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湖北省關於推進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2-10-15 10:19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15

 

 

近年來,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在文化部的指導和支持下,我廳堅持統籌城鄉、區域文化發展,推動文化惠民工程等重大文化建設項目重心下移,公共文化資源向基層和農村傾斜,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向城鄉基層延伸,不斷加大設施建設、隊伍培訓和供給服務等方面的力度,全省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逐步得到提升。已建立分級網絡化、覆蓋廣泛的省、市、縣、鄉、村五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體系,全面實現了每個縣市有圖書館、文化館,每個鄉鎮有綜合文化站的目標。目前,全省有公共圖書館108個(一級館28個、二級館34個、三級館30個)、文化館115個(一級館28個、二級館29個、三級館31個)、博物館(紀念館)120個、藝術團體100個、文化站1263個,其中,縣級公共圖書館91個、縣級文化館102個、縣級博物館85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支)中心107個、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41115個。

(一)加強領導,規范管理,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撐。湖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09年出台了《關於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若干意見》(鄂發〔2009〕31號),把實施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工程作為推動我省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點工程進行部署。2010年印發了《關於建立促進科學發展的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考核評價機制的實施意見》(鄂辦發〔2010〕6號),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省委、省政府對市(州)黨政領導班子考核的重要內容之一,加以要求和強化。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了今後一個時期積極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建設文化強省的發展戰略,將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作為其重要方面予以明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印發了《湖北省“十二五”時期文化改革發展規劃綱要》,對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進行了部署,提出了明確的目標和要求。

同時,加強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崗位管理。2008年,根據人事部、文化部《關於印發〈關於文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的通知》(國人部發〔2007〕19號)以及中共湖北省委辦公廳、湖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湖北省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試行意見〉的通知》(鄂辦發〔2008〕1號)的要求,結合我省文化事業單位實際,我們與省人事廳聯合印發了《關於湖北省文化事業單位崗位設置管理的指導意見》,對包括國家興辦的圖書館、博物館(院)、文化館、群眾藝術館、美術館(院)、展覽館、紀念館等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崗位設置管理提出了指導性意見,對崗位等級設置、專業技術崗位名稱及崗位等級、崗位的基本條件、崗位設置的審核和崗位聘用要求作出了明確規定,通過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內部人事制度改革,實現由身份管理轉變為崗位管理。各地也結合自身實際,推進了此項改革,經過幾年的實踐,全省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的崗位管理更加規范,結構更加優化,激發了廣大干部職工的工作熱情,增強了內部活力,管理水平得到進一步提升,推動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各地還結合本地實際進行內部改革,完善了一系列服務管理規章制度,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進一步得到規范。

(二)加大投入,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必要的經費保障。近年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對文化重視程度之高、投入之大可以說是前所未有。我省文化投入增長幅度高於全省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幅度,政府作為公益性文化服務的責任主體,主導作用日益凸顯。據統計,2005年,全省文化事業財政補助經費為5.17億元,2011年達到17.29億元,年均增幅達22.86%。在此期間,國家和省裡實施了以鄉鎮綜合文化站建設工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流動舞台車配送工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程、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配置工程、流動圖書車配送工程、縣級兩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工程等為代表的一系列文化惠民工程,先後投入7.3億元,使全省基層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質量和水平得到明顯提高。

