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工作簡報】來賓市整合資源促進農村文化發展
發布時間:2012-08-15 14:37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08-15

 

2008年下半年,來賓市加快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一場聲勢浩大的旨在加快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建設,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三求”(求樂、求知、求技)文化惠農工程,拉開了全市加快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序幕,形成了以“政府主導、重心下移、整合資源、社會支持、群眾參與、創新機制”為主要經驗的創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新模式,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一致認可和衷心擁護,為後發展地區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出了有益的探索,積累了經驗,提供了示范作用。

一、整合資源,農村文化設施建設奠基石

來賓市立足自身實際,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准、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調動各方面力量,整合各種資源,形成工作合力,高標准、高質量、高效率地推進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政府在農村文化建設中發揮了主導作用。來賓市根據農村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民間投入文化發展能力有限的現實,建設過程中,各級黨委、政府通過扮演啟動者、組織者和主要投入者發揮主導作用。建設之初,全市統一編制了《來賓市“求樂、求知、求技”惠農工程規劃建設指導手冊》及《套建設規范》印發給群眾,作為建設的規范性指導文件。同時,把建設任務列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管理考核內容,建立了市領導聯系縣、縣領導包鄉、鄉領導包村、村責任到人的四級聯動工作機制和部門聯系到村的幫扶制度。注重加強督促檢查,做到“每月一匯報,每季度一通報”的督查制度,實行匯報、通報、登報“三報”制度,將建設任務和完成情況在媒體上公布,接受社會和公眾監督,確保工程進度。

——發動全民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各級黨委、政府充分利用新聞媒體進行宣傳造勢,通過組織開展“三下鄉”活動、編印簡報、制作板報、張貼標語等形式,走村入戶全方位、全覆蓋宣傳發動、積極引導,工程建設得到了農民群眾的衷心擁護和大力支持,群眾參與建設的熱情空前高漲,以主人翁的姿態自願讓出土地,積極捐資捐物,義務投工投勞,形成全民建設的良好氛圍。如武宣縣通挽鎮尚滿村,全村70多戶農民主動無償出讓95間雜房作為建設用地﹔象州縣妙皇鄉花候村“五保戶”羅雪英捐出100平方米的舊房作為本村的戲台用地等,感人事跡不勝枚舉。

——多方“化緣”籌集建設資金。來賓市採取“爭取上級支持解決一點、市縣財政解決一點、幫扶聯系部門解決一點、社會捐助和群眾自籌一點”的方式,千方百計籌措建設資金。由於受國際金融危機嚴重沖擊,來賓市經歷了建市以來最為困難的時期,但仍想方設法從市財政擠出1500萬元作為啟動資金投入工程建設。除財政落實建設資金外,各級各部門還積極向企業、經濟能人和在外工作的同鄉募捐,爭取社會力量參與了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政府全心全意為老百姓辦實事的決心贏得了各方的大力支持,全市三年時間共籌措到各方面建設資金達3億多元。

——整合部門資源匯聚農村文化建設。來賓市將投入到農村的文化、體育、科技、衛生、計生等公共服務的分散資金和建設項目集中起來,綜合利用校舍、養老院等農村原有的閑置資源,採取統一規劃,統一採購,統一建設,統一管理的辦法,徹底地改變過去各職能部門主導建設存在的各自為戰、建設分散、功能單一和標准、規格不一的現象,把各項農村工作統一於村級綜合服務平台。並把項目選址在農民方便聚集、土地容易解決的地方,將燈光籃球場、文藝舞台和綜合樓集中建設,並盡量考慮與村委辦公樓相鄰,以最好的場地、最經濟的投入實現最大的效益。

——堅持因地制宜分類實施突出特色。來賓市按照“突出地方特色、彰顯民族風格、投資省質量好”的原則,設計壯、漢、瑤三種不同民族風格、三個不同層次共9套設計方案,供各村選用。同時,充分尊重地方經濟發展水平和建設條件,將行政村劃分為示范村、面上村分類實施,選擇公路沿線、農民群眾積極性較高,並首先將有較好文化體育基礎的33個村作為市級示范點進行高標准建設,以點帶面,整體推進﹔一些在山區建設條件有限的行政村,以設置活動籃球架、配備乒乓球桌或支持開展當地特色文化體育運動的方式解決。為確保高起點、高標准、高質量建設,全市統一聘請專業技術人員,對2000多名有建筑施工基礎的農民泥瓦工進行統一培訓﹔挑選80名工程技術人員組成市、縣技術指導巡回隊在各建設點巡回指導﹔市建設部門組織專業人員,加強施工督查。

