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浙江舉辦第二屆曲藝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
發布時間:2018-06-25 10:00 來源: 編輯:非物質文化遺產司
信息來源: 2018-06-25
    一、活動情況
    第二屆中國浙江?全國曲藝傳承發展論壇及觀摩交流展演活動由中國藝術研究院曲藝研究所、中國說唱文藝學會及浙江省文化廳主辦,浙江省非遺保護中心、浙江省非遺保護協會、浙江省曲藝家協會和紹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承辦,有來自浙江、上海、江蘇、山東、新疆、四川等11個省(區、市)的30余位曲藝專家學者、20余位曲藝保護工作者和28個曲種的150余位傳承人參加。
本次活動注重學術和藝術並舉、研討與觀摩互動。5月10日至13日期間,多位曲藝類國家級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與中青年傳承人攜40多台優秀節目參加了展演,分別在紹興市文化館百姓劇場、紹興市文化館水鄉劇場以及紹興一中進行了以“名家示范”、“傳承中堅”、“新秀展示”為主題的7台專場演出。13日,相關專家、曲藝保護工作者、傳承人一同參加了全國曲藝小書(彈詞、走書)傳承發展論壇。從總體來看,本次活動展現出近年來部分曲藝類非遺項目在曲本創演和人才培養方面的保護實踐成果,為青年學生和當地民眾走近曲藝、了解曲藝提供了窗口,促進了參演傳承人之間的切磋交流,
    二、浙江關於曲藝類非遺項目的保護經驗
    (一)浙江曲藝類非遺項目基本情況
    浙江現有曲藝類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24個,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49個,涉及項目保護地62個。其中紹興蓮花落、溫州鼓詞等曲種發展傳承情況較好,約佔項目總數的三分之一。相關項目的傳承人在紹興本地的茶館、書場多有演出。浙江省文化廳在本省基層曲藝藝人傳承生存情況和項目存續情況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於2017年啟動了曲藝振興計劃,以“出人出戲出效益”為目標,擬在5年內啟動一系列曲藝類非遺項目保護活動,並將省內各種曲藝形式送進學校、社區(企業)和農村文化禮堂。依托該計劃,浙江省級財政專項資金預計每年向曲藝保護投入1000余萬元,主要用於支持開展曲本征集創作、人才培養,加強媒體宣傳合作。
   (二)探索曲本創演和人才培養新形式
    堅持創新發展,是浙江開展曲藝類非遺保護工作的重要理念。以參加本次展演的“中篇紹興曲藝《陸游》”為例,它將紹興歷史名人陸游作為題材,以傳統曲藝樣式為基礎,豐富音樂和表演形式,結合紹興平湖調、紹興評話、紹興攤簧三個曲種,在保持曲藝完整形式的同時,使其更加符合當代生活和審美要求。
自2012年以來,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開展了針對紹興地方曲藝的“階梯式”人才培訓,根據專業基礎和自身條件區分學員,設置了普及培訓班、傳習班等不同層次的培養模式,並在此過程中逐漸建立了“把根留住”紹興地方曲藝傳承創新團隊。2017年度,紹興市非遺保護中心共計分別開展了3期普及培訓班,3期傳習班,涉及紹興平湖調、紹興攤簧、紹興詞調、紹興蓮花落四個項目,培訓學員共計約120人。參加本次展演《陸游》的6位演員,平均年齡40歲以下,均來自“把根留住”紹興地方曲藝傳承創新團隊,其中有3位都是經過傳習班培養的學員。經過多年探索,這種培訓方式在擴大傳承隊伍、拓展紹興曲藝傳播途徑和生存空間等方面顯現出重要作用。
   (三)充分發揮人才作用,對瀕危項目展開針對性保護
    在瀕危曲藝類非遺項目保護實踐方面,浙江借助省非遺保護專家庫專家、省非遺保護協會曲藝專委會的智庫力量,對部分條件相對成熟的瀕危曲藝類非遺項目探索施行“復蘇性保護”與“搶救性記錄”並行的工作方法,適時輸送發展情況較好的其他曲種類人才,為相關傳承人群提供點對點輔導。
此外,參加此次座談的專家,浙江曲藝雜技總團原團長魏真柏對曲藝類非遺項目保護提出了兩點建議。一是針對本領域年事較高的優秀專家進行“搶救性記錄”。二是根據基層文化館戲劇類專職干部較多的情況,在開展曲藝項目保護時,要注意保持其完整形式和核心價值,避免偏離方向。
    三、有關思考
    浙江曲藝類非遺項目的保護實踐為今後制定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保護政策提供了有益參照。
    一是曲藝與傳統戲劇等其他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相比,在藝術構成、表演方式、文學特征等方面存在顯著區別。曲藝傳承人群與傳統戲劇傳承人群在現代社會環境中的生存方式亦不盡相同。這些情況決定了曲藝類非遺項目、傳統戲劇類非遺項目在保護傳承、發展創新、人才培養、傳播途徑等方面需要採取不同的引導政策和支持手段。因此在籌劃傳統表演藝術類非遺項目保護路徑時,應充分考慮相互之間的差異,有所側重。
    二是充分發揮曲藝促進鄉村振興、構建城市文化品牌方面的作用,堅持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鼓勵創作體現時代精神、富有生命力、貼近人民群眾生活的曲藝作品,支持其成為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品牌和動力。同時,開展優秀曲藝進社區活動,既傳承了優秀傳統文化,又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獲得感和幸福感。
    三是在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培計劃框架內,探索曲藝類非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培訓模式,形成經驗。針對基層傳承人群、高校曲藝人才以及曲藝創作者等不同群體制定多層次、多方位的培訓計劃,鼓勵不同曲種的學員通過培訓互動、互鑒、互促。
    四是在指導各地開展各類非遺項目展演的過程中,注意豐富內涵、面向市場,充分發揮各級代表性傳承人和優秀青年演員的示范作用,鼓勵參演人員學演結合、切磋互進,樹立參與競爭的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