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四川省關於推進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創建工作報告
發布時間:2012-10-15 10:29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2-10-15

 

 

四川物產富饒、山川秀美、人文薈萃、文化燦爛,是我國的人口大省、民族大省、文化大省,也是我國改革開放總設計師鄧小平和開國元勛朱德、陳毅的故鄉。全省面積48.5萬平方公裡,轄21個市(州),181個縣(市、區),4668個鄉鎮(街道),總人口達9000萬。四川文化資源得天獨厚,涵蓋了人文資源的所有類別,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7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105個,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128個,博物館、紀念館122個,居全國前列﹔古蜀文化三星堆、金沙遺址在中華文明中有突出的地位。四川是全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第二大藏族聚居區和唯一的羌族聚居區,藏、羌、彝民族文化在國內乃至國際上極具影響。自2010年12月底文化部、財政部啟動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以來,我省高度重視,主動作為,將示范區申報工作及早提上日程。成都、攀枝花兩市的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親自挂帥,指導本市申報國家示范區工作。2011年5月,文化部、財政部公布全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入選名單,成都市作為四川省的代表,成功入圍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示范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我省始終將公共文化建設擺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以保障城鄉群眾基本文化權益為目標,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著眼長效機制建設,強化制度設計支撐,切實加大公共財政投入,積極探索了一條四川公共文化發展創新路徑。根據文化部要求,現將我省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情況匯報如下:

一、以制度設計為前提,全力做好制度設計研究工作

制度設計研究與示范區創建工作緊密結合,制度設計成果是創建示范區驗收的必要條件。自2010年我省獲得《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地位研究》《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研究》兩個國家一級課題以來,省文化廳庚即成立課題領導小組,督促課題承擔單位成都、攀枝花兩市成立課題組,落實經費,啟動制度設計研究工作,並為課題研究順利開展創造條件、提供保障。按照“專家對課題、課題對省份、省份對專家”的工作機制,我省多次邀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委員會專家李國新、馮守仁、王蓉親臨四川,指導我省制度設計研究工作。成都市堅持制度設計與創建實踐緊密結合,在高標准完成《政府公共文化服務主體地位》課題研究並得到國家專家委員會認可的基礎上,成功將課題中提出的十個方面的38條對策建議,轉化為市委、市政府《關於深入開展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的實施意見》,形成了支撐示范區創建的政策制度。其中,創造性地提出了將村級公共文化常年經費納入財政保障范疇的制度規定,破解了成都村級文化建設的歷史難題。攀枝花市以將課題研究與示范項目創建工作緊密結合,在完成《公共文化服務經費保障機制研究》課題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攀枝花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層站點運行管理辦法》,解決了每個圖書室每年6000元的運行保障經費、46個文化專干的編制、352個村文化輔導員的待遇和每年每個圖書室的考核獎懲兌現,基本建成了覆蓋市、區縣、鄉鎮、村的四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制度設計研究地順利推進,為我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以部門協作為抓手,合力推進示范區創建工作

我省高度重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示范項目建設,自2011年5月成都、攀枝花、瀘縣獲得示范區(項目)創建資格以來,省文化廳、省財政廳聯合成立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領導小組,由廳領導親自挂帥,相關處室負責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委員會專家全程參與,指導全省創建示范區(項目)工作。各示范區(項目)所在地也參照省上模式,成立了由當地黨委政府主要領導牽頭,各相關部門參加的領導小組,齊抓共管。尤其是作為國家示范區創建單位的成都市,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將示范區創建作為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之一,列入“一把手”主抓的重要工作內容,專門成立了創建領導小組,以市政府名義印發了創建規劃,以市委、市政府名義召開了全市創建電視電話動員會議,印發了實施意見,並將示范區創建工作納入了財政保障范圍和市委、市政府目標管理。為在全市營造“比、學、趕、幫、超”的創建氛圍,充分調動區(市)縣創建國家示范區的主觀能動性,成都市制定《成都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先行區(市、縣)評估標准(暫行)》並在全市組織開展創建“先行區”活動。通過考核驗收後,全市將市創建領導小組或市委、市政府的名義,命名授牌總數不得超過10個區(市)縣(含不超過5個的免檢區市縣)。通過這一抓手,實現區縣創成都“先行區”、全市創國家示范區的總體目標。攀枝花、瀘縣也分別下發示范項目《創建規劃》,並在此基礎上完成了制度設計研究方案、宣傳報道方案等配套方案。為進一步加強對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和示范項目的督促、檢查力度,形成了對示范區(項目)的規范指導機制,成都、攀枝花、瀘縣創建部門建立了專門的信息報送制度,形成了常態化的工作機制,推動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作為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的典范,成都、瀘縣曾多次在全國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工作會、制度設計經驗交流會上作典型發言。

