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杭州市在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工作經驗交流會上的發言
發布時間:2012-09-28 09:15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09-28

提高市民文明素質是我國現代化建設中的一項極為重要而緊迫的基礎性工程,也是先進文化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我市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為目標,以“我們的價值觀”構建為核心,以不斷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為載體,建設“人人皆學、時時能學、處處科學”的學習型城市,使學習成為整座城市的精神追求、文化品牌、內生動力和創新資源,努力使杭州成為一座為優秀傳統文化、時代精神、民族精神所浸潤的生機勃發的城市。

一、開設品牌文化講座,讓思緒走進和引領百姓

在杭州,講座、講堂是專家學者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為大眾解讀黨的方針政策和文化科學知識的載體。近年來,一系列公益性、文化類的講座、講堂在我市興起,並逐漸形成了特色和品牌。如以宣傳理論為特色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宣傳普及講師團”,以解讀社會熱點問題和文化事件為特色的“浙江人文大講堂”、“文瀾大講堂”、“市民大講堂”等。這些講座、講堂面向社會大眾,兼具思想性、知識性和實用性,形成了相對固定的聽眾群。如今,在杭州聽講座成為一種文化時尚和文化現象。

建於唐代的萬鬆書院,是明清時杭州規模最大、歷時最久、影響最廣的文人匯集之地。為進一步恢復古代講學傳統,傳承中國傳統文化精髓,2009年起我們在這裡開設了“萬鬆講堂”,每月舉行不少於一次的公益講座,面向全社會“零門檻”開發,吸引了各個年齡層次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市民積極參與,不少聽眾還是專程從外地趕來聽講座的。通過向社會大眾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從而豐富了現代人精神文化生活,受到了市民群眾的廣泛歡迎。

 在浙江圖書館舉辦的“浙江人文大講堂”始終堅持“大眾、大家、大學”的風格和定位,秉承“人文化育”的宗旨,注重精神引領、人文熏陶。講堂連續7年舉辦了254期講座,期期座無虛席。在杭州圖書館舉辦的“文瀾大講堂”,則邀請了王蒙、莫言、蘇童等大家,與杭州市民“親密接觸”。為擴大講堂的覆蓋面,他們還通過“網絡視頻微講堂海選”等平台,全方位打造多種媒體參與的立體傳播體系,實現了講堂進高校園區、進干部網絡學院、進杭州市級媒體點播平台。

各類講座、講堂作為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以一種嶄新的方式融入市民生活,使城市成為一所沒有圍牆的大學。專家學者深入淺出地評說公眾關心的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與聽眾面對面溝通和交流,使市民群眾受到了良好的教育、思想的啟迪和文化的洗禮。

二、開放公益文化場館,讓歷史走進當代

公益性文化場館是傳播傳統文化和科學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是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杭州是一座具有濃厚人文氛圍和歷史底蘊的城市,有110多家各類博物館、紀念館、藝術館和圖書館等公益性文化場館,居全國前列。如中國絲綢博物館、中國茶葉博物館、南宋官窯博物館、京杭大運河博物館、中國刀剪劍博物館、杭州歷史博物館、蘇東坡紀念館、於謙祠、章太炎紀念館、張蒼水先生祠等各具特色。從2003年起,我市在全國率先向社會免費開放所有公益性文化場館,以吸引社會公眾走進歷史,讓寶貴的歷史財富感染人、影響人、教育人。

為了激勵廣大青少年熱愛傳統文化,培養健全人格,2008年杭州市委、市政府決定將71所公益性場館作為青少年“第二課堂”活動基地,由財政全額出資,在免費向全市中小學生開放的同時,把“第二課堂”活動納入全市260余所中小學的教學計劃,每年都有70多萬人次的青少年學生在“第二課堂”接受熏陶和教育。在這些公益性場館,青少年在不僅可以直接汲取知識營養,也可以親身體驗參與實踐,促進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我們認為,一座城市隻有給市民群眾提供的文化選擇足夠豐富時,才能讓城市的內涵既生動風韻又豐富多彩。杭州公益性文化場館以“潤物細無聲”的文化功能,提升城市文化品質,提升市民文明素養,使城市文化在傳承中發揚、在互動中生動、在開發中豐富。

