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8 11:07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8

 

我市被列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以來,牡丹江市黨委、政府高度重視,始終堅持把創建工作作為“提升城市軟實力、建設更加和諧幸福牡丹江”的重要內容和有力舉措上升到全市戰略,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強力抓推進,有效抓落實,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目前,我市創建規劃確定的各項任務落實率達到90%以上,市城區和各縣(市)基層公共文化場所覆蓋率達到92%以上,縣級以上公共文化場所建設基本接近創建標准。在今年年初國家督導組階段性督導驗收25項指標中,我市優、良級項目佔比達92%,獲得國家督導組高度評價。具體作了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是構建強有力的工作推進體系

成立了市長任組長,市紀委書記、市委宣傳部長、政府主管副市長任副組長的創建領導小組,並由市政府副秘書長任創建辦公室主任,強力推進落實﹔制定《牡丹江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實施方案》,明確創建指導思想、主要內容和方法步驟。下發《關於加強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過程管理工作的通知》,對創建工作的組織領導、工作聯絡、經費管理、督導檢查和信息報送等進行規范。將創建工作列為全市 “十項重點推進工作”有關內容,出台專項方案,將創建工作納入全市目標管理體系和重點督辦的利民實事之中,由市長親自與各縣(市)區簽訂責任狀,並先後下發《創建任務分解表》和《關於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目標任務分解的通知》,落實職責任務,明確時限要求,各縣(市)區、市直有關部門也層層簽訂責任狀,級級抓落實、抓推進,形成了“比著干”、“爭著創”的濃厚氛圍。

二是公共文化服務設施覆蓋工程取得成效

按照“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總體要求,整合資源,加大投入,著重提高公共文化活動場所、設施建設水平和覆蓋程度。大力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目前,全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100%全覆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有率達到100%,村級文化活動室建有率達到80%,社區文化活動室建有率達到75%。堅持動態推進和“銷單”推進工作機制,在創建辦公室設置創建任務動態展示板,將各創建單位設施場所建設情況形成網絡圖,達標一處,驗收一處,標注一處,動態管理,目前已驗收挂牌的單位共計580家,並逐步建立公共文化服務場所的數據庫,實現所有信息均可在電腦上查閱。推行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標准化建設,創意策劃了公共文化服務場所標識,開展統一標識、統一標牌、統一制度“三統一”工作,提升規范化建設水平。為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提升城市文化設施硬件水平,我市還投資1.2億元的中俄文化交流中心(牡丹江大劇院)項目,目前基礎部分已經完工,投資2600萬元的新華劇場改造項目今年可投入使用,新建地志博物館項目已完成立項工作並開工建設,為有效破解四城區沒有文化館的問題,在去年建成西安區文化館的基礎上,今年下力對東安區、愛民區、陽明區文化館進行改擴建,目前進入工程收尾階段開展聯合督辦檢查,強化各項任務落實力度,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我們與宣傳、督辦、財政等部門組成聯合督檢組10余次深入各縣(市)區督導檢查工作,提高了各方重視程度和推進力度。

三是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得到提升

以面向基層、面向群眾為導向,著力構建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多元化文化服務供給格局。積極履行政府保障公眾“均等、公益”享有公共文化服務的職責,深入開展“城市之光,金色田野”群眾文化系列活動、“牡丹江百姓文化季”活動,為基層群眾送演出、送文化500多場次,惠及基層群眾90余萬人次﹔在軍營、村屯(社區)、企事業單位等設立圖書流動站50多個、輔導基地30余個﹔2011年10月1日,我市全面啟動了各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向社會免費開放工作,惠及群眾300多萬人次。堅持“一個傳統節日一台文藝演出,一個重大慶典一組文化活動”,常態化舉辦新年音樂會、春節晚會、元宵節舞龍舞獅、猜燈謎等文化活動,並先後舉行了“同一首歌”走進牡丹江、“激情廣場大家唱”、“龍騰盛世”2012龍舟大賽文化、民俗表演、全國春節電視文藝晚會評選暨頒獎晚會和“與世界同行”國際石油鑽採裝備展覽會文藝演出等大型文藝演出,極大地豐富了群眾的節日生活。注重關注弱勢群體和特殊群體的文化生活,開展了關注進城務工人員的慶五一“為勞動者放歌”農民工專場文藝演出,關注弱勢群體的 “同在藍天下”愛心助殘日專場演出,關注少兒文化生活的“少兒閱讀大世界”品牌活動等,保障社會各階層群眾享受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權益。同時,我們還加快推進數字圖書館、流動服務車、總分館制等服務項目建設,並已在海林市設立了市圖書館的第一家分館,不斷探索新型公共文化服務模式,豐富公共文化服務供給。

