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海南省澄邁縣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9 09:10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9

 

2011年2月,根據文化部辦公廳通知精神,我縣開始著手參與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申報工作,起草了詳細周全的申報材料。經省文體廳、省人民政府審核同意後,3月底,由縣委楊思濤書記帶隊赴京參加了匯報審核會。5月,我縣被文化部、財政部確定為全國第一批31家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單位中唯一縣級單位和我省唯一的創建單位。

我縣被確定為創建單位後,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根據創建要求和創建規劃,組織開展了一系列的創建實施工作。

一、創建過程管理

(一)建立健全管理機制和工作機制,為創建工作提供組織保障

創建申報通過以後,我縣成立了由縣委主要領導為組長、縣政府主要領導為常務副組長的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以主要業務部門為核心的創建辦公室,並以縣委、縣政府文件下發各鎮、縣直機關,要求全縣各部門、各單位、各行業,以創建工作為己任,以創建為契機,全面提高與創建工作有關的各項工作水平,全面配合,積極營造“全社會創建”的濃郁氛圍,建立黨委政府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把公共文化體系建設納入本縣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納入對縣、鎮政府的考核指標體系,納入縣、鎮政府目標管理責任制,納入縣城鄉建設整體規劃。建立並實施公共文化服務績效評估制度,建立起縣政府、縣文化行政部門、縣公共文化機構、縣重大文化項目工作考核機制,實行文化工作目標責任管理制,將服務農村、服務基層情況和群眾滿意度作為重要考核指標。涉及廣播電視、新聞出版、體育等部門的工作內容,按照部門要求達到相應標准,涉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工作的達到中央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相關政策要求。在剛剛出台的《中共澄邁縣委關於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推動澄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具體措施》中,示范區創建工作被列為其中重要的一項。根據創建日程,我縣還適時召開了全縣創建工作動員會,向創建一線人員和單位傳達創建精神。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還親自撰寫了題為《縣域公共文化服務要向體系化建設邁進》和《突出新要點,創造新模式,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理論和調研文章,為創建工作的理論建樹和工作思路指出了科學的實踐方向。

為進一步推進示范區創建工作。2012年3月5日,縣委書記楊思濤在縣委常委會議室主持召開澄邁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年度專題會。會上,縣政府分管領導通報了示范區創建工作情況,楊書記就示范區創建工作提了三點要求:1、認清形勢,深刻認識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重大意義。2、齊抓共管,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順利推進。3、加強領導,堅定不移地完成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任務。3月12日,縣政府又召開全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會議。會上,下發了《關於進一步推進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的通知》,縣政府與各鎮及有關單位簽訂了創建責任書,要求各創建單位對照創建標准,制定創建實施方案,成立領導機構,認真開展創建活動。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有力推進了示范區的創建工作。

4月11日—14日,文化部第十督查組於在我縣開展了督查工作。在全部25個督查指標中,我縣達到優秀標准的有14項,佔56%﹔達到良好標准的有5項,佔20%﹔達到中等標准的有6項,佔24%。針對督查組提出的五點建議,縣委、縣政府再次召開了創建工作專題會議,根據驗收標准的29項90個指標,制定了《示范區創建工作階段任務項目化一覽表》,確定了工作進度和責任、分工,並確定了以下重點工作:一是按照文化部和省有關規范和標准,集中增建近百個行政村文化室,並被配電子閱覽室,完善三級公共文化設施網絡,使文化室設置和達標率符合創建要求,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實現鎮及村(社區)公共電子閱覽室全覆蓋,讓老百姓就近就享有公共文化服務。並不斷做好文化場館的標准化工作,在場館布置、活動室分配設計上,充分依據本地文化傳統和特色,發揮公共文化服務的潛力和親和度,規范活動公示和管理制度,統一設計、制作各種匾牌,廣泛推行“澄邁縣公共文化服務”可辨認標徽標志。結合海南“老爸茶”的民俗,積極建設政府與民間資源合作的社區性文化服務點,給予共建聯建茶館配送圖書、書櫃、電視、和電子閱覽區、信息共享工程服務點,推廣享受政府補貼的麻將活動室和卡拉ok娛樂室,對群眾進行免費服務。進一步規范文化館等場館活動室的組織和分配,對各場館活動室全面實行個性化命名,大力推行免費服務小品牌建設,突出少年兒童、農民工、殘疾人、外來居留過冬人員的服務。其中,文化室和電子閱覽室預計投入資金3325萬元,電子閱覽室需投入近400萬元,全縣各級文化場館活動室裝修配置需投入資金100萬元。二是不斷提高服務能力,主要是加強流動服務能力的建設。三是加強文化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快編制全縣基層文化人才隊伍建設規劃,落實機構編制,強化學習培訓,完善待遇保障。加強村級文化協管員隊伍建設,注重發現和培養群眾中的各類文化骨干和文化活動積極分子。繼續提高行政村(社區)文化骨干和輔導員財政補貼力度。盡快按照規劃充實縣文化館、圖書館專業人員隊伍。加大對人才隊伍的培訓力度,提高人才工作隊伍的政治素質和業務水平,下半年將分批組織骨干文化人才赴有關院校學習4批次,組織基層文化輔導員集中培訓4次。並不斷培育群眾性文化協會,挖掘培養民間文化人才,加強志願者隊伍建設。

