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情況匯報
發布時間:2012-10-09 09:45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09

 

銀川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是寧夏回族自治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輻射周邊500公裡的西北重要區域中心城市。市轄三區(興慶、金鳳、西夏)兩縣(永寧、賀蘭)一市(靈武),面積9555.38平方公裡,人口199.31萬,其中回族人口45.96萬,佔總人口的23.06%。近年來,銀川市著力打造西北地區“最適宜居住、最適宜創業”的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先後獲得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優秀旅游城市、全國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環保模范城市、中國人居環境范例獎、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等10余項殊榮,城市知名度、美譽度得到全面提升﹔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面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公共文化服務設施逐步完善,隊伍不斷壯大,保障能力全面提升,群眾文化活動豐富多彩,城市文化品位、人文素質和文化影響力顯著提升,為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領導重視,保障機制制度化

銀川市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貫徹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打造文化強市、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難得機遇,堅持立足實際、以創促建、文化惠民的總體思路,統籌兼顧破解難題、強化保障,走出了一條具有銀川特色的文化強市之路。一是成立機構。全面統籌指導示范區創建工作,專題研究示范區創建工作。二是全面部署。明確創建指標,與各縣市區政府和責任部門簽訂了創建目標責任書,層層進行了動員部署。三是加大投入。將公共文化建設資金納入財政預算,每年撥付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設立5000萬元文化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四是健全機制。堅持每周碰頭會、每月例會、季度工作匯報制度,定期召開創建工作匯報推進會,成立示范區創建工作督導組,堅持單月督查通報、雙月會議推進,完善了督導檢查、宣傳信息及評分考核、經費管理等制度,確保了創建工作順利推進。

二、攻堅克難,硬件設施網絡化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基礎設施覆蓋工程,著力構建覆蓋城鄉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打造“城市十五分鐘、農村十裡文化圈”。一是提升市級設施水平。新建文化藝術館項目已完成選址工作,目前進入設計階段﹔市圖書館數字化改造項目列入市政府規劃建設項目,目前已完成設計方案,開工建設指日可待。二是完善縣級兩館建設。永寧、賀蘭縣文化館、圖書館新館建設已於今年4月份全面竣工並投入使用。三區兩館建設已陸續開工建設。三是實現文化站全覆蓋。今年新建改建11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已陸續開工建設, 預計10月底前竣工使用。同時,通過資源整合、完善功能設施、加強規范化建設,啟動了街道文化站改建項目,統一配備文化設備,規范管理,目前設備採購已經完成,正在進行標牌制度配備和設備分配,屆時將實現全市26個鄉鎮和23個街道綜合文化站全覆蓋,滿足城市居民的文化活動需求。四是擴大共享工程成果市級支中心積極依托32個對外圖書流通點,積極擴大共享工程資源受眾面,相繼在寧夏女子監獄等單位新建11個共享工程基層服務示范點,新建68個圖書流通點,共享服務體系更加完善。五是加快電子閱覽室建設今年銀川市政府把建設156個公共電子閱覽室任務確定為2012年為民辦10件實事之一。其中:自治區財政補助資金152萬元,支持建設20個公共電子閱覽室,目前已進入採購程序。其余136個按照以獎代補的方式由各縣市區建設。目前已完成高標准電子閱覽室120個,其余建設任務已進入設備採購、安裝階段六是推進村級(社區)文化設施建設積極通過資源整合,加強村級文化活動室規范化建設,實施社區文化設施改建改造項目,力爭在2012年10月底前,全市479個村級(社區)文化活動室實現基本服務功能健全、基本設施設備配套、管理人員經費保障、文化活動正常開展,規范化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三、提升水平,服務內容品牌化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提升工程,推動群眾文化活動品牌化,促進公共文化服務方式的多樣化、社會化,使老百姓得到更多文化實惠。一是扎實推進三館一站免費開放2009年,銀川市就啟動並基本實現了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去年又制定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市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的實施意見》,在全市文化系統開展了“文化服務質量提升年”主題實踐活動,通過召開培訓班、座談會等形式,進一步對各館站免費開放的內容進行了規范,對落實配套資金、建立經費保障機制、打造品牌服務項目進行了調研督導,以點帶面,整體提升全市免費開放服務水平。二是不斷推出公共文化精品力作。銀川市堅持實施文化精品工程。自主創排的中國首部原創回族舞劇《月上賀蘭》5年來在國內外演出近500場,榮獲國家舞台藝術十大精品工程劇目、文華大獎特別獎、中國舞蹈“荷花獎”等獎項創作的寧夏坐唱先後榮獲中國曲藝“牡丹獎”、全國少數民族曲藝展演金獎。市雜技團演出足跡遍布亞歐美54個國家和地區,平均每年在國內外演出550余場,榮獲第五、第六屆全國雜技比賽“銀獅獎”。根據非遺項目改編的舞蹈《栲栳》榮獲全國第十五屆“群星獎”三是著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近年來,銀川市啟動了“踏歌起舞﹒幸福銀川”文化工程, 著力打造特色文化活動品牌,群眾文化活動蓬勃開展。榮膺全國特色廣場文化活動品牌的“湖城之夏﹒廣場文化季”活動已連續舉辦九屆,共組織各類廣場文藝演出5000余場(次)、服務群眾約500余萬人(次)。銀川市還相繼推出了“中國﹒銀川國際民間藝術節”、“相約星期六﹒百姓大舞台”、“農民工文化藝術節”、“書香銀川﹒百姓講堂”、“農民文化藝術節”等一系列群眾文化活動品牌。2011年,市文化館組織專業人員創排了18套民族健身舞,使民族健身舞成為了群眾最為喜愛的廣場文化活動品牌。四是用文化架起農民工融入城市的橋梁。研究制定了《關於進一步做好全市農民工文化工作的實施意見》,將農民工文化服務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推進農民工文化活動常態化、特色化。積極開展關愛農民工志願服務活動,總結推廣金鳳區工業集中園區三維服務陽光驛站的經驗做法,滿足農民工“兩看一上”等基本文化需求。今年舉辦的首屆銀川市農民工文化藝術周活動深受農民工朋友的喜愛,促進了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生活。

