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河北省秦皇島市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集中評議匯報材料
發布時間:2013-09-16 14:48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09-16

  秦皇島是一座文化底蘊深厚、生態環境良好的美麗濱海城市,轄三區四縣、一個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一個省級沿海經濟區,有75個鄉鎮、2265個行政村、22個街道和159個社區,人口302萬。 

  一、創建基本情況 

  兩年來,我市把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作為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和十八大精神的重要舉措,以創建工作為契機,圍繞建設沿海強市、美麗港城目標,強化“抓文化就是抓發展、抓文化就是抓民生”理念,全面實施開放強市、產業立市、旅游興市、文化鑄市發展戰略,著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和水平。成立了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增編4人組建了創建辦,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分工合作的工作機制。做到“三到位”:①規劃到位,與《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和《城市建設總體規劃》相銜接,高標准編制了《創建規劃》和《文化事業發展規劃》﹔責任到位,制定創建工作《實施意見》,明確創建工作的時間表和路線圖,層層簽訂責任狀,並將創建工作納入考核體系,市創建領導小組對縣區和市直部門分別擁有50分、5分的扣分權﹔監督到位,市創建辦、“兩辦”督查室實行月報告、季督導、半年總結、年度考評制度,創建中期市政府對縣區政府寫信督導,市人大、市政協多次對創建項目進行調研督導。建成了結構合理、特色鮮明、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保障了廣大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和需求,達到國家30條創建標准和72項驗收指標的要求。 

  二、創建規劃落實情況及成效 

  兩年來,我們嚴格按照國家創建標准要求,全力做好 規定動作”,著力在出精品、重實效上下功夫 

  (一)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全覆蓋 

  落實國家文化設施建設要求,編織了以市級“三館”為龍頭,縣區“兩館”為紐帶,以鄉村文化設施為基礎的網絡體系。市級在原有文化廣場、圖書大廈、廣電中心、報業大廈、奧體中心的基礎上,建成了玻璃博物館,啟動建設了市博物館建設市圖書館、市群藝館均為國家一級館。區四縣新建3個文化中心,建成5個文化館、6個圖書館,均達部頒三級以上標准。建成1個少兒圖書館,7個數字影院新建了海港區、山海關區、盧龍縣“兩館”80%的行政村、83%的社區建成文化活動室,96%的村建成文化共享工程服務點,20戶以上自然村全部通廣播電視,實現了縣區數字影院、鄉鎮和街道綜合文化站、農家書屋全覆蓋。 

  (二)強化文化服務供給,確保人民群眾普遍受益 

  送文化、種文化、育文化相結合,著力推進文化服務便捷化、經常化。市縣鄉村四級文化設施免費開放,受益群眾達720余萬人次。建成京東第一家數字電影衛星地面接收站,實現了每村每月放映1場公益數字電影的目標,年均放映電影28000場次﹔實施“政府買單,百姓看戲”工程,年均演出150場,觀眾達30多萬人次。實施“政府補貼、文化惠民”工程,相繼引進國家京劇院等國內一流演出團體來秦演出,市民以成本價50%的低票價欣賞高品位藝術演出。各級文化部門年均組織“城鄉文化走親”、 “廣場藝術節”等各類演出7000多場次,實現了“天天有演出,周周有活動,月月有主題,常年不斷檔”,全市經常參加文體活動的群眾由43.2%提升到60%,人均參加文體活動的時間每周超過5小時。著力創作文藝精品、培育文化品牌, “國際長城節”等已形成獨特的地域文化品牌。“秦皇望海祈福文化旅游節”榮獲“節慶中華獎”創意獎,“七夕中華愛情節”榮獲中國十大節慶品牌。大型現代評劇《家住長城頭》獲國家優秀表演獎,《海誓﹒南戴河》獲省“五個一工程”獎,《秦皇島傳奇》獲第26屆中國電視金鷹獎優秀動畫片獎。成功推出《海上生明月》等大型劇目。全市191個項目獲省級以上獎勵。市、縣兩級文化館、圖書館流動服務車配備率達100%,“優秀傳統文化進社區”被文化部評為“全國文化志願服務優秀服務項目”。 