(二)加強宣傳工作,營造濃郁創建氛圍

根據創建要求,我縣組織制訂了詳細的創建宣傳方案,成立了宣傳工作領導小組,利用宣傳,擴大社會影響,不斷推動示范區創建工作,在全縣范圍內形成干部群眾積極投入創建工作的濃郁氛圍。結合創建工作進度,宣傳工作全面展開,以文字、圖片、橫幅、影像、展覽、戶外形象傳播等形式,充分發揮當地媒體作用,建立長期有效的宣傳推廣平台,同時在網絡、報紙與各級電視媒體進行宣傳,力求全面系統的宣傳我縣的創建工作經驗、體會,把普遍達標與重點突破結合起來,展現我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基礎設施、服務內容、制度設計建設中取得的成果。在縣城及各鎮制作大型戶外廣告牌10多塊、制作燈杆宣傳牌500多塊、跨街橫幅300多條。在縣電視台、縣要務報、縣政府網站開辟了專題宣傳,《中國文化報》、《今日海南》、《海南日報》、海南電視台、南海網、海南依法行政網也已做了系列報道,總計達50余件(篇),縣文體局開設了“澄邁文體網”,對示范區創建工作進行了重點宣傳。

(三)加強管理、推進創建工作

根據創建工作的實際情況,我縣還成立了領導小組領導下的創建工作督查小組,以每周督查一小項,每月細查一大項的方式,對創建工作展開全面細致的自查,力爭把創建工作落到實處,落到細處。在創建工作的經費保障上,縣委縣政府專門召開會議,作出了部署, 2011年,縣財政配套公共文化建設資金為1.01億元,2012年計劃投入1.3億元,並為具體創建工作配套專項啟動資金100萬元。制定了創建經費管理制度,對於資金的使用,進行全方位的落實跟蹤,對於中央財政下撥的創建經費,本著“專款專用,用於服務”的使用原則,進行了項目化細化,主要用於宣傳、培訓、服務、獎勵、信息數字化、扶持集體和民間文化院團等。

二、創建規劃執行情況

(一)認真組織起草創建規劃

我縣十分重視“規劃”的起草工作,按照創建標准,結合澄邁實際情況,對示范區創建規劃進行了細致草擬和縝密修改,並反復報送省文體廳審核,征求意見,根據省文體廳的修改意見進行了多次修改,經縣政府常務會、縣委常委會議審議通過後形成了《澄邁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並於2011年8月下發了《關於印發澄邁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規劃的通知》,傳達到各鎮、縣直機關執行實施。規劃制訂過程中,我縣結合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的要求,財政資金投入已基本做到遞增式保障﹔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形成合理性網絡布局﹔基本公共文化服務主要項目已基本做到系統化、日常化、經常性﹔群眾性文化活動和特色文化品牌已基本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的積極主體和主要內容﹔交互性文化組織與流通已基本成為公共文化服務發展中的特色要素﹔文化體制改革的成果已基本轉化為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一種新的活躍因素,針對服務模式有待創新、資源整合有待深化、品牌建設有待加強、組織方式有待升級、制度化建設有待健全等問題進行探討。