(三)以重大文化工程為抓手,強力推進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建設。“十一五”期間,全省以實施重點文化工程為抓手,堅持把建設的重心放在基層,放在農村,著力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一是建成了一批標志性文化設施。全省新建了湖北美術館、琴台大劇院、琴台音樂廳、省博物館綜合館、中山艦博物館、辛亥革命博物館等大型文化設施﹔投資7.8億元、10萬平方米、全國單體面積最大的省級館湖北省圖書館新館即將投入使用,達到“中西部一流”水平﹔計劃投資10多億元的省博物館三期已動工。各市、州、縣也建設了一批圖書館、博物館、群眾藝術館(文化館),如宜昌市圖書館、群眾藝術館,黃石市圖書館,恩施州群眾藝術館,鄂州市圖書館,鄂州市博物館,咸寧市博物館,鬆滋市群藝館,赤壁市圖書館,團風縣圖書館,武漢市漢陽區圖書館新館等,有的已投入使用。二是鄉鎮綜合文化站設施條件全面改善。“十一五”期間,省政府將每年建設100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列為十件實事之一,共投資1.01億,新建、改建505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同時,我省爭取國家發改委、文化部投資6936萬元,支持我省建設綜合文化站480個,實現了全省所有鄉鎮綜合文化站得到新建改建的目標。文化部給予充分肯定,認為我省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網絡建設工作“領導重視,工作得力,成效顯著,形成了湖北經驗”。在此基礎上,中央財政補助設備購置資金4915萬元,為985個文化站按每站5萬元的標准配備了設施設備,鄉鎮綜合文化站服務條件得到有效改善。三是啟動縣級圖書館、文化館建設工程。省政府決定在“十二五”期間,每年投資4000萬元用於補助20個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設施建設和設備購置。2011年支持建設的項目已啟動,各地堅持高標准,正抓緊建設。到“十二五”期末,全省將有近半數的縣級兩館得到新建擴建。四是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延伸至最基層。截止目前,投入2.3億元建成各級文化共享工程基層中心和服務點4.1萬多個,同時開通了湖北教育網台共享工程頻道、省電子政務外網共享工程頻道,實行全省農村黨員干部現代遠程教育基層點與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共建共享,覆蓋全省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網絡已基本建成,大大緩解了城鄉基層群眾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獲取信息難等問題。我省共享工程建設在全國領先,多次在全國會議上作典型交流發言。五是流動服務設施配備取得突破性進展。全面實現了每個縣市專業劇團配備一台流動舞台車的目標,全省計99台,是全國配備情況最好的省份之一,較好地解決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單位送戲下鄉轉場難、搭台難、交通難的問題。配備了119台流動電影放映車和1艘放映船,有效解決了基層群眾看電影難的問題。2011年啟動了流動圖書車配送工程,首批10輛流動圖書車已駛向荊楚大地,發揮積極作用。六是村(社區)文化活動室建設扎實推進。整合資源,將村文化室納入村級組織辦公活動場所統籌安排,加快了普及步伐﹔啟動城市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工程,2009-2011年,中央財政補助我省社區文化中心(文化活動室)設備購置資金8258萬元,目前已有154個社區文化中心和1282個社區文化活動室設備配置到位。

(四)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和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文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自2007年11月省博物館在全國率先實行全面免費開放工作以來,全省已有87家博物館、紀念館全部實現免費開放,年參觀人數逐年增長,2010年達到800余萬人次,是免費開放前的近3倍。省美術館2008年免費開放以來,舉辦各類展覽102次,公共教育及學術活動60余場,展出作品1.35萬余件,累計接待觀眾80萬人次。博物館、美術館免費開放惠及民眾,成為我省文化惠民的品牌工程,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益。2011年8月,我省“三館一站”免費開放工作全面展開。我廳制定下發《湖北省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績效考評暫行辦法》,進一步加強對免費開放工作的管理和監督。一年來,各縣(市、區)按照國家的部署要求,在國家補助的基礎上,想方設法落實配套免費開放經費,已為縣級圖書館、文化館配套1080萬元,為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套1309.5萬元。各圖書館、文化館和文化站按照國家的要求,積極推進免費開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服務條件進一步改善,服務能力進一步提高,服務效果更加明顯。2011年,全省公共圖書館總流通人次、書刊文獻外借冊次、為讀者舉辦各類活動參加人次分別較2010年增長了6.88%、8.24%、13.82%。恩施州各級圖書館提出了“跨出館門,開門辦館,服務社會,服務基層”的思路,州圖書館常年堅持為恩施特校的殘疾學生送書上門,輔導寫作,為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發揮了積極效用。鶴峰縣圖書館建立了“老區、蘇區特藏文獻庫”和閱覽室,受到當地黨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讀者、作者的廣泛支持與一致好評。全省文化館文藝活動等服務項目增加明顯,參加文藝活動、公益性培訓班人次增長明顯,2011年,組織文藝活動參加人次、組織培訓班人次、組織公益性講座參加人次分別較2010年增長了20.96%、42.64%、76.99%。恩施州文化館舉辦了廣場清江舞表演、廣場擺手舞表演、群眾合唱團等公益性免費培訓項目成果展示,深受廣大市民好評。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群眾文藝演出活動參加人次較前一年增長了12.49%,公益性培訓班參加人次明顯增長,增幅達24.18%。如利川市忠路鎮綜合文化站自2011年11月免費開放以來,做到節假日大型文化活動堅持開展,小型文體活動月月抓,陣地活動天天有。截止目前,多功能廳免費開放120天,服務內容包括土家健身擺手舞、傳統舞獅、民間吹打樂等輔導培訓,接待群眾3600余人次。該站開展的“龍騰盛世鬧元宵”民間文藝形式展演、“雙江新韻”廣場健身舞大賽、“讀好書、愛生活”全民閱讀有獎征文等活動精彩紛呈、群眾踴躍參與。秭歸縣沙鎮溪鎮綜合文化站免費開放以來,除了白天免費開展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外,文化廣場還堅持每晚免費開放一個半小時,並以每月300元的補助聘請了鎮小學舞蹈老師每晚給群眾開展廣場舞或健身操指導,更新舞蹈和健身操,激發了群眾參與廣場文體活動熱情,受到各界好評,新華網、湖北新聞網、秭歸廣播電視台、三峽秭歸在線等新聞媒體先後進行了報道。

