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湖北省襄陽市在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創建工作會議上的經驗介紹
發布時間:2013-11-11 11:58 來源: 編輯:信息中心
信息來源: 2013-11-11

  襄陽很榮幸成為國家第二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城市,襄陽市將以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為新的契機,舉全市之力、集全民之智,大力實施“文化立市”戰略,加快建設“文化襄陽”,著力提高文化軟實力,為建設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提供硬支撐。 

  一、統籌推進,高標准開展示范區創建工作。一是完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強力推進市、縣(市)、鄉鎮(辦事處)、村(社區)四級文化陣地建設。三年內,市中心城區投資20多億元,新建襄陽市博物館、襄陽市圖書館、襄陽大劇院、襄陽市藝術中心等“兩館一院一中心”重點文化場館(所)建設,著力打造展現襄陽強烈文化氛圍、以文塑城的地標式建筑群落,形成建設文化襄陽的硬支撐。縣(市)區共投資15億元,新建、改建圖書館7.75萬平方米、文化館5.55萬平方米,改擴建後圖書館、文化館全部達標﹔全市77個鄉鎮、25個街道辦事處全部建成標准化綜合文化站。所有行政村(社區)建有不低於150平方米的文化活動室。著力在全市建立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健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絡體系。二是提高公共文化服務供給能力。建立四級文化服務保障供給機制。將分散在不同部門的公共文化資源和項目進行有效整合,推進文化設施網絡化覆蓋,文化產品網絡供給、連鎖式服務,實現基層公共服務資源的共建共享,著力打造城市“15分鐘”、鄉村“30分鐘”文化圈。推進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基本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縣縣有支中心、鄉鄉有基層服務點,實現“村村通”。創新公共文化服務供給方式。引入競爭機制,採取項目補貼、資助和政府招標採購等方式,通過集中配送、連鎖服務等多種方式,實現政府主導下的供給主體和供給方式多元化,有效解決公共文化產品供給不足問題。三是推進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堅持公共服務面向基層、面向群眾,實現重心下移、資源下移、服務下移。建立城市社區、新型農村社區文化活動長效機制﹔繼續實施農村公益數字電影放映、“政府買單、百姓看戲”等惠民工程。加強對城市農民工的關懷,建立農民工流動圖書服務和電影放映制度,重點解決農民工相對集中的建設工地看電影、看書、看報、參與文化活動的問題。建立弱勢群體和特殊人群的文化權益保障機制,鄉鎮(辦事處)文化站以上的公共文化場所設置殘障人、老年人、少年兒童的活動區域,縣級以上圖書館、文化館設置殘疾人服務專區、特殊人群文化活動項目。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鄉鎮文化站等城市各類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提高服務質量,努力讓人人享受均等化、便利性的公共文化服務。  

  二、持續創新,積極探索示范區創建的“襄陽模式”。 

  在確保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全面達標的同時,我們將進一步深化改革、創新實踐、破解難題,探索管用的辦法、長效的體制機制。 

  一是探索實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三員隊伍”建設。分層次建立“三員隊伍”,即:文化輔導員、文化指導員(文化志願者)、文化監督員。建立基層公共文化“三員”網絡服務機制,實行網絡配置、網格服務。每個鄉鎮(辦事處)綜合文化站設立文化輔導員3名、村(社區)設立1名,文化輔導員待遇實行財政補貼和政府公益性崗位支持兩種機制﹔每個鄉鎮(辦事處)設立3名有一定文藝特長、能夠進行文化活動策劃等的專業人員擔任文化指導員,文化指導員實行年度聘任制﹔文化監督員隊伍由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市民代表、鄉村(社區)干部、文化工作者等五個方面代表共同組成,對村級(社區)以上單位開展文化活動的情況進行全程監督。“三員隊伍”建設重點解決基層文化活動常態化的問題,形成“以服務效能為導向”的基層文化活動有方案、有指導、有服務、有評價、廣泛參與的局面。 

  二是探索實踐城市群之間“區域文化聯盟”建設。建立“襄十隨”(襄陽、十堰、隨州)城市群區域性文化聯盟,將示范區創建的成果惠及周邊城市。對區域內的文化資源進行有效整合,提高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的利用效率,擴大公共文化服務成果,實現城市群區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共建共聯、共聯共享、共同發展。  

  三是探索實踐歷史文化承古惠今、傳承發展建設。充分應用襄陽歷史文化的豐富資源,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成果,建設50個襄陽歷史文化、民間藝術、民間收藏博物館,應用現代科學技術讓傳統文化精品變成現代文化產品。引導和鼓勵群眾了解地方歷史人文知識、傳承特色民間工藝,幫助群眾學、練地方戲曲藝術,讓百姓在參與、傳承和創造中滿足自身文化需求,豐富基層群眾文化生活,形成承古惠今的文化發展模式。 

  四是探索實踐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營運的長效機制。在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以土地管理制度創新為突破口,引入市場主體,建設集鄉鎮文化站、影劇院、娛樂城、商業中心於一體的鄉鎮文化綜合體,文化、衛生、商業、便民服務於一體的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資金由市場主體籌集、政府給政策,日常運營由市場主體負責,公共文化服務由政府“買單”。 

  三、強化保障,形成示范區創建的強大合力。一是強化工作推進機制。建立政府主導、各方參與、資源整合、共建共享的公共文化建設機制,堅持大員上陣,高位推進,市、縣、鄉三級都成立由黨政主要領導挂帥的公共文化建設領導小組。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納入科學發展考核評價體系,按照“公共文化建設佔考核總分的3%”的標准,對縣(市)區黨政主要領導干部進行考核。制定襄陽市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建設行動計劃,實行重點工作路線圖管理、台賬式管理、全程化督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二是強化財政投入保障機制。建立公共文化經費投入保障機制,年度文化經費投入高於地方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投入佔財政支出的比例。設立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專項活動資金,其中文化產業扶持資金1億元。設立城鄉公共文化建設專項資金,人均文化事業費高於湖北省、全國的平均水平。千方百計保障公共文化事業單位正常的辦公經費、業務經費、重大專項活動經費、業務學習培訓經費。三是強化人才隊伍建設機制。切實加強各級各類公共文化服務人才隊伍建設,試點探索建立提高人才隊伍統籌管理層級的機制和制度。每個鎮(街)綜合文化站配備3名以上人員,村(居)文化活動室和圖書室配備1名財政補貼的專職文化管理員(文化指導員)。同時,加強業余文化骨干、文化志願者隊伍建設,2015年全市文化志願者達到1萬名以上。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文化隊伍培訓教育機制,每年培訓1000名文化輔導員、1000名農家書屋管理員、100名文化站長、100名文化骨干,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公共文化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