四是營造濃厚的群眾共建共享氛圍

堅持文化“供給”與文化“自給”並重,通過培育一批文化骨干,帶動一批文化團體,促進基層群眾文化全面繁榮。實施“基層文化能人培育工程”和“千村(社區)百鎮(街道)”群眾文化團體建設活動,按照先普及後提高原則,建立了全市基層文化能人數據庫,並組織各級文化館、文化站對基層文化能人進行文化技能、傳習技巧、團隊組織和活動開展等方面系統培訓。目前,全市文化能人達到近1000人,文化骨干870人,文化團體103支。通過以文化骨干帶動文化團體,以文化團體輻射和帶動群眾文化發展繁榮。組織開展“舞動全城”和“萬眾放歌”等一系列品牌活動,市群眾藝術館和各級文化館安排專業人員深入基層進行輔導和選拔,將經過層層選拔的隊伍和節目統一安排到市文化廣場進行比賽和展演,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廣大基層群眾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增強了群眾的文化自覺性,真正做到了“政府搭台,百姓唱戲”, 在全市有效形成了“爭著演、比著上”的良好文化氛圍。注重發揮輿論導向作用,營造全民創建工作格局。通過在文化廣場舉辦了“創建宣傳日”活動,辟建示范區創建網站專欄等專題宣傳方式,營造各方關注、參與和支持創建工作的有利氛圍。注重對外宣傳,在《光明日報》、《新華網》、《人民網》、《黑龍江日報》等省級以上媒體刊發稿件達到19篇,創作生產的現代評劇《王彥生》9月12日在北京武警指揮學院展演,同時,舉辦了示范區創建成果展,播放了反映示范區建設成果的專題片《 示范之路》,受到了專家、評委和廣大官兵的一致好評。海林市橫道河鎮正南村的文化大院農民文化活動經驗在央視一套新聞聯播中作為典型予以推廣。通過這一系列舉措,全市上下 “關注創建、參與創建”的氛圍更加濃厚。

五是公共文化建設長效機制基本建立

我們堅持把制度建設作為深化創建層次、提高示范水平重要任務的內容,做到與創建工作同部署、同推動。確定了“農村群眾文化活動動力機制研究”的制度設計課題,成立了由政府研究部門、文化管理部門和院校專家學者組成的課題小組,先後兩次召開座談會和研討會,5次深入各縣(市)區調研摸底,目前,已經完成了制度設計調研報告,具體實施意見已經形成。另外,我們還組織開展了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和管理、公共文化服務專家咨詢、支持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供給、圖書館總分館制等系列制度的制定工作。下發《關於開展制度研究設計工作的通知》,組織各縣(市)區、市文化直屬單位圍繞服務對象實際需求,對群眾自辦文化服務、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投入等26個子課題進行研究和設計,為在全市構建完善的公共文化制度體系奠定了較好基礎。

六是人才支撐體系基本形成

今年我們出台了《關於組建鄉鎮綜合文化站的通知》,對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進行了明確和落實, 縣(市)區協調編委出文件,落實了鄉鎮綜合文化站人員編制問題,現所有鄉鎮文化站均有2名以上事業編制文化工作人員,90%的行政村和社區有至少1名專(職文化管理員(文化指導員)。同時,依托牡丹江高校資源,組建志願者隊伍,化解基層文化人才數量不足、素質偏低問題。目前,全市文化志願者隊伍達到1000余人,並做到了六有:有常設的領導機構、有統一的標識、有一支相對穩定的志願者隊伍、有志願者情況檔案、有相對固定的服務項目、有規范的規章管理制度。

在創建工作開展的一年多來,通過全市上下的不懈努力,我們在多個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與此同時也發現了諸如數字化服務能力有待提高、設備配備水平有待加強等問題的存在,在下一步工作工作中,我們將做好如下幾方面工作:

一是堅定不移的抓落實。認真按照國家驗收標准,以動態推進和“銷單”制為抓手,成立9個專題工作組,利用一個組包扶一個縣(市)區、承擔一項重點創建任務的形式,建立創建工作“面”、“線”立體推進機制。

二是堅定不移的完善設施建設。重點加強村屯和社區文化活動室、電子閱覽室建設,補齊創建短板,確保基層文化活動場所“鋪滿蓋嚴”、全面達標。

三是堅定不移的保障服務供給。在繼續組織好文化下基層活動的同時,積極實行公共數字文化惠民工程,探索多元化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模式,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性,滿足群眾需求。

四是堅定不移的做好隊伍建設。深入實施基層“文化能人培育”工程和“千村(社區)百鎮(街道)”群眾文化團體建設活動,加大基層文化骨干的發現、培養和使用力度,加快形成各具特色、充滿生機的群眾文化活動格局。

五是堅定不移的完成制度設計。加快推進制度設計各項後續工作,盡快形成制度文本,完善政策體系。

六是堅定不移的加大宣傳引導。充分利用好文化部搭建的宣傳平台,加強信息報送和對外宣傳;開展宣傳戰役,組織各縣(市)區同步開展密集宣傳工作,營造更加濃厚的宣傳氛圍,在全市掀起創建工作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