  (三)強化要素支撐保障,確保文化事業健康發展 

  各級財政投入3.27億元,設立各類創建專項資金5200萬元,2012年人均文化事業費50.1元,位居全省第一,比創建初期的18.9元增加了31.2元。全市基層工作人員達到2900多名,市級業務人員佔職工總數70%,縣級佔80%。採取“聘用制、簽約制”相結合的方式組建了市歌舞團,解決了小海燕評劇團演員不足的問題。採取“民辦公助”的方式組建了青龍滿族自治縣小西藏藝術有限公司等10個民營專業藝術團體。組建文化社團504個、藝術家協會10余個。積極引進、培養專兼結合的文化人才隊伍,基層工作者和文化志願者分別增加了1.9倍和9.7倍。長青劇團排演的《白毛女》選段,央視《文化視點》、《小崔說事》欄目給予報道。著力增強技術支撐,市圖書館在全省率先開通自動借閱系統,建立了衛星數字農家書屋和數字博物館,全市長期使用“手機閱讀”用戶達3.28萬人。 

  (四)強化社會力量整合,確保公共文化共建共享 

  文化部門與體育、工、青、婦等單位聯合制定下發文化資源共建共享機制方案,整合職工之家、青年之家、婦女之家、鄉文化站、村文化室等資源,打造綜合文化平台。把“希望工程”、“春蕾計劃”、“送溫暖、獻愛心”、“三下鄉”等活動有機結合,組織各界開展各具特色、豐富多彩開展的文化公益活動2600余場,較好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群眾對公共文化服務的滿意度明顯提高。 

  三、創建亮點及做法 

  我們在高標准完成“規定動作”的同時,結合市情實際,積極好“自選動作努力在出亮點、有特色上用力氣 

  (一)圍繞建設弱項出政策,注重創建工作的長效性 

  按照“固強補弱”的原則,在鞏固傳統優勢的基礎上,全力抓好薄弱環節。一是針對普遍性問題制定政策。針對創建中公共文化建設用地、水電價格、文化產業收入稅收、人才引進、惠民工程、文藝精品生產等方面的問題,制定出台了8個方面27條支持政策二是針對難點問題制定政策。為有效解決鄉村兩級文化隊伍不健全問題,下發了《加強地方縣級和城鄉宣傳文化隊伍建設的實施意見》,每個文化站配備了3個編制、每個行政村(社區)配備1名文化管理員三是針對工作機制制定政策建立了省市合作、專家咨詢、文化援助等機制辦法,為鞏固擴大創建成果,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全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 

  (二)圍繞社會參與抓示范,注重創建工作的帶動性 

  一是社會力量積極參與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推廣北戴河怪樓藝術園區建設、“秦皇島之夏”名畫收藏展吸引社會力量參與的經驗做法,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涌現出秦港集團投資建設港口博物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一批典型事例。二是開展了課題研究工作。在分析總結我市社會力量參與文化建設情況的基礎上,完成了《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政策研究》課題,並通過專家評審。三是將研究成果轉化為政策支持。發了《關於促進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實施意見》,從體制機制稅費優惠資金扶持激勵機制等10個方面給予鼓勵。四是增強文化服務力量。市文廣新局聯合市文明辦、財政局、教育局等單位聯合出台《關於廣泛開展文化志願服務活動的實施意見》,組建了4300余人的文化志願者隊伍,有效解決了基層公共文化服務力量不足的問題,受到了廣大群眾的歡迎。 

  (三)圍繞群眾需求強服務,注重創建工作的惠民性 

  一是開設社區“文化超市”。以社區為服務單元,根據群眾需求設置服務項目,開設涵蓋文化信息發布、文化商品銷售、文化政策咨詢等10多項針對性服務的“文化超市”,方便了廣大游客和市民,拓展了公共文化服務新領域。二是開展全民藝術培訓。建立群文培訓基地122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習基地8個,組織免費藝術培訓2000余場,培訓8萬余人,實現了文化藝術愛好者從高價學習向免費培訓的轉變。三是城市文化走基層。開展為農村送器材、送演出、送圖書等文化下鄉服務,省、市、縣專業藝術團體進鄉村演出400余場。採取“政府買單、百姓看戲”的方式,財政每年列支50萬元,支持市級演出單位深入基層演出,有關做法在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播發。四是開展“街頭音樂文化人” 活動。為豐富游客與市民的文化生活,在城市主要街區設置了150個“街頭文化音樂人”表演點,主要有聲樂、器樂、講故事等不同表演形式。 