目前,規劃內容落實率已達百分80%,規劃中提出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的主要問題和突出矛盾得到解決率為70%。其中,鎮綜合文化站在已完善配套2個的基礎上,正繼續配套9個,設置率100%,達標率為80%,並完善人員配置3人,完成原有建設規模上的演出舞台、籃(排)球場設備配置。加強村級“兩場一室”(標准籃球場、排球場、文化室)建設,建設“兩場”380多個,村文化室在原有的基礎上,新增近百處,設置率為30%,達標率60%。農家書屋已全部建成177個。縣圖書館通過國家三級館評審,縣文化館通過國家一級館評審。2011年以來新增圖書8萬冊,人均年增新書在0.08冊﹔平均每冊藏書年流通0.5次。人均佔有藏書0.75冊。2011年電影下鄉放映2624場,瓊劇下鄉、文藝演出500場以上。依托“一鎮一月一場”群眾文化活動形式,組織全大型系統性群眾文化活動12場。文化館、圖書館已建成專門網站(頁),已建成《澄邁文體網》綜合網站。組織群眾文化力量生產文藝節目200多個,縣文化館組織美術、書法、成就展、非遺展演等20次。文化館、圖書館、藝術團已經配備流動服務車。縣圖書館新調入工作人員2名,文化館調入1名,聘任骨干文化輔導員3名,澄邁縣歌舞團合同簽約演職人員50人,為了推行我縣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縣委、縣政府成立了澄邁縣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及澄邁縣文化發展基金會,共投入資金近千萬元。全縣文化站編制人員均為3人,每個行政村社區已配備享有政府財政補貼的文化輔導員1名,每人每月100元,主要骨干輔導員每人每月1000元。制度設計研究已形成草案大綱並制定專項制度文件3個。征集文化志願者近5千余人,制作了“澄邁縣公共文化服務志願者”胸牌、文化衫,進行創建工作義務宣傳1萬余人次。

(二)規劃執行體現在六個“轉變”。

一是資金投入由基礎設施建設向服務流程投入轉變。針對重要公共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的實際,我縣在規劃中體現了將公共文化服務投入保障轉向服務流程,加大對農村基層的傾斜支持,進一步加快進度、提高標准,以基層為重點推進重大文化惠民工程的建設,並結合免費開放等工作,建立培訓、輔導、獎勵、組織等事關基層公共文化單位和日常性項目的經費保障的長效機制,加強資金管理,提高財政資金的後續使用效益,保證基層群眾性公共文化活動的正常運轉,採取項目資助、項目補貼等方式,支持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軟件”建設。二是文化資源利用由單邊、單向,向多邊、多向整合轉變。我縣在規劃中提出: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系統化建設,在於文化資源有效整合。在縣、鄉、村的不同層面,要統籌規劃,合理布局,以服務人口為依據,以公共文化設施的建設標准、設備配置標准為指導,推進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的規范化、標准化。在農村,要統籌村文化、教育、體育、基層黨建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綜合利用,整合各部門面向農村實施的各項重大工程,努力做到共建共享,形成集文化、教育、體育、基層黨建等於一體的綜合性服務平台。三是文化產品生產與組織由“下行”為主導的配給模式向“下行”、“上行”相結合的多種方式轉變。如農民廣場文化匯演就是很好的結合。在規劃中,我們體現了群眾文化活動的主體在於群眾,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方面,是深化以城帶鄉、均衡發展的工作的重要載體,群眾文化活動的組織必須多樣化、豐富化,並以導向性、示范性、帶動性、可持續性為原則,依托縣級文化設施,經常性地組織縣、鎮、村群眾文化活動的示范性會演、展演等活動,努力形成點面結合、上下聯動、促進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化的長效機制。通過村、鎮、縣自下而上層層發動,形成農村文化的巨大磁場,並因此形成文化產品的新生產形式,讓群眾生產文化產品,並反過來進行公共文化服務,把觀眾轉化為演員,把客體轉化為主體,把分布在民間的傳統文化資源和群眾文化資源系統組織起來,有選擇、有重點的發展培養成縣級乃至省級文化資源,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四是基本文化服務由靜態服務向動態、流動化服務轉變。我縣在規劃中體現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的主要內容將隨著工作進度,逐步轉向產品生產和服務供給為主的工作思路。提出在加大長期固定產品輸送力度的同時,擴大對特色服務的開展,實現動態、流動化服務,讓演員走出戲院,圖書走出書屋,展覽來到鄉村、街頭,不斷改善鎮(村)文化資源短缺、人才不足的狀況,不斷豐富文化服務內涵,推動形成比較豐富、完善而又有特色的公共文化產品和服務的生產供給體系,全面提升文化服務水平,推動流動服務的整合,提高流動服務設施的利用效率。五是公共文化服務文化活動項目由單獨性品牌向綜合性品味縱深轉變。我縣的規劃注重了文化品牌的建設,並把品牌作為一項系統化工程,提倡樹立精品意識,培養特色,縱深建設建立品牌活動的獨特節奏和文化旋律,逐步放大文化品牌的輻射帶動效應。如東(永發椰風狂歡節)西(福山咖啡文化節)、南(加樂“家家樂”農民文化節)、北(盈濱龍水節)、中(縣城廣場文藝活動),就是經過多年打造而形成的文化品牌。六是基本公共文化服務由執行型、機動性向主動性、制度化轉變。我縣在規劃中進一步加深了對於制度建設的認識,提出了推進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建設,最終是要建立最基本的規律和長效機制。針對實際工作中亟待解決的問題,要求優先考慮、突出重點,邊創建、邊總結,逐步形成一系列的政策、手段和措施,努力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長效機制,使公共文化服務建設在科學理論指導下實現可持續發展。目前,我縣的創建工作正嚴格依照規劃,逐步進展。

