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
發布時間:2014-03-13 15:34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4-03-13

  為鞏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成果,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長沙模式”,打造長沙群文湘軍,構筑具有“長沙特色,中部示范,全國影響”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升級版,根據黨的十八大《中共中央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國務院《關於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和長沙市“十二五”文化發展規劃綱要,制定《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 

  一、 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高服務效能”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樂享文化發展紅利,為長沙率先建成“三市”,實施“三倍”,力行“五推”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引領長沙人民共創共圓“小康夢”、“兩型夢”和“幸福夢”。 

  二、總體目標 

  堅持“以文惠民、以文樂民、以文育民”,基本文化服務全覆蓋、差異文化服務多元化、高雅文化服務有供給,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品質更加優秀,網絡更加完備,形式更加多樣,內容更加豐富,產品更加優質,效能更加突出,群眾滿意度大幅提高。以人民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系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基層文化陣地高效運行機制、文化隊伍專業化水平達到國內一流水准,更多優秀群眾文藝節目在國際、國內舞台嶄露頭角。 

  三、主要任務 

  1.實施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提質工程,全面提高公共文化建設設施品質。彰顯湖湘特色,立足城鄉一體,放眼國際視野,科學規劃,統籌安排,進一步完善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品質。一是規劃新建文化設施。市級層面著眼國際文化名城建設,打造長沙文化建設新地標﹔區縣(市)新建文體活動中心,非遺展示中心、博物館,鄉鎮(街道)、社區(村)依托本土文化資源建設示范性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社區文體活動中心﹔二是提質現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提升品質,強化功能﹔三是立足大數據時代,建設公共文化資源數字化服務統一平台﹔四是市區縣(市)兩級文化服務機構配備齊全流動服務設備,延伸服務手臂,擴大服務范圍,縮小服務半徑。在硬件設施上進一步完善10分鐘、15分鐘和30分鐘公共文化服務圈﹔在服務方式上構筑“陣地服務、流動服務和數字服務”相互配合、相互補充和相互協調的多元、立體,精細、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2.實施公共文化服務提效工程,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提高服務效能是唯一途徑。一是實施群文湘軍“五百行動”計劃,創新公共文化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廣泛開展公共文化人才培訓,全民提升公共文化人才隊伍的專業水平和服務能力﹔二是進一步壯大文化志願者隊伍,積極推進文化志願者走基層,開展培訓、輔導、講座、創作等文化志願活動﹔三是深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拓展免費開放領域,增加免費開放項目,延長免費開放時間,逐步推動青少年宮、工人文化宮、少年宮等文化場所免費開放﹔四是大力實施公共文化“五送五進”服務,消除服務盲點,實現公共文化服務全城覆蓋和均等享受﹔五是加強文化產品開發和數字文化資源建設,打造數字文化,建立網上公共文化服務平台,提供便利、快捷、優質的數字文化服務﹔六是建立群眾文化需求、評價、反饋機制,推動公共文化服務與群眾需求有效對接﹔七是鼓勵社會團體、企事業單位和民辦圖書館、博物館、民間職業劇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發展基地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努力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的公共文化服務格局。 

  3、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全民參與工程,建設以人民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系.一是樹立以人民為主體,以效能為導向的公共文化服務新理念,建立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二是廣泛搭建群眾文化活動舞台,培育文化活動品牌,為市民群眾提供展示平台和載體﹔三是引導市民群眾積極參與群眾文化活動,鼓勵市民群眾自我變現、自我服務、自我提高,使人民群眾成為創造文化的主體,演繹文化的主角,共享文化的主人。 

  三、重點項目 

  1.推進公共文化項目建設。加快濱江文化園“兩館一廳”(新圖書館、新博物館、音樂廳)建設,2015年全面建成開放﹔推進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西湖文化園、新廣電中心、長沙國王陵、銅官窯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二期)建設﹔加快完成市實驗劇場、市歌舞劇院劇場提質改造建設﹔加快推進寧鄉縣、長沙縣、開福區、岳麓區文體活動中心以及天心區、瀏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建設,整體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品質。 

  2.完善公共文化基層網絡。整合鄉鎮街道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和體育健身設施,提質建設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社區(村)文體活動中心。重點推進納入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范疇的15個小城市、中心鎮、特色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到2016年全部建有“一中心一院一場”(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數字影院、文化廣場)﹔建立公益電影固定放映點100個﹔繼續推進基層文化陣地示范建設工程,在全面完成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社區)文體活動中心的示范性建設工程的基礎上,三年內,以“讀有書屋,唱有設備,演有舞台,看有影廳,跳有廣場,講有故事,創有指導,辦有經費,聯有網絡”為標准,再提質建設10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500個村(社區)文體活動中心。 

  3.打造長沙“群文湘軍”。實施群文湘軍“五百行動”計劃,創作100個優秀群眾文藝節目,培育100名群眾文藝明星,打造100個優秀群眾文化活動項目,表彰100支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建設100個承載容量較大、集聚能力較強、配套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的群眾文化廣場﹔提升群眾文化專業人才隊伍的藝術素養,提高業余文化輔導員的藝術水准,廣泛招募文化志願者,鼓勵文藝愛好者自發組織群眾文藝團隊,組織地書、街舞、RAP、十字繡愛好者協會,到2016年,全市群眾文藝團隊達10000支,登記注冊達2000支以上。市群眾藝術館在全市群眾文藝團隊基礎上組建全市群眾文藝總團涵蓋合唱、器樂、舞蹈、曲藝、戲曲等藝術門類。常年參與文化活動的活躍人數翻番,文化服務志願者翻番。2014年,組織公共文化服務“長沙模式”、“群文湘軍高峰論壇”。 