三、以督查評估為手段,大力提速示范區創建工作

2012年4月16日至20日,文化部第十二督查組赴川對我省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進行了督導檢查,在認真聽取了四川省和成都市的工作匯報後,督查組深入成都市、縣、鄉、村四級公共文化陣地進行考察,並委托第三方社會調查機構零點公司,隨機抽取人群開展了文化工作人員和群眾滿意度調查。督查組高度評價了成都市創建示范區工作,22個督查指標優良率達到100%。據零點公司調查顯示,絕大多數受訪群眾對示范區創建和免費開放工作給予較高評價。同時,受文化部委托,按照文化部示范區(項目)督查工作要求,省文化廳組成了由廳領導帶隊,相關專家參與的督導組,分赴攀枝花、瀘縣,對“大地書香新農村家園工程”、“瀘縣農民演藝網”兩個示范項目進行了督查評估。在充分肯定攀枝花、瀘縣在創建過程中取得的成績的同時,提出了整改意見及建議,形成了督查評估反饋意見,並給國家督查組進行了匯報。督查組認為攀枝花大地書香新農村家園工程、瀘縣農民演藝網“這兩個項目分別達到中期預定的效果”。攀枝花市創建工作“組織有力,推動有序、活動有效、社會有益”﹔瀘縣創建工作“組織有力、隊伍有勢、活動有彩、宣傳有效、創新有常”。第一批創建工作的順利開展,充分調動了各地黨委政府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積極性,全省掀起了創建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項目)的熱潮。

四、以全會決定為推手,提升全省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文化事業的發展離不開黨委政府的關心和支持,作為公益性質的公共文化來說尤其如此。為切實提高全省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貫徹十七屆六中全會《決定》關於“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精神,我省主動作為,多方協調,將“積極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活動”寫入了省委九屆九次全會《決定》,形成綱領性文件,同時,有針對性地實施“五納入”政策,即將公共文化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納入城鄉建設規劃、納入財政預算、納入績效目標考核、納入文明城市評選。通過實行“五納入”,有力調動了各地黨委政府的積極性。成都龍泉驛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基層文化建設,提出了文化資源向基層傾斜、文化人才向基層流動、文化資金向基層注入的工作思路,全區12個街鎮鄉、146個村(社區)實現了街鎮(鄉)文化活動中心(站)、村(社區)綜合文化活動室、農民集中居住區文化活動室、流轉圖書室(農家書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圖書借還“一卡通”、市民藝術學校、市民藝術團、特色器樂隊伍、體育健身路徑(乒乓球台)“10個全域覆蓋”,讓基層人民群眾充分享受到了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成果,真正實現了文化惠民,全區城鄉群眾幸福指數不斷提升。四川公共文化正在實現四大轉變:一是從建設單一的文化設施、單項的文化標志工程向建設覆蓋城鄉的綜合文化服務體系轉變﹔二是從重視城市的文化資源配置開始向重視基層、傾斜農村轉變﹔三是從追求文化產品文化服務數量的擴張向追求服務質量產品性能的轉變。四是從圍繞“建得起”向“轉得動,可持續,有活力”的轉變。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根據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關於“推進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和省委九屆九次全會關於“積極推進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活動”的精神,我省參照國家做法,建立了四川省公共文化示范區(項目)創建評選制度,開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示范區、示范項目及文化先進單位的創建工作,形成創建工作的梯次,充分發揮示范區(項目)的帶動性、導向型,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實踐示范和制度建設經驗,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由部門行為上升為黨委政府行為,力爭用3-5年時間,培育一批帶動性、示范性的省級公共文化服務示范區(項目),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申報建立“儲備庫”。 同時,大力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制度設計研究工作,建立公共文化發展研究基地,為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供理論支撐和政策支持,努力建設成為與西部經濟高地相適應的文化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