四、鍛造隊伍,管理模式創新化

大力推進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培養工程。研究制定了加強全市公共文化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切實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一是創新開展爭創星級社會民間文藝團隊活動。加大社會民間文藝團隊扶持培育力度,全面推行社會文藝團隊“星級化”目標管理機制,力爭實現每一個行政村(社區)都有一支特色文藝團隊的發展目標,有力鼓舞和調動了社會文藝團隊加強自身建設、提高演出質量和場次、豐富群眾文化生活的自覺性和主動性,使社會民間文藝團隊成為活躍社區、農村文化活動的重要生力軍。二是招募建立社會文化輔導員隊伍。為鼓勵和引導更多的社會力量參與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中來,銀川市面向社會公開招募,組建了一支熱心公益文化事業文化志願者隊伍,並從中選拔出百名志願長期開展輔導培訓活動的社會文化輔導員隊伍,成為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的重要補充,既充實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隊伍,也為志願者奉獻社會搭設了平台,更好地滿足了群眾的文化需求。三是加大基層公共文化隊伍建設力度。進一步提升基層公共文化隊伍的服務能力,銀川市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培訓工作的實施意見》,啟動了大規模培訓基層公共文化隊伍計劃。力爭用3年時間,對市、縣、鄉公共文化機構全體干部職工和農村社區管理人員、文藝團隊骨干進行全員系統培訓

五、立足實際,制度設計研究常態化

    緊密結合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圍繞如何推進全市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體系化機制建設這一課題,及時印發了制度設計研究方案,成立了領導小組和專家組,在深入考察調研、總結多年群眾文化活動經驗、掌握群眾需求及意見的基礎上,撰寫了《銀川市群眾文化活動常態化、體系化建設制度設計研究報告》,並及時召集專家組進行分析討論,初步形成了一批政策制度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