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在吉本崗參觀壁畫
8月的拉薩,陽光洒滿布達拉宮廣場,空氣中彌漫著淡淡的藏香氣息。八廓街上游人如織,非遺展演、民俗展示、文創集市交相輝映,不遠處的吉本崗藝術中心,藏戲《吉祥彩虹》正在上演,現場座無虛席,掌聲陣陣。
今年是西藏自治區成立60周年。6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西藏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文化與旅游深度融合持續推進。“看得見雪山,聽得見歌聲”的西藏,正以嶄新的姿態走向世界。
建設公共文化新空間
在拉薩市城關區,有一座始建於19世紀的壇城結構古建筑——吉本崗,它曾是拉薩老城區的重要地標,內部保留有大量清代壁畫。2017年至2019年,拉薩市政府投入專項資金對其進行搶救性修繕,如今其變身成為吉本崗藝術中心,於2021年7月免費向公眾開放。
走進吉本崗藝術中心,珍貴的古代壁畫分外醒目。在庄嚴的建筑空間內,播放的是古爾魯唱誦。“壁畫非常精美,能感受到畫師的虔誠。這裡的音樂也很好聽。”來自北京的游客張迪說。
如今,這裡每周上演至少3場傳統藏戲,由本地藝人演出,使藏戲煥發出新生命力。與此同時,唐卡繪畫、藏香制作、氆氌織造等非遺項目通過互動工坊形式面向觀眾開放,並有傳承人現場創作、講解,吸引了眾多游客駐足體驗。
“我們的初衷是保護與活化古建筑,讓它繼續講述西藏的故事。”吉本崗藝術中心運營主管蔡棟偉介紹,該藝術中心作為市級文保單位,堅持公益性運營,並提供公益講解。每年暑期,藝術中心還面向青少年開設研學課程,將非遺與現代藝術融合,寓教於樂,廣受歡迎。
完善“文化生活圈”
除吉本崗外,八廓街也是拉薩公共文化服務建設中的典范。八廓街在新時代不僅是人氣爆棚的“網紅打卡地”,更是文化資源匯聚、惠民設施完善的“文化生活圈”。
早在2021年,拉薩市啟動八廓街歷史文化街區提升工程,在文物保護、非遺展示、街區治理、公共服務等方面升級。如今的八廓街設有“非遺一條街”“民族手工藝體驗區”“城市書屋”“游客驛站”等文化服務點,隨處可見小型演出、民俗快閃等活動,當地特色文化觸手可及,為八廓街引來大量客流。在八廓街,藏式建筑林立,民俗商品琳琅滿目,市民游客還可以參與非遺工坊、服飾設計工作坊等推出的活動,民間藝人也在這裡找到了舞台。
今年3月,古城旅游咨詢服務中心在八廓街挂牌,配置多語言導覽系統,為游客提供從景區預約到投訴處理的全流程服務,極大提升了游客的出行便利性與文化體驗感。
“這裡的民族風情很濃郁,服務也很貼心。這裡不僅是旅游‘打卡地’,更是一條講述民族故事的街。”來自廣州的游客涂女士說。
提升群眾獲得感
截至2024年,西藏有博物館、陳列館、紀念館共43個,圖書館8個,群藝館(文化館)8個,縣區綜合文化活動中心74個,鄉鎮綜合文化站697個,行政村文化活動室5492個,文化廣場1600余個,在全區15家重點寺廟設立自治區圖書館寺廟分館、自治區古籍保護中心寺廟古籍館、自治區非遺保護中心寺廟分館和寺廟文物陳列館。林芝、山南、日喀則、拉薩先後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區基層文藝隊伍突破10萬人,實現了行政村文藝演出隊全覆蓋。
2024年,全區開展各類文化活動超10萬場次,服務群眾近1500萬人次。智慧圖書館、文物數字展廳等建設加快,文化服務與新技術融合日益深入。2024年,全區文化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3.8%,全年接待游客6389萬人次,其中入境游客同比增長188.2%。
站在成立60周年的時間節點上,西藏自治區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吉本崗藝術中心、八廓街、南山書屋……這些文化“點”連綴起群眾獲得感不斷增強的“面”。在“世界屋脊”上筑牢文化根脈,讓傳統與現代交融,讓群眾與游客共享,這是“魅力新西藏”的真實圖景,也是公共文化服務潤物無聲的最好注腳。(房雅楠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