榮獲最佳編劇獎。本屆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共有43台劇目參演,設劇目金獎10個、銀獎15個。最佳編劇獎、最佳導演獎、最佳表演獎、最佳音樂創作獎、最佳舞台美術獎各5個。
藏戲《鬆贊干布》從2011年策劃到搬上舞台,歷經5年,劇組人員參閱了大量歷史文獻資料,先後赴西藏和青海多地進行實地採風,了解歷史背景。初稿形成後,又先後征求北京、西藏和青海省專家意見,進行多次修改,為劇目開排做好了充分准備。劇目試演後,按照專家建議,又進行了數次加工修改。期間得到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國家藝術基金和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省文化新聞出版廳先後在資金上給予94萬元支持,用於劇本的修改和劇目的編排,並多次組織藝術專家為劇本把脈,提出修改意見。2015年,《鬆贊干布》獲得國家藝術基金250萬元資助。
互助縣選送的《彩虹兒女》是在大型土族歷史劇《彩虹部落》的基礎上提升改造創作而成。除3名主演外,演員全部為縣文化館安納歌舞團成員和部分文化館員工,作為縣級藝術團體能夠入選全國少數民族文藝會演實屬不易。該劇以歌舞形式展示了土族10項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是一部展現土族燦爛民族文化的歌舞劇。在京演出取得圓滿成功,受到眾多觀眾稱贊,對宣傳“大美青海、醉美土鄉”發揮了積極作用。(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