三、制度設計研究工作

制度設計與課題研究是創建示范區的重要工作。我縣成立了制度設計研究課題組,並及時與文化部、省文體廳有關專家建立理論聯系。按照計劃,我縣將參與《海南省縣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研究》主要課題的研究,根據我縣的實際情況,我們選定的課題是《廣場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公共文化服務建設的體系化與常態化》,作為該課題實踐基地,我縣將積極探索實踐,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體制機制,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和手段,探索全縣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制度、供給體系、組織支撐和體系保障機制研究,結合具體實踐,針對縣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共性問題,總結經驗,形成研究成果,力爭取得顯著成績,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較大影響,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推廣價值,為國家和海南省制定有關政策提供依據,為同類縣的發展提供借鑒,課題報告通過專家組驗收。

 課題將立足“群眾民間文化資源”與“系統化整合”兩個基本概念,進行縣級公共文化服務供給體系研究。研究群眾文化活動平台的建設與完善,培養群眾身邊的輔導員,建立群眾身邊的文藝隊伍,開展群眾身邊的文化活動的經驗,研究如何提高群眾文化活動的參與性,使群眾真正享受到文化帶來的快樂、豐富和提升,並通過創建文化活動品牌,帶動社會興辦文化活動,把公共文化活動的供給從文化系統的“內循環”轉變為社會“大循環”。以“一鎮一月一場”農民廣場文藝匯演、“農民大舞台”等模式為典型,繼續探索民間群眾文化資源的組織整合和系統化建設,把分布在民間的傳統文化資源和群眾文化資源系統組織起來,有選擇、有重點的發展培養成縣級乃至省級文化資源,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

我們研究的主要方向為以下六個方面:一、組織保障創新制度設計:(1)規劃制﹔(2)專業委員會制﹔(3)文化團體扶持制。二、財政保障創新制度設計:(1)預算協商制﹔(2)基金制﹔(3)資金運營監管制。三、服務設施網絡建設創新制度設計:(1)服務設施達標制﹔(2)服務網絡專項管理制﹔(3)公共文化資源整合制。四、人才培養培訓創新制度設計:(1)人才培訓制﹔(2)人才獎勵制﹔(3)文化活動輔導員制。五、監管保障創新制度設計:(1)項目管理制﹔(2)目標管理制﹔(3)基地管理制﹔(4)優秀文化產品名錄制。六、考核評估創新制度設計:(1)專業評估制﹔(2)效果調查制﹔(3)績效考核制。將由課題小組起草大約20個政策性文件。目前,制度設計與研究首批經費已經落實,已起草了《澄邁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支持政策》、《澄邁縣加強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培訓實施辦法(試行)、《澄邁縣文藝創作與組織獎勵辦法(試行)》等3個制度性文件,並報縣政府討論批准實施。

