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
國際交流與合作局(港澳台辦公室)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順利開班
發布時間:2018-07-06 09:39 來源:中國文化網 編輯:國際交流與合作局
信息來源:中國文化網 2018-07-06
 7月6日,由文化和旅游部、中國社會科學院主辦,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北京語言大學承辦的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開班儀式在京舉行。文化和旅游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北京語言大學校長劉利、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副主任李蕊等嘉賓,各合作單位有關負責同志以及來自34個國家共38名參加本期研修的青年漢學家出席了儀式。


2018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北京)開班儀式現場


文化和旅游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致辭

  文化和旅游部外聯局副局長朱琦在開班儀式上致辭說,在中國進入新時代的今天,當代漢學的發展也迎來了新機遇,作為漢學研究的新生力量,青年漢學家有為民心相通搭橋鋪路的無限潛力,漢學研究的未來屬於青年。在開班之際,他對學員們提出了三點希望,一是潛心學習,以研修推動學術提升;二是用心體驗,以實踐推動研究創新;三是積極交流,用漢學締結真摯友誼。他期待通過研修,學員們可以成為推動中外文明交流互鑒的橋梁,中華文化的友好使者。劉利校長在致辭中表示北京語言大學在漢語國際教育和漢學研究方面具有豐富的經驗,北京語言大學將和北京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共同合作辦好今年的研修計劃北京班,為推動國際漢學發展貢獻力量。

  開班儀式上,5位青年漢學家代表從不同角度講述了他們的中國故事。來自美國的學員蘇大衛表示,願致力於中國環境與能源產業相關研究,探索改善全球環境狀況的可持續發展手段;來自哥倫比亞的學員孔天威講述了曾祖父與中國結緣的故事,這燃起了他深入了解中國的興趣﹔來自塞爾維亞的學員葉子分享了她從2007年開始學習漢語,克服重重困難成為一名博士生的學習成長經歷,如今她致力於研究中國的文化特征,希望這一研究能幫助塞爾維亞人民深入了解中國﹔來自博茲瓦納的學員馬奕男,從一名計算機大學助教一步步成長為一名優秀漢語教師,成長為中博關系的搭橋人﹔來自尼泊爾的學員馬拉,分享了自己從中國學成歸國後,致力中尼文學翻譯研究的故事。


來自美國的學員蘇大衛致辭


來自哥倫比亞的學員孔天威發言


來自塞爾維亞的學員葉子發言


來自博茲瓦納的學員馬奕男發言


來自尼泊爾的學員馬拉發言

  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由文化和旅游部於2014年創辦,目前已成功舉辦12期,培養了來自95個國家的360位青年漢學家。該項目旨在搭建支持海外青年漢學家開展中國研究的全球性平台,為各國中國研究領域的青年人才創造與中國優秀學術、文化、教育機構和學者開展交流合作的機會,為其學術研究提供便利和實質性幫助,並以人才培養為契機推動各國學術機構與中國研究機構和智庫建立長期穩定的聯系,實現雙方交流互鑒,共同推進中國研究的發展。5年來,研修計劃為國際漢學研究人才梯隊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研修,青年漢學家增進了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加深了對當代中國發展理念、發展道路的認識,感受到了中國人民友好包容、熱情好客的真摯情誼。2018年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首次開設春季、夏季、秋季班,先後於重慶、廣州、北京、上海、杭州、西安6個城市舉辦七個班,年度研修人數將超過200人。


合影

  作為創辦時間最早的青年漢學家研修計劃,今年的北京班仍將採取專家集中授課、對口研修、實地考察、論文交流與總結等研修模式。38位青年漢學家將接受為期3天的專家集中授課,然後按政治、經濟、文化、國際關系等組別,分赴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北京語言大學、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等學術機構和高校開展為期約兩周的對口研修。之後,將前往貴州省,考察中國少數民族文化、生態文明建設和當代科技發展的情況。為期21天的研修計劃結束後,各國青年漢學家仍將繼續與中國導師保持聯系,就學術研究和論文撰寫保持溝通。

來源:中國文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