(五)打造品牌,豐富服務形式和內容,努力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全省文化系統以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己任,注重在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上下功夫,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拓展服務領域,加強公共文化產品的生產,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文化活動,滿足群眾基本的文化需求。一是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近幾年來,全省文藝工作者創作的《家住長江邊》、《十二月等郎》等一大批專業和群眾文藝劇目立於舞台,在全省乃至全國產生了重大影響,有多項作品在國家重大文化評獎項目中獲獎,特別是在“八藝節”、“九藝節”中,我省“文華獎”和“群星獎”獲獎數均位居全國前茅。在去年下半年我省承辦的第六屆中國京劇節上,我省共有3台劇目入選,《建安軼事》更是榮獲一等獎第一名,表現出了我省藝術創作的不凡實力。各地深入挖掘當地歷史文化資源,傾力打造藝術精品,推出了一批劇(節)目,受到群眾歡迎。二是群眾性文化活動廣泛開展。各地精心策劃組織了一批群眾文化活動,各具特色,漸成品牌,如:武漢市的“武漢之夏”群文活動,黃石市的“礦冶文化節”,荊州市“小太陽讀書活動”,鄂州市的“周周樂”廣場文藝演出,荊門市的群眾賽歌會、社區文化節和“農家樂杯”群文大賽,孝感市的“文明之光”廣場文藝演出和傳統民間舞蹈展演,十堰市的“人民廣場大家樂”和“武當武術節”,宜昌市的“三峽文化廣場月月演”和“端午文化節”,消夏文化節,恩施州的“女兒會”,潛江市的“月月紅”系列廣場文化活動,仙桃市的“星火燎原”全市農村文化中心戶調演,天門市的陸羽廣場文化活動等,得到各地人民群眾的積極響應和踴躍參與,較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需求。三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與利用取得成效。已有4個項目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105個項目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60個項目(353個項目保護單位)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展示活動深受群眾喜愛,成為熱點﹔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主要元素的重大文化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影響,尤其是在對外文化交流如荊楚文化走澳洲、挪威湖北文化周等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四是送戲、送書活動受到廣泛歡迎。充分發揮流動舞台車作用,持續開展全省專業院團上山下鄉巡回演出,年演出超過2萬場﹔開展“文化惠民、免費看戲”活動,共演出2506場,直接惠及群眾300多萬人次﹔開展送書下鄉活動,全省圖書館年送書下鄉80余萬冊。五是關注弱勢群體,積極為農民工提供文化服務。近年來,全省各級文化部門主動適應新形勢和新要求,尊重和維護農民工的基本文化權益,充分發揮自身優勢,採取有效措施,想方設法為廣大農民工服務。2007年,我省承辦第八屆中國藝術節,為讓農民工享受藝術盛宴,全省共舉行百余場農民工專場慰問演出,約有近百萬農民工在劇院、廣場、工地欣賞到了八藝節的精彩劇(節)目﹔尤其是中央政治局委員、原省委書記俞正聲、原省長羅清泉請農民工看花鼓戲《十二月等郎》,使廣大農民工倍感溫暖。2008年起,我廳相繼舉辦了“文化惠民、免費看戲”、“專業藝術院團優秀劇(節)目展演月”等活動,有計劃、有組織地安排精品劇目為農民工免費演出。省圖書館每年為社區農民工服務中心和農民工子弟學校贈送報刊和圖書,並為農民工及其子女免費辦借書證。省群眾藝術館在武漢市洪山區青菱鄉文化中心舉辦藝術講座,受到廣大農民工的熱烈歡迎。省市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分、支中心利用網絡平台,收集制作農民進城務工的相關信息資源,包括電器維修、電工操作等涵蓋進城務工人員可從事的大部分工種,為農民工提供了免費技能培訓的平台。全省各地公益文化單位主動為農民工子女提供免費公益服務,為他們送去關懷和溫暖。

(六)加強人才隊伍建設,不斷提高文化隊伍整體素質。實施對國家級重大文藝活動中獲獎作品和人才獎勵的政策,加大了對我省文藝人才的激勵力度。積極引進專業人才充實文藝人才隊伍,進一步提升了事業單位的專業實力。我省文化人才勇攀高峰,在各個領域表現卓異,一批優秀人才成為全國文化系統先進工作者、湖北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文化部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和省政府專項津貼專家。省群眾藝術館作為全省群眾文化工作的龍頭,人才集聚,同時有四位省級協會副主席,這在全國僅此一家。為加強村級文化隊伍建設,按省委、省政府要求從辭退民師中招聘了3648名有文藝特長人員為村文化員,緩解了村級文化人才短缺的壓力,推動了村級文化活動的開展。加強文化從業人員培訓工作,“十一五”期間對全省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全部輪訓了一遍,提高了從業人員的思想文化業務素質﹔組織音樂、舞蹈、戲劇、曲藝等各類文藝骨干培訓班,人員已達千人。今年上半年,我們進一步創新培訓形式,在中央文化管理干部學院舉辦湖北省公共文化管理干部培訓班,來自全省各地的文化局長、文化館長、圖書館長共95人參加培訓。通過學習,開闊了視野,開拓了思路,更新了理念,增強了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水平。目前,全省文化系統在職人員22501人,具有中級以上專業技術職稱人員7310人,約佔總人數的32.49%。他們辛勤奉獻,積極組織各類文化活動,開展文藝創作,成為活躍我省文化生活的骨干力量。