二、組建隊伍,農村文化設施建用並舉

如何確保農村文化設施發揮其應有的作用,讓農民長期受益,在注重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同時,必須在管與用方面下足功夫,而保證每個文化設施的管理和提高使用率,必須保證每個村委均有文化隊伍。為此,在相關部門的指導下,全市724個行政村完善建立了農民文藝隊941支、農民籃球隊1245支,由村“兩委”領導開展活動。同時,建立完善機制、強化管理,使建好的農村文化設施真正做到建、用並舉,切實為廣大農民群眾提供服務,保障農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首先是明確場地和設施的產權歸村委所有,讓村“兩委”在文化管理方面帶動群眾自主管理。其次是鼓勵各村探索創新管理模式,摸索出更加適合自己的一套管理模式。如:武宣縣積極探索符合本縣農村實際的長效管理機制,充分發揮農民群眾參與的主體作用。各行政村公共文化設施的運行管理主要是採取四個模式:一是“村委會牽頭+財政預算撥付與村民捐獻+村民民主參與”的管理模式,即每月活動所用水電費用財政預算不夠支付部分由村民誰用誰自願捐獻一點收集補齊﹔二是“村委會牽頭+集體經濟開支+村委干部參與”的管理模式,有集體收入的行政村經村民大會表決同意,可以由集體經濟收入進行開支活動經費,實行村兩委干部輪流值班制度,為開放文化陣地提供保障﹔三是在自然村採取村民代表牽頭+文藝隊伍協助+村民民主參與”的管理模式﹔四是採取“以獎代補”形式,對活動開展較好的行政村,鄉鎮給予一定資金獎勵,用於“三求”基礎設施的保潔、維護維修和電費消耗,讓老百姓積極參與,放心娛樂。

三、各方參與,農村文化活動空前活躍

為了引導農村群眾自覺參與各種文化活動,來賓市組織開展各類農村文化活動,使市、縣(市、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屯五級公共文化服務活動體系化、常態化。近三年來,全市農村利用“三求”文化惠農工程這一平台共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山歌會25185場次,自主組織籃球比賽67190場次,下鄉放電影19413場。開展科技培訓14590次,培訓農民320814人,服務群眾上千萬人次。一是領導率隊紛紛開展各種形式的送文化下鄉進村活動,助推農村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市委、市政府每年組織開展春季大行動,萬民干部深入農村與群眾同吃、同住、同勞動、同娛樂,市委書記張秀隆、市長楊和榮等四家班領導親自帶頭到村裡送書、送體育用品,與群眾一起打球、演戲,有效地帶動了部門送文化下鄉活動的深入開展。僅在2012年春季大行動中,全市就舉辦村級聯歡文藝演出1120多場次、籃球友誼賽1500多場次。二是市、縣領導以及各部門按照扶貧聯系點,落實“文化結親”責任,規定每年各級各部門把文藝演出、電影、圖書報刊等各種文化活動服務到聯系村,帶動公共文化服務向基層、面向農村、資源下移。三是各級文化行政部門和單位開展文化進社區、下鄉活動,每年舉辦文藝大展演活動,邀請優秀農民文藝隊進城表演,活躍了農村文藝,提高了農民文藝隊的積極性,帶動了農村文藝活動的發展。最大限度地滿足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2010年以來,各級各部門、文化單位、企業等下鄉開展文藝演出達10544次﹔共放映農村公益性電影19413場次,受益群眾達245萬人次﹔文化新聞出版部門積極開展送書下鄉活動,共組織全市各單位送圖書下鄉、進社區達10多萬冊。各級文化部門還有計劃地培訓農村文體活動骨干,培養其自身“造血功能”,市、縣文化館派出多個培訓團,分赴廣大農村,對2000多名農村文藝骨干進行輪訓。通過全市上下、農村內外的齊心營造,努力讓籃球蹦起來、健身熱起來、山歌唱起來、舞蹈跳起來,在農村打造“永不散場的體育盛會、永不落幕的文化舞台”,使農村群眾文化空前活躍,特別是農村文藝隊的演出積極性顯著提高,如今在來賓農村的文藝隊一聽到有演出機會,就象他們自己說的“就象螞蝗聽見水響,跟著就來了!”象州縣一個隻有5000人的中平社區就有五支文藝隊,他們自籌資金,自購服裝,自編自導,自發成立。有個共產黨員叫梁德紅,是個個體戶,白天做生意,晚上忙排練,既當導演,又做演員,演出是她高於一切的頭等大事,隻要有演出,她都一呼百應,隨叫隨到,甘願影響生意少攢錢,也要演出。她還把愛人、女兒帶到文藝隊來,一起演出。她夫妻倆同台表演,喜形悅色,那種眉來眼去,情投意合的表情,好多夫妻羨慕不已,有20多對夫妻也被吸引到演出中來。連村民委主任覃金玉的愛人、妹妹、妹夫及女兒一家6口都參加文藝隊的演出活動。後來,梁德紅被評上來賓市首屆“十佳明星演員”。2010年春節,中平社區五支文藝隊還應邀到馬坪、羅秀、大樂等鄉鎮演出20多場,觀眾10000多人。中央科學發展觀學習實踐活動巡視組到來賓檢查指導時盛贊:“來賓到處是沸騰的村庄,幸福和諧的人們!”