制度要求將繼續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資金納入年度預算,切實支持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財政對文化事業投入要逐年增加,且不低於同級財政支出的增長幅度。全縣人均文化事業費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縣財政設立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資金。全面落實文化建設配套資金。對於國家和省要求配套資金文化項目,如:農家書屋、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農村公益電影放映、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等,按要求將配套資金列入財政預算並足額落實到位。征收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費。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若干意見》(中辦發〔2007〕21號)中“從城市住房開發投資中提取1%,用於社區公共文化建設”的精神,征收城市社區公共文化設施建設費。征收資金全部用於文化建設。財政、物價、文化部門盡快制定征收管理辦法。實行有利於文化發展的土地政策,保障文化項目用地。把社區文化中心(活動室)建設納入城鄉規劃和設計。文化建設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城鄉規劃,優先安排用地計劃指標。符合劃撥目錄的,可以劃撥方式供地。按照節約、集約用地的原則,盤活存量,用好增量,多措並舉確保文化重點項目用地,公益性文化設施建設和相關配套設施項目可全部或部分免交各項工程的二類費用。實行有利於文化發展的價格政策,實行有利於文化發展的稅收政策,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興辦填補博物館門類空白和體現行業特性、區域特點的專題性博物館、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傳承文化園和具有一定社會文化輻射效應的家庭圖書館。符合國家《劃撥用地目錄》規定的建設用地,可以劃撥方式供地。可在旅游景區和文化產業園區內規劃建設民辦博物館和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傳承文化園,為民辦博物館提供館舍和基礎設施運行保障。建立政府對民辦博物館單位的自助機制。對文史哲社科類藏書達到300種以上的家庭圖書館,一次性給予獎勵補貼5000元,並大力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隊伍建設,加大獎勵力度,對於各種文化藝術創作和組織活動分別給予10萬元到5000元不等的物質獎勵。

四、公共文化重點工作開展情況

近年來,澄邁縣全面融入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取得了較好成績,共投入6億多元,建設縣、鎮、村三級公共文化場館。新建、重建了金江綠地廣場、千秋文化體育廣場、福山咖啡文化風情鎮(中心區)、縣圖書館、縣文化館、縣展覽館(博物館)、縣青少年文化活動中心、廣播電視發射塔、廣播電視演播中心、金江影劇院等縣級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必要基礎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創建工作中,我縣立足實際情況,把落實創建標准,縱深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化建設作為創建工作的中心工作來抓,不斷以工作促進創建,以創建推動各項文化工作。

(一)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電子閱覽室建設。結合實際情況,我縣將採取試點方式,逐步擴大公共電子閱覽室覆蓋范圍,全面展開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工作,加大建設資金落實力度,為全面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提供有力保障。現已建成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1個、基層服務站11個,177個行政村均建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和電子閱覽室,11個文化站都已配備標准電子閱覽室,達標率為100%,行政村電子閱覽室達標率為15%。

(二)免費開放工作。我縣積極貫徹落實文化部、財政部《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要求,堅持以人為本、文化惠民,以滿足群眾文化需求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制定了《澄邁縣圖書館、文化館和鎮文文化站免費開放方案》,召開了全縣免費開放工作會,推動免費開放的各項工作。目前圖書館、文化館等縣級公益文化設施,11個鎮的文化站和所有村級文化室部如期實現免費開放,免費開放專項資金全部下撥,做到專款專用。免費開放以來,各館(站)總體運行平穩,服務更加豐富多樣,受到廣大群眾的普遍歡迎。圖書館取消了讀者證工本費、讀者證年度驗證費,全面實現免費辦證、免證閱覽,基本實現零門檻服務的目標﹔設立了自修室、存包處等免費服務,實現輔助服務項目的全免費﹔取消電子閱覽室機時費,實現持證讀者的免費上機服務,舉辦了“金江大講堂”等系列講座活動。文化館免費開放宣傳廊、輔導培訓教室、舞蹈排練室、娛樂活動室等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健全並免費提供普及性的文化藝術輔導培訓、各類群眾文化活動、公益性展覽展示、基層隊伍和業余文藝骨干培訓、指導群眾文藝作品創作等基本文化服務項目。鎮文化站也已全部免費開放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免費提供群眾文藝演出等服務項目,並制定了相關的管理制度和活動規范。