  4.豐富公共文化產品供給。大力開展流動服務,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共文化“五送五進”服務,每年送圖書20萬冊,送演出600場,送電影2萬場,送展覽100次,送講座200場進村鎮,屋場、社區、校園和工地﹔加大群眾文藝原創節目的鼓勵扶持力度,建立以獎代投機制,對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立得住,叫得響,傳得開的原創群文節目給予獎勵,有更多群眾文藝優秀節目在國際國內舞台綻放﹔實施公益電影放映工程﹔關注農民工,留守兒童群體的文化需求,組建農民工藝術團、農民工文化活動俱樂部,組織文化志願者開展關愛留守兒童藝術培訓、閱讀、輔導﹔辦好《長沙群文》刊物,團結、培養文藝創作人才,為群眾文化創作提供藝術機會和發表平台,加強群眾文化活動策劃,每年組織開展各類群眾文化活動100000場以上,在群眾文化活動百花齊放的基礎上,形成長沙特色,產生全國影響。 

  5.加快建設書香星城。建設長沙區域圖書館總分館100個,文獻資源共建共享,通借通還,城鄉實現實現借閱“一卡通”。依托地鐵建設,圖書館進地鐵營造書香地鐵,設立地鐵自助圖書館20個。芙蓉、天心、岳麓等六區各設立24小時街區自助圖書館1個。組織開展全民閱讀活動,評選讀書達人十大藏書家書香家庭,市區居民年人均閱讀紙質圖書10本以上,電子圖書6本以上。 構建沿湘江城市群文化館(站)聯盟。創新文化館(站)服務內容和方式,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益,構建沿湘江城市群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多層次、多門類、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服務基層的長效運行機制,在活動的策劃、組織、業務培訓、文化人才培養使用、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等方面形成聯盟,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集聚力量,全面提升文化館(站)工作水平和服務效能。 申辦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群眾文化活動是長沙傳統優勢服務方式,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全國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建設以人民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得到文化部領導和專家的肯定。2014年,策劃組織長沙群眾文化月,積累經驗,形成規模﹔2015年向文化部提出申辦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2016年策劃組織舉辦首屆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力爭永久落戶長沙。 大力加強數字文化建設。立足大數據時代,加強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建設,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加強公共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打造公共文化數字傳播體系。 

  6.構建沿湘江城市群文化館(站)聯盟。創新文化館(站)服務內容和方式,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增強服務能力,提升服務效益,構建沿湘江城市群群藝館、文化館、文化站多層次、多門類、全方位的合作交流平台,努力形成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區域聯動、服務基層的長效運行機制,在活動的策劃、組織、業務培訓、文化人才培養使用、公共文化產品生產等方面形成聯盟,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集聚力量,全面提升文化館(站)工作水平和服務效能。

  7.申辦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群眾文化活動是長沙傳統優勢服務方式,有深厚的群眾基礎,在全國已經形成一定影響。建設以人民為主體的群眾文化活動體系得到文化部領導和專家的肯定。2014年,策劃組織長沙群眾文化月,積累經驗,形成規模﹔2015年向文化部提出申辦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2016年策劃組織舉辦首屆中國(長沙)群眾文化節,力爭永久落戶長沙。

  8.大力加強數字文化建設。立足大數據時代,加強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的建設,大力推進數字圖書館、數字文化館、數字博物館建設,建立公共電子閱覽室。加強公共文化資源數字化建設,打造公共文化數字傳播體系。

  9.形成公共文化服務大格局。優化公共文化資源配置,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效能,強化資源整合,形成公共文化服務合力。引導高等院校、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體育場館等企業事業單位探索公共文化服務共建共享的有效方式和途徑。進一步實施校園文化進社區、推動校園文化進農村﹔扶植高雅藝術進校園、進機關、進企業、進軍營。扶持、鼓勵民辦博物館、圖書館、美術館、民間職業劇團、非遺保護傳承發展基地等積極參與公共文化服務,形成公共文化服務全民共建共享的大格局。 

  10、深化公共文化單位改革,建立公共文化服務機構法人治理結構,明確功能定位,完善績效考核機制。推動市區兩級圖書館、文化館、群藝館、博物館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方面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 

  五、保障機制 

  1.切實加強領導。現代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是保障人民群眾基本文化權益,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徑,是各級履行政府職能,建設服務型政府,改善和發展文化民生的內在要求。各級黨委和政府要把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擺在全局工作重要位置,與經濟社會發展一同研究部署、一同組織實施、一同督促檢查,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納入政府實事工程、納入績效考核。市成立“提質提效”工程工作領導小組,統一指揮,調度,實施三年行動計劃。各縣(市)區要成立相應工作領導小組,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雙提工程”建設。 

  2.提供政策保障。切實保證公共財政對文化建設投入的增長幅度高於財政經常性增長幅度,提高文化支出佔財政支出的比例。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范圍,保障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和運行。制定完善文化經濟政策,支持社會組織機構個人捐助和興辦公益性文化事業。在文化事業建設的基礎上,設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長效運行引導資金,人均公共文化事業經費達到國內領先水平。制訂公共文化人才培養政策,建立公共文化人才激勵機制,形成關注、關心、關愛公共文化人才的濃厚氛圍。各區縣(市)設立相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長效運行專項資金和完善相應政策。 

  3.形成推進合力。建立黨委統一領導,黨政齊抓共管,宣傳文化部門組織實施,有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工作體制和工作格局,形成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強大合力。注重發揮省會城市優勢,整合省會文化資源,建立省市文化單位和文化人才協調合作的聯動機制,形成省市共同建設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良好局面﹔發揮國家首批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的影響力,積極爭取中央文化部、財政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政策、資金的支持。 

                                   0一三年十一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