四、完善機制,保證農村文化活動正常化

一是實施人才帶動戰略。隨著農村文化活動的蓬勃發展,農民對文藝表演水平要求越來越高。村干部平時事務繁忙,缺少文藝特長,不能有效的進行文藝指導與培訓,對文體設施管理和維護也會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致使農村文藝活動不能正常開展。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農村文化發展缺少人才這一瓶頸問題,決定實施“十百千”文化人才培育工程,即在全市培養10個文化領軍人物,在縣鄉培養100個基層文化骨干,在全市農村培養1000個文藝骨干。同時,為每個文化站配備不少於3人的編制﹔正在為每個行政村和社區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文化管理員,文化管理員的津貼補助不低於300元/月。同時著重加強基層文化隊伍的教育培訓工作,一年多來,鄉鎮、街道、村、社區基層文化專兼職人員參加集中培訓時間達5天以上。為加強對基層文化人員的培訓指導工作,今年,我市決定為市群眾藝術館、6個縣(市、區)文化館、圖書館和66個鄉鎮文化站各配備一部文化流動服務用車,加強對基層文化人員的指導力度。此外,還大力發展農村文化志願者隊伍,建立文化志願者的選拔、培訓、激勵機制,鼓勵、引導和支持各界人士志願參與公益性文化服務。二是實施部門聯動機制。為帶動每個行政村文體活動正常開展,來賓市出台了《來賓市關於開展“文化結親”活動的通知》,將各部門與所一個村聯系起來,要求每年與聯系村開文化聯誼活動不少於2次,保證每個村每月看一場以上電影,每年組織一次以上的大型文化活動。三是實施來賓市文藝大展演,通過各縣(市、區)層層選拔優秀的農民文藝隊代表該縣每周到市人民公園參加大展演演出,以此激勵農村文藝隊堅持開展經常性的訓練或演出活動。四是保障經費和設備投入,除各級政府及上級文化部門的經費項目投入外,來賓市還鼓勵當地經濟能人或各企業自覺購買文化,邀請農民文藝隊、農民籃球隊開展各種義務演出,給予各文藝隊或籃球隊一定聘請經費,有效地保證了農村文化隊伍的生存發展。此外,還出台了一系列文件保證農村文化活動的正常開展。如制定了《來賓市“求樂求知求技”惠農工程建設規劃建設指導手冊》、《來賓市“求樂求知求技”惠農工程配套建設規范》、《來賓市行政村(社區)公共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指導意見》、《來賓市配備行政村(社區)文化體育管理員工作細則》、《來賓市第四屆文藝大展演工作實施方案》、《來賓市“文化結親”活動實施方案》、《來賓市鄉鎮(街道)文化體育和廣播電視站管理辦法》(試行)、《關於加強推進來賓市鄉鎮(街道)文化體育和廣播電視站及社區文化中心(室)建設的通知》、《來賓市文化志願者服務方案》、《來賓市桂中農村土地整治重大工程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建設實施方案》、《來賓市文化建設績效考評細則》、《來賓市2012年“三求”文化惠農拓展工程工作方案》、《來賓市鄉村少年宮建設實施方案》、《來賓市2012年縣(市、區)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績效專項工作考評細則》、《來賓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成員單位績效專項工作考評細則》、《來賓市科學發展十佳鄉鎮文化站建設績效考評細則》等20多個文件。