三、創新基層學習載體,讓人文融入社區

杭州高度重視社區、企業和外來務工人員的學習生活,設計符合他們特地的學習載體,使學習風氣、人文關懷滲入到社會基層。

滿足社區居民多樣化的學習需求是公共文化服務的落腳點之一。近年來,杭州積極創新基層社區學習載體,以社區群眾喜聞樂見的教育形式,加強優秀傳統文化和民主法治的教育,如舉辦“鄰居節”、西湖讀書節,建立“漂流書亭”,創辦社區學習網站,建設市社區大學、區縣市社區學院、街道社區學校、社區市民學校等社區學習平台,開展豐富多彩的民間文體活動和傳統文化節慶活動,通過學習促進形成彼此理解、和諧友愛的社區文化。杭州圖書館還專門辟出場地,供市民自己設計、自己運用,充分享用自身的創造權、體驗權,從而激發出市民的文化熱情。

2011年1月,我市發起了“國學文化進社區”系列活動,舉辦國學論壇、講堂及中華文化吟誦和征文大賽,在母親節、教師節、清明節等節日開展以“孝”、“尊師”、“感恩”為主題的活動等。倡導社區居民通過學習國學文化豐富知識、陶冶情操、提高素養、規范言行,實現個人身心愉悅和社區關系和諧,促進社區和社會形成良好的學習風氣和道德風尚。

外來人口的城市融合是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新問題,滿足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需求,幫助他們更好地融入城市,既關系到城市的發展穩定,又體現了城市的人文情懷。杭州市通過學習從精神上拉近了外來人口與城市的心靈距離。近年來,我市在外來務工人員比較集中的工業園區、企業和社區創建了職工書屋、基層職工學校、基層職工俱樂部“三位一體”的“新杭州人文化樂園”,舉辦以技能、法律、文化、心理健康為主要內容的各類培訓,免費為廣大外來務工人員就近就地提供學習、文化、娛樂陣地,倡導健康積極的生活方式,提升外來務工人員的文化生活品質。

四、開展參與和體驗活動,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方式

     建設學習型城市的核心,是讓學習真正成為市民的自覺意識、情感需要和生活方式。近年來,杭州創建生活化的體驗式學習方式,把生活、創業、學習和價值構建結合在一起,促進學習生活化,生活學習化,從而保證了人民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基本權益。

杭州市在建設學習型城市中,把“我們的價值觀”構建作為核心內容,廣泛發動社會各界和人民群眾參與、提煉核心詞,在此基礎上以信仰、民生、誠信、奉獻、關愛、禮儀等為主題詞,開展每月主題實踐活動,讓廣大市民參與和體驗。同時在城市、農村、社區、街道、園區、企業等十七個領域開展構建活動,以通俗易懂、喜聞樂見的方式促進社會主義價值觀的宣傳推廣。

2011年以來,我市還以生活文化學習為主題,充分尊重市民的參與權,積極開展市民體驗日活動,讓廣大市民在參與豐富多彩的互動體驗活動過程中,快樂式學習、體驗式學習、參與式學習。該活動組織有關專家學者,總結提煉了杭州在學習教育、科技創新、生態環保、歷史文化、文學藝術、創意創業、公共服務、社區建設、健身醫藥、休閑農業、商業貿易、特色產業等12個方面的生活文化內涵和精神價值,作為主題學習活動體驗的主要內容。如在學習教育方面,提煉了“啟迪智慧,升華心靈,求索實踐,知行合一”的文化內涵﹔在科技創新方面,提煉了“崇尚科學,追求真理,探索求實,創新生活”的文化內涵﹔在生態環保方面,提煉了“保護生態,善待自然,節約資源,永續發展”的文化內涵等。在杭州市有關部門、區縣(市)、媒體推薦,市民投票,專家評審的基礎上,產生了80個具有杭州特色生活文化體驗點﹔將80個體驗點串珠成鏈,形成相應的12條杭州生活文化體驗線路,邀請廣大市民、游客參與體驗和交流。

通過組織市民參與生動活潑的體驗式、互動式學習,在學習中倡導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讓社會公德、行業道德通過直觀的生活感受進入心靈深處,使市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和影響,也增進了社會各界的溝通和交流,對社會行為引導、社會形態調適和核心價值觀塑造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