  (四)圍繞傳承文脈塑特色,注重創建工作的地域性 

  一是促進文化多元融合。文化與工業、農業、旅游、科技等方面深度融合。昌黎國家級非遺項目“皮影”前延後展帶動百姓增收80余萬元。撫寧大新寨農民受農業科教影片《蘋果套袋技術》啟示,增收100萬元。《海上生明月》演出帶動旅游及相關行業增收500萬元。山海關、板廠峪、董家口等長城文化景區創收5.58億元。二是建設專題博物館。先後建成長城博物館、青龍民族博物館等12個專題博物館。這些專題博物館突出了區位優勢和地位價值,使博物館功能定位得以明確體現,在展示歷史文化的同時強化了民眾對城市文化的歸屬感。三是打造特色文化之鄉。打造了“中國葡萄酒文化之鄉”、“中國吹歌之鄉”、“中國奚族文化之鄉”等12個文化藝術之鄉品牌,以特色文化走富民之路。 

  (五)圍繞文化供給求實效,注重創建工作的針對性 

  一是開展“萬人問卷訴需求”調查。面向學生、城市居民、農民、軍人、個體工商業者、自由職業者及其他隨機選擇人群發放問卷調查表,匯總、分析調查結果,形成高質量的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研究報告,為制定城鄉群眾基本文化服務內容及量化指標提供了依據。二是建立信息發布機制。每年將全市重點文化活動、文化服務設施、文化旅游線路等文化信息,通過各級新聞媒體提前向市民和游客公示。編制秦皇島《文化地圖》、《文化便覽》和《一窗山海》便民服務冊,將文化服務延伸到賓館、餐飲、車站等場所,年發文化活動信息200余條(次)、《文化便覽》集冊3萬余份。三是建立信息反饋機制。在秦皇島數字文化網上開設了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平台,及時收集整理群眾意見和建議,適時調整文化供給內容和方式。四是建立群眾參與機制。每年面向市民征集晚會策劃案和演出節目,實行開門辦春晚和公演錄播。市民和游客免費索票、觀看,零距離參與。特別是針對暑期俄羅斯游客多的特點,在指定歌廳增加俄羅斯歌曲,在網吧安裝俄文輸入法。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 

  下一步,著力做好 “提升一個能力、發揮兩個作用、實施三個工程,全力在出成果、創佳績上使實勁。 

   “提升一個能力”。就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著力提升文化科技創新能力,研究和出台相關政策,方便廣大群眾利用現代科技手段享受普惠均等的公共文化服務。 

  “發揮兩個作用”。一是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加強示范區建設的頂層設計,注重總結經驗和實施效果,制定鞏固和提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規劃和措施,進一步完善長效機制,加大工作力度,,不斷推進示范區建設上水平。二是發揮人才的支撐作用。實施“人才興文”戰略,提升市、縣、鄉、村四級文化工作人員素質。堅持高層次領軍人物與基層文化人才並重,構建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扶持民間文藝團體發展,吸收發展文化志願者,壯大公共文化隊伍。  

  “實施三個工程”。一是公共文化設施提檔工程。本著“布局合理、門類齊全、功能齊備、便捷高效”的原則,進一步完善市縣鄉村四級文化設施網絡,確保達到國家建設要求。按照規劃抓緊推進市博物館建設,積極推進美術館、藝術家活動中心、大劇院等重點文化設施建設,遲早投入使用,抓好北戴河區“兩館”、山海關區文化館建設,力爭盡早投入使用。二是公共文化服務提效工程。進一步發揮文、圖兩館服務社會的主力軍作用,強化對基層文化站、村文化室的活動指導。搭建“歡樂城鄉”等11個文化活動平台,推動城鄉文化活動蓬勃開展。加強“文化超市”等前沿文化服務設施建設,為游客和市民提供優質便捷的文化服務。三是公共文化惠民提質工程。繼續推進數字文化等11項惠民工程,創建“四個特色”、“七個十佳”活動,推進“文化名鎮”、“文化藝術之鄉”、“傳統特色文化示范基地”、“七彩村庄”、“農村文化示范戶”建設。積極開展多形式、多層次的惠民服務,鼓勵各級文體設施為民開放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