(七)加強指導和督辦,推動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和制度設計研究工作順利開展。我省的黃石市被列為創建示范區,“‘武漢之夏’群眾文化活動”和荊州市“小太陽讀書節暨全民閱讀活動”被列為創建示范項目。我廳高度重視示范區和示范項目的創建工作,及時向省委、省政府匯報情況,並積極與省直有關部門溝通協調,爭取支持。目前,已爭取省財政援助資金500萬元,街道社區文化站室建設資金1103萬元等。為更好地推動示范區創建工作,並以此為契機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2011年8月,在黃石召開了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暨國家級示范區創建工作會議,省政府、省委宣傳部領導出席會議並講話,對創建工作和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作了動員部署,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中國文化報》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特刊,專版刊發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暨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工作,作為“展示創建示范區風採,迎六中全會勝利召開”特別內容予以報道。為加強示范區制度設計研究工作,我們召開了省市專家對接會,將示范區制度設計研究納入“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綜合性課題,由省課題組組長擔任示范區課題組顧問。我廳加強對創建工作進行跟蹤指導和督辦,多次組織工作專班到創建單位,共同研究解決制約創建工作的困難和問題,推動創建工作開展。黃石市、武漢市、荊州市高度重視,積極開展創建,各項工作全面有序推進。同時,我省代表中部地區承擔“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綜合性課題研究任務,目前已完成《基層公益性文化單位經費基本保障標准研究》等子課題調研報告,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今年4月,文化部督導組對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工作進行檢查督辦,對我省的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

(八)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讓民營文化成為公辦文化的有益補充。近年來,我們堅持政府主導,充分利用文化發展的政策環境,引導和鼓勵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興辦公益文化,提供公共文化服務,一批民辦圖書館、博物館、美術館、文化中心成為公共文化的有益補充。如武漢市洪山區青菱鄉童愛武興辦的文化藝術中心、省美術院院長董繼寧自籌經費興建的紀山大屋﹒董繼寧美術館免費開放,深受觀眾歡迎和好評。其中,童愛武創辦的文化藝術中心在今年5月文化部召開的“全國農民工文化建設現場經驗交流會”上,被授予“全國農民工文化服務示范項目”榮譽稱號。

我省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我們也深切感到與人民群眾的期望存在一定的差距。投入不足,發展不平衡,社會資源不能共建共享,基層文化設施標准較低、設備陳舊老化,文化干部隊伍力量相對薄弱的問題仍然存在,切實需要加以解決。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將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示范項目為契機,以地市為龍頭,發揮典型示范作用,統籌城鄉文化發展,省、市、縣、鄉、村整體推進,硬件軟件建設齊頭並進,全面推進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科學發展上水平。我們將主要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網絡。抓住國家和湖北省實施市級“三館”和縣級“兩館”建設的機遇,堅持高標准,加強市縣兩級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召開全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現場會,推動全省基層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加強村(社區)文化設施建設,努力實現每個社區有一個文化中心的目標,整合資源,共建共享,形成綜合性服務平台﹔加強流動文化設施建設,繼續實施流動圖書車配送工程,抓好流動舞台車送戲下鄉。

二是進一步提高服務效益。深入做好博物館免費開放工作,積極推進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文化站免費開放工作﹔著力提升公共文化產品供給能力,探索建立群眾文化需求的動態反饋機制,多提供人民群眾歡迎的文化服務﹔進一步推進全省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加強數字圖書館建設,積極推進公共電子閱覽室建設。

三是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形成一批具有影響力的地方文化品牌,提高活動的受眾面和群眾參與率,把送文化與種文化結合起來,繼續組織開展送戲、送書下鄉活動。積極為農民工、殘疾人、老年人等開展文化服務。

四是加強基層文化隊伍建設。切實充實基層文化部門尤其是鄉鎮綜合文化站的工作力量﹔加大業務技能培訓力度,大力培養民間藝人、文化能人等農民文化骨干,加強對具有特殊技能的農村文化人才的扶持,大力發展文化志願者隊伍。

五是積極開展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繼續做好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創建和制度設計研究工作﹔爭取政策支持,力爭比照國家的做法,開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全面推進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