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安徽省馬鞍山市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8 11:09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8

 

2011年6月,我市順利申報成為第一批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全省唯一的首批示范區創建城市,我們在文化部、財政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專家委員會的大力指導和支持扎實推進示范區建設各項工作。今年9月份,我市對各縣區、各創建主體單位的創建工作進行了督查預驗收,從督查情況來看,我市各已基本完成示范區創建各項指標任務現將我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是加強組織領導。成立創建工作領導小組,並建立任務派單、調度通報、督查考核等制度,實行工作項目化、項目責任化、責任人頭化。堅持規劃先行,制定出台了馬鞍山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及《實施意見》、《宣傳方案》。堅持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財政預算,與城市建設“同規劃、同建設、同保障”。

二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樹立“全域馬鞍山”理念,以城鄉文化設施建設為基礎、以流動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補充,不斷加大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投入,初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齊全的市、縣(區)、鄉鎮(街道)、村(社區)四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投資10億元的博物館、新圖書館、大劇院已投入使用,投資5.4億元的科技館、青少年宮、婦兒活動中心新“三館”主體工程竣工將於年內投入使用,投資3.5億元的市體育會展中心將於明年完工。縣區級公共文化設施全面達標,三縣三區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均達到部頒三級以上標准(其中花山區文化館為國家一級館,雨山區文化館和金家庄區文化館為國家二級館,金家庄區圖書館為國家二級館)。鄉鎮(街道)公共文化設施全域覆蓋,全市35個鄉鎮文化站全部建成,面積均達500平方米以上,其中太白鎮綜合文化站佔地13337平方米,為全省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鄉鎮綜合文化站。村(社區)級公共文化設施全省領先,全市472個行政村農家書屋全面建成,提前一年在全省率先實現農家書屋村級全覆蓋。

三是豐富群眾性文化活動。堅持以大型文化節慶活動為龍頭,以城市廣場、社區和農村鄉鎮為平台,常年不斷地開展文化活動,為人民群眾提供了不同層次、不同形式、不同風格的公共文化服務產品。打造節慶文化活動品牌,連續23年舉辦李白詩歌節,年年有主題,年年有創新。連續26 年舉辦“江南之花”群眾文化節,被文化部授予全國社會文化藝術政府最高獎——群星(服務)獎。豐富活躍基層文化活動,通過舉辦社區藝術節、運動會等活動,構建起群眾喜聞樂見的社區文化藝術平台。培育群眾文化隊伍,全市213個群眾文化隊伍活躍在近30個文化廣場。注重農村文化發展,連續多年開展民俗表演、民歌大賽及農民藝術節、農民運動會等活動,發展了民俗表演、龍舟表演、戲劇、書畫、健身等20多個農村文藝體育團體,農民文藝體育骨干達1000多人。積極扶持民間文藝團體發展,金家庄區“映山紅藝術團”被中央電視台譽為“綻放在民間文藝團體中的一枝奇葩”。

主要進展

我市目前已基本完成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各項指標體系,並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上進行了五大探索。

1、探索公共文化設施建管用機制

一是積極探索學校文體場館對公眾免費開放的新思路。將學校文體場館對公眾開放工作納入社會文化建設,推進學校資源和社區資源共享,實現學校文體場館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

    二是積極探索打破條塊分割,共建共享文化資源的新舉措。對市級各骨干公共文化設施,按照公益性、便利性原則,打破部門界限,建立統一的物業管理、委托專業團隊管理等社會化管理模式,發揮了公共文化資源最大效益。

三是積極探索建立城市大型骨干文化設施對農村(社區)基層發揮支撐、帶動作用的文化援助新機制通過援贈設備器材和文化產品、共享文化資源、業務合作、人員培訓、工作指導、志願服務等方式,支持基層文化建設。

2、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和形式的創新

    一是探索滿足群眾需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多層次內容。市級各文化場館均結合自身專業優勢,建立了相應的送圖書、送演出、送電影等流動文化服務機制,市財政安排了專項資金保障流動服務活動開展。

二是探索適應社會發展要求的公共文化服務多元化形式。大力推行公共文化服務配送機制,制定下發了《公益性文藝演出配送服務試行辦法》,將行政性下基層演出變為市場性項目採購,將文化下農村、下社區、下企業、進校園、進軍營集中整合擴大為文化惠民項目。

三是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等多渠道保障。通過政府購買、政府補貼、讓利於民等方式,實行專業化、社會化的管理和服務,惠及群眾,服務群眾,以新的理念激發了文化活力。

1、探索城際公共文化合作交流模式

    加強區域公共文化合作交流,不斷創新合作交流模式,推動區域文化合作向一體化、同城化方向深入發展。

一是推動寧馬一體化。2011年12月15日,在馬鞍山市與南京市簽署了《2012年寧馬一體化合作協議》的基礎上,馬鞍山市文化委員會與南京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簽署了《南京市、馬鞍山市文化合作交流框架協議》,細化合作交流的項目,加快與南京一體化步伐,探索跨省際、跨地區文化資源整合,實現公共文化資源跨省際、跨地區共享。

馬鞍山市圖書館與南京市金陵圖書館在讀者相互認證、數字資源共享、聯合目錄查詢等方面實現了資源共享,搭建了南京都市圈圖書館服務平台。

二是推動馬蕪同城化。2011年,我市與蕪湖市簽署了《馬鞍山市、蕪湖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提出了加強包含文化發展在內的公共事業等八個方面同城化合作意見。

    4、探索公共數字文化服務新模式。

    以市圖書館信息化系統為龍頭,以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為支撐,完善基層數字化網絡布局,將數字服務延伸到鄉鎮、街道,構建了全省領先的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品牌。

一是市圖書館信息化系統全面建成,並創造了省內圖書館數字化服務功能建設全面性第一、RFID無線射頻技術投入圖書館使用第一家、自助圖書館設備使用第一家等全省多項第一,在全國也產生了良好的影響。

二是全面啟動了24小時自助圖書館及數字化服務體系建設項目。選擇9個中心社區、特色街道配備24小時自助圖書借還設備,建成全省規模最大的24小時自助圖書館。

三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實現了市、縣區、鄉鎮(街道)、社區(村)四級全覆蓋。

四是文化綜合信息服務體系逐步形成。整合共享工程各級支中心、基層服務點,農家書屋、黨員遠程教育中心、公共電子閱覽室的資源,建立文化信息服務平台。2011年在市文化館、當涂縣太白鎮、新市鎮電子閱覽室開通試點,2012年在全市公共電子閱覽室逐步推廣。

5、探索制定設計與實踐創新聯動機制。

    我市制度設計主要研究課題為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問題。目前該項工作進展順利,制定了《馬鞍山市文化志願者的招募、培訓與管理規劃》,形成了《馬鞍山市文化志願者建設情況調研報告》、《馬鞍山市文化指導員管理辦法(草案》等。在加強課題研究的同時,積極推動實踐探索,市級文化場館均建立了文化志願者隊伍,三個城區已分別組建了文化志願者服務隊,成立了市文化志願者協會和服務總隊,協會挂靠市文化館

、創建下步打算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責任重大、使命光榮,下一步我們將積極開拓創新、大膽探索,針對不足,強力整改和提升力爭在公共文化設施建設上探索與示范在公共文化數字建設上探索與示范在公共文化資源共建共享上探索與示范在群眾文化服務供給上探索與示范,絕不辜負文化部、財政部的信任和支持,以優異成績向黨的十八大獻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