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營造濃厚的節日氛圍,豐富活躍春節期間群眾文化活動,青海省各級文化部門本著“貼近生活、貼近群眾、以文化人”的理念,充分挖掘當地非遺資源,通過邀請傳承人專場演、基層群眾參與演的活動形式讓老百姓在節日期間感受了傳統文化的魅力,酣暢淋漓地享受了文化大餐,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成為百姓過年文化大餐的“主菜”。
據統計,在春節及元宵節期間政府組織展演和群眾自發參與的國家級和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涉及民間文學、傳統音樂、傳統舞蹈、傳統戲劇、曲藝、傳統體育、游藝與雜技、傳統美術、傳統技藝、民俗等9個類別160多個項目,地域涵蓋了全省各市州。黃南州開展了“精品藏戲賀新春”系列黃南藏戲展演、熱貢“獲康”祭祀活動、熱貢年俗、保安社火、熱貢羌姆、尖扎達頓宴等非遺項目的展示活動。大手筆、大制作專業大型歷史藏戲《鬆贊干布》也在過年期間開展多場表演,現場觀眾場場爆滿、激動不已、掌聲不斷。同時,同仁縣江什加村、浪加村、年加村藏戲團等15家恢復起來的民間藏戲團在各自村落或寺院內演出了《鬆贊干布》、《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等傳統藏戲劇目22場,觀眾達5萬多人次,切實讓非遺保護工作的成果惠及農牧民群眾的文化生活﹔玉樹州不僅將迎賓舞鍋哇、依舞、玉樹民歌獨唱、卓舞、玉樹民族服飾、囊謙黑陶等非遺項目作為當地春節文化活動的重頭戲,還組織囊謙黑陶、玉樹歌舞等非遺項目在春節期間赴上海舉辦了“五彩的聖潔——玉樹康巴文化展”,為上海市民展示了青海省獨具特色的民族民間文化﹔海西州國家級非遺項目《汗青格勒》首次由青海、新疆、內蒙古三地藝術家聯合說唱,並參加了內蒙古自治區2017年春節聯歡晚會﹔果洛州草原格薩爾說唱、馬背藏戲、德昂洒智藏文書法展等活動現場歡聲笑語﹔美妙絕倫的塔爾寺酥油花展、高險雅妙的千戶營高台、丹噶爾古城閃耀的排燈、詼諧幽默的儺舞老秧歌、歡快的安召舞、優雅清脆的夏爾群鼓舞、剛勁整齊的龍鼓神舞(藏族螭鼓舞)、人頭攢動的九曲黃河燈會、紅紅火火的洪水火龍舞帶給人們參與活動的快樂和共享著文化年俗的喜悅。
花兒、青海平弦、西寧賢孝、河湟皮影戲的傳承人們在傳承古老曲令的同時,不斷創作出緊扣時代主旋律、啟迪思想、群眾喜聞樂見的新作品,由湟中縣《河湟皮影制作技藝》傳承人王義元演唱的贊揚時代楷模尕布龍省長的河湟皮影戲《尕布龍》等節目不但向老百姓展示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獨具特色的文化魅力和文化底蘊,更傳遞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能量。
在城市的廣場社區,在鄉村的麥場,在牧區新建的文化站,傳統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正在向人們訴說著中華民族的古老故事。
保護非遺任重道遠,新時代的非遺人使命光榮、責任重大,我們將以更加創新的思路、更加扎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全面落實省委省政府保護文化遺產的各項部署,按照《關於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推動青海省非遺保護工作邁上新新台階,推進文化名省建設,弘揚青海優秀傳統文化,守護共同精神家園。(來源: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