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甘肅省金昌市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示范區集中評議匯報材料
發布時間:2013-09-16 15:09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09-16

  甘肅省金昌市地處中國西部、古絲綢之路河西走廊中段,1981年建市,轄一縣一區,總面積9600平方公裡,總人口50因盛產鎳而聞名於世,被譽為“祖國的鎳都”。境內以鎳為主的鉑族貴金屬礦藏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是中國三大資源綜合利用基地之一,是世界知名、全國最大的鎳鈷生產基地、鉑族貴金屬提煉中心和北方最大的銅生產基地。伴隨著祖國鎳工業基地開發建設,已形成有色金屬深加工、化工循環、新能源“三大重點產業”,以及電力能源、裝備制造、建筑材料、冶金、新材料、新能源和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集群先後被確定為新材料產業化基地、新材料產業國家高技術產業基地、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和全國工業固廢綜合利用示范基地,是甘肅省循環經濟示范城市和城鄉一體化建設試點市,已步入加快發展、轉型跨越的“快車道”2012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243.39億元市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23295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885元,位居甘肅省前列。 

  金昌歷史悠久,文化璀璨,遺產豐富,是古絲綢之路的重要節點城市馬家窯文化、沙井文化、紅色文化、宗教文化影響深遠,形成了鎳鈷工業文化、循環經濟文化、紅色文化、驪靬文化四大文化名片 

  金昌先後獲得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殘疾人工作示范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六連冠”、甘肅園林城市稱號,連續三次被中央文明委評為“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先進城市”。從2012年開始,我們圍繞建設繁榮文明和諧宜居現代金昌,又開展了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七連冠”和國家智慧城市等“六城聯創”工作,目前,國家園林城市和全國雙擁模范城市“七連冠”已基本通過驗收,全國文明城市順利通過了國家中期評估,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創建方案正在接受國家評審。今年5月,中國社科院發布“2013年城市競爭力報告”,金昌進入全國宜居城市百強行列,排名第77位,成為甘肅省最宜居的城市之一。 

  一、創建工作情況 

  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在國家創建辦的精心指導和大力支持下,我們抓住甘肅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的重大機遇,突出“文化興市、創建惠民”主題,切實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實現了“設施廣覆蓋、服務無差別、機制保長效、活動成品牌、百姓得實惠”的創建目標。今年93日至5日,國家驗收組對我市創建工作進行了實地檢查驗收,認為金昌市57個指標達到優秀等級,4個指標為達標等級,指標優秀率為93.44 %,現場檢查基本分得分為88.9分(西部標准基本分滿分為90.2分)。 

  (一)加強組織領導。及時成立了創建工作指揮部,建立了創建工作例會制度,高起點、高質量、高標准的制定了示范區創建工作規劃、實施方案、宣傳方案和制度設計研究方案,制定了《示范區創建過程管理細則》、《資金管理與使用辦法》等文件,形成了黨委統一領導、政府推動落實、部門聯動共創、社會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 

  (二)加大投入力度。2011年起,市、縣(區)政府每年分別列支1000萬元和200萬元,用於公共文化事業支出。2012年全市人均文化投入達到284元(不含基礎建設費),達到全省領先水平(全省平均為195元)﹔20102012年公共財政文化建設投入分別為6800萬元、9439萬元、15478萬元,增長幅度分別為52.41%38.80%、 63.98%。兩年來,市、縣(區)兩級財政投入10.8億元,超過了建市30年投入的總和。在城市文化核心區域和居民集中區新建了金昌大劇院,博物館,圖書館,傳媒中心,永昌縣文化中心,金川區“三館”等標志性文化建筑,市級文化場館建筑面積均達到1萬平方米以上,縣(區)級文化館達到6000平方米以上。 

  (三)健全制度體系。先後制定出台促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性文件40個,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的政策體系和促進公共文化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聘請黨校、高校專家學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行政管理人員和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工作人員,注重制度設計研究,重點開展了創新性、針對性較強的“公共文化服務企業參與機制”、“鎳都文化使者隊伍建設”兩個制度設計研究課題,課題研究成果得到國家創建辦專家組的好評。 