五、成效明顯,農村文化活動影響深遠

來賓市經過3年多的實踐,投入建設資金達3億多元,新建了31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站(建設面積達350平方米以上),724個行政村已全部按照“五個一”的要求高標准超額完成建設,已建成村級公共服務中心文化綜合樓750棟、農家書屋630個、文藝舞台841個、燈光籃球場939個、乒乓球場115個,組建了農民文藝隊941支、農民籃球隊1245支。近三年來,全市農村利用“三求”文化惠農工程這一平台共開展各類文藝演出、山歌會25185場次,自主組織籃球比賽67190場次,下鄉放電影19413場。開展科技培訓14590次,培訓農民320814人,服務群眾上千萬人次。2012春節期間,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開展了文藝演出、籃球比賽等活動,25%的村文藝隊跨村、跨鄉鎮義演﹔全市農村共舉辦文藝演出近2000場、開展球賽3000多場。全市農村文化設施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促進了農村文化蓬勃發展﹔促進了鄉風文明和社會和諧﹔加快了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基層政權﹔加快了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及全民健身建設進程。其巨大社會效益開始凸顯。

——農村公共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推動了農村文化的空前發展。通過實施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村級服務中心建設,農村文體衛生基礎設施得到完善,農村面貌大為改觀,為農村文化的繁榮發展構筑了很好的平台,成為我市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的主陣地。自村級公共服務中心建成後,春節期間,全市90%以上的行政村開展了文藝演出活動,25%的村文藝隊跨村、跨鄉鎮義演﹔全市農村共舉辦文藝演出近4500場,農村觀眾200多萬人次。一些農村經濟能人,個體老板的店鋪開業,商業慶典常常邀請這些農民文藝隊進行表演。使這些文藝隊從開始的自娛自樂發展到表演創收,有了經費使演出設備得到了更新,演出水平得到了發展,文藝隊找到了一條生存和發展之路。如:武宣縣桐嶺鎮大祥村文藝隊每年春節期間都被邀請到本縣各地演出,農民文藝隊隊員既得到了娛樂,又有了一定的收入,大大的提高了文藝隊的積極性。隨著演出數次的增多,農村文藝隊的表演水平越來越高,農村文藝得到蓬勃發展。

——農村社會治安狀況進一步改善,促進了鄉風文明和社會和諧。隨著“三求”文化惠農工程等農村文化陣地的深入拓展,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城鄉風貌改造、農村環境整治、村道路硬化建設、水利渠道硬化、文化小廣場建設、公廁建設、沼氣池、垃圾池建設全面推進,城鄉面貌發生了巨大變化,鄉風日益文明,社會日益和諧穩定。變化最徹底、影響最大的首先是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層面,現在村村都建有文藝舞台和燈光籃球場,廣大農民群眾有了施展文藝和體育特長的舞台,農村文化體育活動空前活躍。在農閑時節,群眾經常自發舉行跨村、跨鄉、跨縣的農民文藝隊交流演出和農民籃球比賽,這已經成為我市農村文化活動的常態。農民們逐步養成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賭博、偷盜、打架鬧事、上訪等現象逐步減少,一些昔日的治安混亂村變成了今日的“文明示范村”、“治安先進村”。如合山市裡蘭村的江村屯和寨村屯一直存在宗族矛盾,幾乎到了水火不容的境地。更嚴重的是,由於常年採礦導致的飲水困難,村民對各級干部心存怨恨情緒,鎮、村兩級干部調解效果都不理想。隨著“三求”文化惠農工程的開展,各級領導干部進村的次數增加了,打球看表演的同時,對矛盾和問題也有了深入了解。於是,困擾雙方的飲水問題,在當地干部的幫助協調下,很快得以解決。終結上訪生涯的寨村屯老上訪戶韋紹基幽默地說:“出去上訪,不如在家打球看戲。干部同我們一起打球看戲,有問題直接反映嘛!”據統計,實施農村“三求”文化惠民工程以來,全市農村集體上訪的批次和人次分別下降了20%和38%,命案發生率下降了47.9%,農村治安案件下降了67%,農村三大糾紛案件下降了37%。

