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工作簡報】成都公共文化服務全天直擊
發布時間:2012-06-18 15:06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06-18

    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在不斷增加。多年來,成都市為進一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在全域成都范圍內加大公共文化設施體系建設,實現了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公共文化設施全覆蓋,形成了多層次、立體式,覆蓋面廣泛的“公共文化圈”。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此實現了歷史性跨越,走在了全國前列。而目的隻有一個:要讓老百姓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文化建設的豐碩成果。

  目前,在成都市各鄉鎮(街道)及各村(社區)的文化站、文體活動中心中,隨處可見為提升群眾文化生活而設置的各類基礎設施,從數字電影放映廳到圖書借閱室,從群眾藝術團體活動場所到開展各類活動的特色文化活動室……無處不散發著群眾文化活動的馨香。因為文化服務體系的健全,服務質量的貼心,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感受到生活在成都這座城市很幸福,“宜人之城”名副其實。從成都市文化館、成都圖書館,以及遍布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站,每逢周末、假日便爆滿的情況看,老百姓對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很強烈,而且參與公共文化生活的熱情也相當高。在這期的報道中,許多市民不約而同地把公共文化和幸福感聯系在一起。文化是改善民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幸福指數的重要衡量尺度。近幾年,“公共文化”成為我市文化建設的一個關鍵詞。“全覆蓋”換種說法就是“你身邊就有”,正是成都市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首要表現形式。

  成都的公共文化建設不僅較早地實現了公共文化全覆蓋,在服務質量和深入程度上,也非常有特點,真正發揮了文化“潤物細無聲”的力量。眼下,成都正在積極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都將進一步發揮“公共文化在你身邊”的價值,突出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產品的豐富性、針對性、特色性、趣味性和娛樂性,探索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項目和產品菜單,市民可以根據自己的文化需求,“定制”文藝演出、數字電影、藝術培訓、公益講座、圖書借閱等文化服務,以此形成“點菜式”定制配送機制,吸引更多的城鄉群眾廣泛參與文化活動。我們選取了普通的一天,以直擊市民生活的方式,近距離感受全域成都一二三圈層公共文化服務的便捷……

  時間:上午9︰00 地點:成都市文化館

  走!到市文化館學文化品文化去

  現場直擊:

  作為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龍頭單位,成都市文化館著力於樹立“全域成都”的公共文化服務理念,發揮引領作用,落實公益性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域發展。全國第三次文化館評估定級檢查組曾對市文化館表示“看中國群眾文化的發展,成都是一個很好的窗口”。

  對於63歲的市民王先生來說,每天從城東幾乎穿城到城西走一趟,是一件十分幸福的事情。對他來說,究竟是什麼有這麼大的吸引力,讓他不管春夏秋冬,天天堅持?答案其實就是成都市文化館。“我現在比退休前過的還快樂!”王先生高興地說:“因為我每天堅持到這裡來參加市民公益藝術培訓學校的活動,現在早已經不是當年上班時那個除了跟工作相關的知識、信息,其余一概不知的我啦。現在我在學書法、音樂,用電腦上網完全沒有問題,現在我還有微博呢!”說完,王先生還專門把自己的微博點開,“我把自己在文化館參加活動的情況記錄下來,回頭再翻看時覺得生活真是過得很充實!”

  像王先生這樣的市民,在成都有很多,他們每天從四面八方齊聚到成都市文化館,參加這裡舉辦的豐富多彩的公益活動。其中很多市民都得到了個人才藝學習、提高和展示的機會,極大地豐富了業余生活,培養了文化趣味。還有很多市民回家後,把自己在文化館學到的東西轉教給家人,全家人一起分享學習文化、體驗文化的幸福滋味。

  為了讓更多的市民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市文化館開辦的“成都市市民公益藝術培訓學校”,每年免費為市民開辦春、秋兩期培訓,開設音樂、舞蹈、美術、書法、攝影、文學創作、時裝表演、電腦基礎等十個門類的藝術培訓班。至今,學員達到10000人。今年該館還組織協調全市范圍的市民公益藝術培訓學校(分校),城市街道和農村鄉鎮輔導站的建設。

  服務鏈接:

  全市區(市)縣共建20個文化館,其中,一級館8個,二級館10個,三級館2個。全市文化館100%達到三級館以上標准,89%達到二級館以上標准。成都市文化館堅持“人民群眾享受基本文化權益”的目標和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任務,2008年以來,抓住基層文化陣地建設、公共文化服務和免費開放、文藝骨干培訓和活動組織、媒體的傳播和社會影響四個重點方面,不斷創新文化服務形式,提高公共文化服務的吸引力、影響力,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質量效益。文化館、圖書館365天常年無休,每天為公眾開放10小時以上。

  時間:上午10︰30 地點:青白江區人和鄉綜合文化站

  鄉鎮裡的文化站成“幸福地標”

  現場直擊:

  地處成都三圈層的青白江區人和鄉,是不折不扣的山區。由於這裡相對閉塞、經濟欠發達,當地居民外出打工的很多,留守的多是老人、兒童。這天時逢趕場,平時相對冷清的場鎮也熱鬧起來,而位於鎮上尾端的鄉鎮文化站,一大早也是人來人往。

  文化站位於公路旁一片平整的空地上,是一幢兩層的建筑,白色的外牆上,文化站的標志遠遠即可看見。群山環繞之中,這座兩年多前建成的文化站分外醒目,儼然成了這裡的“幸福地標”。

  文化站前面的廣場上,一群學生模樣的人正打著籃球,不時說說笑笑。文化站樓梯口,立著一塊黑板,上面有對文化站的簡單介紹以及近期的活動通知。走進文化站,乒乓球、電腦、圖書,各種設備一應俱全。在圖書館和電子閱覽室,三三兩兩的人正安靜地看書、上網,有的還背著小孩,還有的背著背篼。在多功能活動室,站長肖汶君指著一套音響自豪地告訴我們,這套設備價格上萬元,“今後我們搞比賽就沒問題了!”話裡透著興奮。據他介紹,2009年僅用了半年時間,人和鄉文化站就從無到有,並建成開放,在他看來,在人和鄉這樣一個條件相對困難的山區,能建成這樣一個漂亮的多功能文化站,這是之前想都不敢想的事,中午時分,一些趕場的村民開始往家裡趕。肖站長站到路邊,與離開的村民們打著招呼,“下次再來哈!”

  據青白江區文體廣電新聞出版局副調研員、青白江文化館館長鄧高介紹,2009年對於青白江區文化建設而言,是突破之年。在這一年,全區1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以及全區120個社區(村)綜合文化活動室建設全部完成,已投入使用。人和鄉地處偏遠山區,文化站的建成,是全區文化陣地建設的一個縮影。

  服務鏈接:

  全市238個鄉鎮按照統一規劃設計、統一風格標識、統一招標建設、統一設備配置、統一評定等級的標准化要求,均建成了最小500平方米、最大2800余平方米、平均800余平方米的綜合文化站,並為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鄉鎮綜合文化站包括“五大功能”: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多功能廳、活動展覽室、室外宣傳欄或廣場藝術長廊。綜合文化站均免費對公眾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8個小時,周末及節假日正常開放。

  時間:13︰30 地點:二仙橋街道特色文化活動中心

  搞特色 街道文化活動喜洋洋

  現場直擊:

  對於成華區二仙橋街道的居民們來說,文化活動中心雖然看上去朴實平凡,但裡面卻是承載他們幸福生活的“蜜碗”。不管什麼時候去,這裡幾乎都是人頭攢動。

  走進活動中心,進門便可以醒目地看到近期中心推出的各種文化公益活動,包括講座、訓練、表演等等,而一樓的“民俗室”可以說是風格獨樹一幟。每周來兩次學習剪紙藝術的王美玲女士精神矍鑠,若不是她自我介紹,很難讓人相信,她今年已經72歲了。保持這麼好的狀態秘訣是什麼?王女士開心地說:“剪紙啊!”她跟著街道裡著名的剪紙非遺傳承人趙幼兵學習剪紙已經好幾年了,而且現在這個學習的隊伍已經不斷壯大,越來越多的居民自願加入學習的隊伍。這裡既是她們學習的課堂,也是課余練習的場所,同時還充當了展覽館的角色。雖然面積隻有十來個平方,但四面牆壁上已經貼滿了學員們的“成果”。“學習剪紙我覺得很有意思,退休生活豐富了還不說,而且還能融洽家庭關系”,王女士樂呵呵地說:“我現在已經接到很多剪紙的邀請了,光是親戚朋友們的婚禮,我就剪了20多場‘喜’字啦!現在要買到地道的剪紙‘喜’字並不容易呢!”

  據了解,成華區在二仙橋街道打造了“區圖書分館和民俗之家”特色文化活動中心。圖書分館共有圖書16000余冊,報刊雜志100余種,設立了少兒閱覽角、電子閱覽室等,滿足轄區群眾的閱讀需求。民俗之家主推“趙氏剪紙”和“蔡氏蛋雕”兩個項目,由非遺傳承人趙幼兵和民間藝術家蔡忠貴定期組織展覽、教學,傳承民族文化,培養人文精神。

  服務鏈接:

  全市77個街道按照統一標示標牌、統一設備配置、統一評定等級的標准化要求,建成了不小於500平方米的綜合文化活動中心,並為所有街道綜合文化活動中心配套建設了2000平方米以上的群眾文化活動廣場。文化活動中心均免費對公眾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8個小時,周末及節假日正常開放。

  時間:16︰00 地點:溫江區公平鎮正宗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

  學國學用國學 社區越來越文明

  現場直擊:

  溫江區公平街道辦所轄的正宗社區是一個7000多人的“村改居”農村社區。前幾年,在城鄉統籌中,當地政府征求群眾意見,新建了集中居住區正宗家園。目前,這個居住區裡水、電、氣、光纖等一應俱全,田字形的道路穿插住宅區。村民居住的地方過去“早上聽雞叫,白天聽鳥叫,晚上聽狗叫”,但如今已經完全跟主城區的社區居民過上了一樣的生活。是什麼讓大家適應了新的生活習慣?那就得從正宗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說起了。

  如果從硬件的標准上看,正宗社區的綜合文化活動室絕對算一流,甚至比不少鄉鎮街道的文化活動中心還要好。這裡的活動也非常豐富多彩。46歲的李芳大姐說,是如此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改變了她現在的生活。“以前我的業余生活隻有打麻將,也不怎麼鍛煉,身體一點都不好,天天都吃藥,月月都在進醫院。”李芳說,自從敏學中心建好以後,在鄰居的鼓勵下,她開始參加社區的舞蹈隊。“剛開始嘛就是跟到學跟到跳,慢慢的跳得好了,他們就鼓勵我跟到上台表演了。”重要的是,以前體弱多病的李芳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身材苗條、身體健康的“美女阿姨”。如今,李芳不僅是正宗社區舞蹈隊的骨干力量,更成了社區群眾健身操的組織者。“我專門買了一個音響,每天下午跟晚上基本都在跳,每天下午六點半,廣場頭跳舞的人才多哦。”

  現在,正宗社區的居民除了可以參加各種各樣的歌舞活動,還能夠參加各類興趣班。值得一提的是,這裡舉辦的國學講堂已經成為一道風景線。許多居民通過聽專家們講國學、談人生,提高了個人修養,促進了整個社區的文明化程度提升。在綜合文化活動室四樓,古色古香的國學大講堂每周都會有“重量級”的專家為社區居民講解國學文化。此前,本土著名青年國學者李裡就在這裡帶來一堂精彩的國學課。如今,學國學、用國學已經成為正宗社區居民們的共識,很多居民受益匪淺,不僅增長了個人對傳統文化的了解,同時還融洽了鄰裡關系,家庭內部也越來越和諧。

  服務鏈接:

  全市3363個村(社區)均建有面積不小於100平方米綜合文化活動室,設有圖書閱覽室、電子閱覽室和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功能,其中2900多個村(社區)建設有群眾文化活動戶外小廣場,均免費對公眾開放,每周開放時間不少於48個小時,周末及節假日正常開放。

  時間:18︰00 地點:成都圖書館

  泡市圖書館 業余生活的時尚首選

  現場直擊:

  從2008年4月23日起,成都圖書館對借閱中文圖書和期刊、外文圖書、電子資源等將實行免費開放,市民到圖書館辦理借書證後,可以免費借閱圖書期刊,並遠程訪問使用數量達15TB的數字資源。至此,成都圖書館邁入全免費服務時代,真正實現了公共文化服務的“零門檻”。如今,這裡已經成為許多市民業余休閑生活的時尚首選!

  從傍晚6點多開始,陸陸續續地便有很多下班的市民把飯後的時間花在泡圖書館裡了。市民鄭先生在一家機構從事質檢工作,平時上班時間比較忙,但他每周總會固定拿出兩天下班後泡在圖書館裡看書、看報。“我最近看了一些財經方面的新書,覺得很開闊眼界,對看待當前的經濟社會現象有了更深刻地認識,而且自己還增長了很多知識,跟朋友們聊天時,有了很多新談資”,鄭先生對泡在圖書館裡的業余生活很滿意。事實上,類似於鄭先生的市民越來越多。據市圖書館不完全統計,經常前來市圖過業余生活的市民至少有數千人,尤其是周末兩天,往往人滿為患,但雖然人多,秩序很好。還有不少市民是攜家帶口總動員,一起到圖書館“充電”。市民王女士就是帶著兒子前來,她說:“我和兒子都很喜歡圖書館裡的氛圍,這裡很多人積極向上的學習狀態,對我們都是一種鼓勵,在這樣的氛圍裡,自然就會迸發出一種追求上進的動力。”

  此外,市圖還推出了豐富多彩的活動,像已經連續舉辦很多年的“陽光課堂”、“家長沙龍”、“錦城講堂”等,已經成為市圖書館開展公共文化活動的品牌欄目,許多粉絲慕名而來。還有很多市民回家後覺得不過癮,可以登錄成都圖書館的數字圖書館,把沒有盡興的內容通過電子閱讀的方式完成。

  服務鏈接:

  成都圖書館一直致力於深入開展各項全民閱讀活動,大力推進數字閱讀,積極開展成都數字圖書館體驗日活動,使廣大市民可以足不出戶地免費使用成都圖書館5800多萬篇/冊的海量數字資源。同時,積極開展各種類型有針對性的主題書展,重視少兒閱讀,加強對殘疾人、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等弱勢群體的閱讀關注。各項豐富多彩的全民閱讀活動的深入開展,受到我市廣大市民的熱捧,充分彰顯了成都圖書館與時俱進的服務精神,為提升我市的文化軟實力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起到了良好的積極推動作用。

 

                                                           (來源:成都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