  二、創建工作成效 

  堅持不懈的創建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並培育形成了“七個特色品牌”,促進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一是文化基礎設施日趨完善。全市建成市級文化中心1個、公共圖書館3個、文化館3個、博物館3個,市、縣(區)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擁有率均達到100%,公共文化設施面積達到15萬平方米,人均達0.3平方米。建成鄉鎮綜合文化站12個、農家書屋138個、村級文化大院30個、文化健身廣場160個﹔建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支中心3個,基層服務點150個。 

  二是文化遺產繼承保護成效明顯。收集整理地方文獻40余種共1100多冊,收集 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726條,搶救性發掘民間藝術項目13個,已公布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32項,其中,字燈會、節子舞成功申報國保,永昌縣被命名為全國文化先進縣,永昌縣焦家庄鄉、紅山窯鄉、新城子鎮被評為甘肅省藝術之鄉,金川區新華村、永昌縣河西村被評為省級文化大院。 

  三是文化藝術創作繁榮發展。戲劇、舞蹈、音樂、小戲小曲、攝影等各藝術門類都創作出了一批具有較高藝術水准的優秀作品,在參加全國和省青年演員大賽中獲一等獎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1個﹔美術、書法、攝影作品獲省級以上獎項或在省級以上刊物、展覽上發表和入選作品120多件。公益性文藝演出年活動次數1.8萬多次,農民自樂班子176個,涌現出了永昌縣驪靬戲曲社、城關鎮戲曲協會、河西堡鎮鑫星演出隊、永昌縣朱王堡鎮頭溝村文藝隊、金川區雙灣鎮三角城村、古城村等一批典型。 

  四是文化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市現有旅游、音像、網絡、書刊、印刷、美術品、藝術培訓、娛樂和電影等九個門類的各類文化娛樂場所795家,初步形成了旅游產業與文化產業資源、市場共享,互為支撐、互為促進、共同提升的發展格局。2012年,全市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1.34億元,同比增長57%2013年上半年,文化產業增加值完成0.784億元,同比增長18% 

  經過努力形成了“七個特色品牌”: 

  一是企業參與服務品牌。指導金川集團公司、八冶集團公司等一批駐金大中型企業對照公共文化場館免費開放辦法,所屬文體場館設施向社會免費開放,有效解決了公共文化資源不足、社會文化資源利用率低的問題,最大限度地發揮了各類文化資源的服務功能和社會效益。 

  二是流動文化服務品牌。大力拓展基層群眾文化活動的新途徑,建立了城市援助農村文化建設的體制機制,深入開展文藝“五進”(進農村、進社區、進工地、進軍營、進學校)活動,廣泛開展流動圖書閱覽、流動書畫展覽,書畫進萬家、農村電影放映工程等文化下鄉活動,建立流動圖書站11個,流動書畫展覽館15個,流動舞台138個,公益性文藝演出600多場(次),電影放映4000余場,參與群眾達到40多萬人次。 

  三是地域特色文化品牌。依托特色文化資源,打造驪靬國際文化旅游節和金川區羊肉文化美食節,每年堅持舉辦殘疾人文化藝術節、人口文化藝術節、循環經濟博覽會、青少年國際生存訓練營活動等節會活動,編排了歌舞劇《驪靬神韻》,拍攝了首部實景電影《驪靬情》,由中國文聯副主席、著名評書藝術家劉蘭芳評說的長篇新編歷史評書《羅馬兵團消失之謎》正在中央廣播電台播出,金川區被文化部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命名為“中國羊肉美食文化名城”, 永昌縣“卍”字燈會成為絲綢之路民俗文化的特色招牌,促進了文化旅游業的繁榮發展。 