——農村生產力進一步解放和發展,加快了生產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步伐。一直以來,文化教育水平偏低成為禁錮農民群眾思想觀念和致富能力、影響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因素。過去,許多農民朋友“盼致富、無思路,想致富、無技術,求致富,無門路”。公共電子閱覽室、圖書室、“農家書屋”、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的相繼完善以及各級各部門充分利用“三求”這一有效平台,有針對性地開展科技下鄉和農民培訓活動,廣大群眾在此學到了更多更好的實用技術,提高了科技文化素質和致富能力。忻城縣城關鎮中才屯,以前由於缺少場地,很難開成一次村民大會,更無法開辦科技培訓班﹔村級文化綜合樓建起後,先後舉辦了多期養蠶技術培訓班,該屯農民運用新技術後,蠶繭的產量更高、質量更好,增加了收入。興賓區橋鞏鄉下料村農民黃若原,幾年來,因妻子患病花去了所有積蓄,黃若原利用到“農家書屋”學習的機會,學到了關於辣椒、白菜、萵筍等常見蔬菜的種植技術,開始發展種植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三年多來,全市利用村級公共服務中心開展的醫療下鄉義診及宣傳普及衛生保健知識9334次,服務群眾372756人,開展科技培訓14590次,培訓農民320814人,服務群眾近百萬人。

——農村基層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進一步發揮,鞏固了黨的執政地位和基層政權。過去,由於缺少場地、形式單調,基層組織生活、群眾大會集體議事、宣講政策等農村工作很難開展,干部在群眾中的威信不高,基層組織的凝聚力不強。“三求”文化惠農工程為加強和改進黨的基層組織建設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和群眾基礎。特別是村干部在大幅度提高工資待遇後,他們的責任心和工作熱情大大增強,充分發揮了模范帶頭和組織領導作用,成為工程建設的骨干力量。在他們的帶動下,農民群眾自願捐款捐物、積極投工投勞。由於出發點好、切合農村實際,為農村的文化繁榮、社會建設、生產發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動作用,工程建設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衷心擁護,村干部和各級黨委、政府在群眾中的威信迅速提高,村干部的工作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鍛煉,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戰斗力、創造力顯著增強。建設過程中,我們發現,各村之間形成了你追我趕的生動局面,哪個村的“三求”惠農工程建得好建得快、文體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哪個村的黨組織威信就更高、凝聚力就更大,黨員隊伍就更有生機和活力。工程建成後,廣大群眾對黨委、政府的感激之情溢於言表,廣大黨員干部深入農村與農民群眾同勞動、同聯誼,彼此感情不斷加深,黨群、干群關系更加密切,黨的執政地位和基層政權更加鞏固。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已經逐步成為黨委、政府與基層群眾聯系的橋梁和紐帶。在這個紐帶聯結下農民群眾更加理解、信任基層組織和基層干部的工作,更加支持黨的政策方針在農村的實施,計劃生育、城鄉風貌改造、集體林權制度改革等工作在農村都得到順利開展。此外,農村文化的的繁榮也進一步加強了農村基層黨的凝聚力和影響力。許多農村文藝隊的骨干要麼是黨支部干部,要麼是黨員,即使沒有黨員,一些村黨支部也會加強對文藝隊伍的領導,加強同他們的聯系,通過文藝隊來宣傳上級的方針政策。如武宣縣桐嶺鎮大祥村大祥農民文藝隊是個遠近聞名的文藝隊,年平均到周邊村鎮演出60場以上,節目皆為自編自演,並規定有賭博、打架等行為的村民不許做文藝隊員。他們還成立了大祥文藝隊黨支部,幾年來在文藝隊裡已發展黨員13名,鞏固了黨在基層的政權,使上級的各項方針政策在村裡得到較好地貫徹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