(三)農民工文化建設。為切實保障農民工基本文化權益,豐富農民工精神文化生活,我縣積極探索、大膽實踐,努力推動農民工文化工作規范化、常態化發展。以外來務工人員藝術節為抓手,逐步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共建、社會參與”的農民工文化工作機制,以形式多樣的公益性文化活動為載體,多方參與,通過“送電影、送演出、送展覽”等全方位服務,把文化帶進工地、廠區和社區,積極營造理解、尊重、關愛外來務工人員的社會氛圍,有力保障了外來務工人員的基本文化權益。各類公益性文化單位均將農民工文化服務列入工作內容,提出針對性舉措。圖書館、文化館分別設立了閱讀專區和“新市民之家”活動室。為了加強農民工社區文化建設,不斷改善農民工文化生活條件,我縣還專門設立了綠地廣場、文化廣場、富朗村農民工文化活動中心等專門活動場地,讓農民工文化活動有場地,有內容,吸引了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參與其中,極大地豐富了農民工的精神文化生活。2011年來,為農民工送電影200多場,送演出20場,舉辦各種專題性文化活動50余次。

(四)群眾活動和基層文化隊伍培訓。我縣基層文藝骨干培訓工作已全面實施。2011年組織全縣基層文化輔導員培訓4次,組織舞蹈、美術、瓊劇等專題群眾文化培訓9個班次,培訓人員達2000余人,今年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已達1800人次,培訓人員包括所有縣、鎮、村三級文化骨干和文化志願者,培訓內容涉及文化藝術技能基本常識、公共文化服務形式和內容、基層文化活動策劃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多個方面,有效提升了全縣尤其是農村地區文藝骨干的業務能力水平。2011年以來,我縣農村和社區依托傳統節日、重大慶典活動和民族民間文化資源,開展群眾喜聞樂見、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形成了有特色的活動。著力組織了“一月一鎮一場”農民廣場文藝匯演﹔舉辦了慶祝建黨90周年暨第九屆盈濱龍水節文藝晚會﹔海南省北部片區“頌黨﹒倡廉”文藝匯演﹔省總工會“黨的好兒女”慰問演出﹔“禁毒之歌﹒唱響澄邁”禁毒晚會﹔“永遠跟黨走”七一文藝演出。文化下鄉方面,組織了澄邁縣文化藝術團深入全縣十一個鄉鎮,進行“七一”慰問演出、第十屆龍水節等。目前,50%的鄉鎮和街道形成有特色活動或品牌活動,政府年採購文化服務項目2項以上,民營文藝團體、民間文藝社團和農民自辦文化初具規模,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補充,80%鄉鎮有民間文藝社團或農民自辦文化。

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澄邁縣經濟社會發展的一項長期戰略任務,是人民政府的重要職責。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以保障全縣廣大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出發點,是當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重要工作。以政府為主導,以公共財政為支撐,以全民為服務對象,以基層特別是農村為重點,堅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積極探索如何形成網絡健全、結構合理、發展均衡、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進一步推動澄邁公共文化服務廣覆蓋、高效能,著力解決澄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突出矛盾和問題,提高全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能力和服務能力的核心內容。

澄邁縣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在文化部專家及省文體廳各位領導的指導下,工作進展順利,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嚴格對照國家有關創建標准和要求,尚有一定差距。下一階段,我縣將高標准,嚴要求,認真開展示范區創建工作,並完成好制度設計研究任務。就下一步的創建工作,請文化部的領導和各位專家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和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