  四是社區文體活動圈品牌。相繼建成了人民文化廣場、科技廣場、龍泉景觀帶、昌泰花園、金水湖景觀工程等一大批公共文化活動場所,並整合企事業單位文化體育資源,加強服務網點建設,分片規劃建設了公共文化服務區、文體活動區、老年康體區、廣場展演區,為廣大群眾提供了廣闊的文體活動空間,形成了城市社區10分鐘(800米)文體活動圈。 

  五是業余文藝團隊品牌。建立並實施群眾文化輔導員進村(社區)包片輔導制度,支持業余文藝團隊和基層書畫社的健康發展。全市共培育社火隊25支,秧歌隊65支,民間藝術隊50支、小戲小曲隊62支,舞蹈隊38支,書畫創作室11個,確保了每個社區、行政村至少有一支業余文藝隊伍。兩年來,為民間文藝團隊配備樂器210套(件),實現了“一鄉(鎮)一特”,“一村(社區)一品”特色文藝團體的建設目標。 

  六是鎳都文化使者品牌。以“志願服務社會,文化感動生活”為主題,通過定期開展“鎳都使者”星級評定活動,鼓勵和引導群眾參與到“文化志願,情暖鎳都”公共文化服務中來。全市共建立文化使者工作站52個,招募文化使者2500余名,培育業余文藝骨干5000多人,成為支撐群眾文化活動蓬勃發展的重要力量。 

  七是高層論壇品牌。圍繞經濟社會發展,著力打造高層論壇品牌,每年舉辦的絲綢之路驪靬文化國際高峰論壇、沙井文化研討會、文化旅游產業發展論壇、中國甘肅循環經濟國際博覽會發展論壇,已成為在國內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響力的品牌論壇,為推進黨委政府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提供了重要平台。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這一“金字招牌”隻是一個過程、一種手段,文化興市、創建惠民才是我們的根本目的。創建工作隻有起點,沒有終點。下一步,我們將以此為新的起點,針對各位領導和各位專家提出的寶貴指導意見,按照“標准不降、投入不少、力度不減”的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進一步提升創建水平。立足西部,瞄准東部,盡快修編完善金昌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五年規劃,從更高標准、更高水平上推進公共文化建設,重點加快金昌市圖書館、博物館、傳媒中心公園、驪影視城、羅馬商業城、歡樂谷、綠城恆昌文化街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項目建設,力爭早日建成惠及於民 

  二是進一步提升服務能力始終堅持文化惠民,深化城鄉統籌、地企共建的創建模式,改革公益性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模式,延長開放時間,全時段發揮文化設施服務功效。積極開展文化需求和滿意度調查,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探索建立按需配送文化模式以建設智慧金昌為契機,加強數字文化建設,加快建立集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美術館等公共文化服務機構為一體的統一檢索和服務平台大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更多的人走進文化生活,成為群眾文化的主角,努力使金昌文化煥發蓬勃生機、展現獨特魅力、實現創新發展鼓勵引導有志於文化事業的企業和社會力量多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激發全社會參與公共文化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是進一步完善財政保障體系在財力增長的同時,按不低於財政增長比例的幅度列支公共文化支出,市本級每年至少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用於為民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產品。加大公共文化運用經費的保障力度,在已有公共文化設施全面免費開放的基礎上,將新建的文化場館全面實行免費開放,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 

  四是進一步推進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研究,加快理論成果轉化。充分發揮國有大中型企業等社會力量在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探索公共文化建設的政策、機制、途徑和方法,形成工礦城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新模式進一步總結創建經驗,提煉創新亮點,把具有普遍示范價值的成果轉化上升為理論、制度、政策,通過制度固定下來並不斷完善。加強宣傳推廣,切實發揮好典型帶動和示范引領作用,堅持辦好每年一次的中國甘肅循環經濟國際博覽會、中國金昌國際文化旅游節、青少年國際生存訓練營活動金川區羊肉文化美食節等節會活動,提升金昌文化軟實力,為西部地區和資源型城市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探索新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