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工作信息 > 公共服務司
公共服務司
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交流材料—湖南省長沙市
發布時間:2014-04-04 10:44 來源: 編輯:公共服務司
信息來源: 2014-04-04

強力推進設施提質服務提效工程 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201311月,文化部、財政部在上海召開了創建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工作會議,長沙以總分“中部第一,全國第二”的優異成績榮獲首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稱號,並在會上作典型經驗發言。按照文化部下發的《關於加強第一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項目)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們迅速行動,組織開展了創建工作“回頭看”,對照創建標准、先進城市、群眾需求,認真查找創建和驗收過程中發現的薄弱環節,對查找出來的問題進行了認真分析和梳理,制訂啟動了《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深化示范區創建成果,推動了我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科學發展。

一、以項目建設為支撐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設施品質

按照“整合資源、分步實施”的原則,提質四級公共文化設施,建成一批環境、功能、保障一流,全國領先的公共文化設施,形成便民惠民、運行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務網絡。

1、在建項目抓提速。推進主導性市級重點文化體育項目建設。完成濱江文化園“兩館一廳”(圖書館、博物館、音樂廳)建設。2014年,新圖書館試運行開放,2015年,新博物館、音樂廳建成開放。完成市群眾藝術館配套設施實驗劇場提質改造工程,2014年投入使用,使群藝館功能進一步得到拓展。圖書館、群藝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准。推進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中心、西湖文化園、新廣電中心建設﹔加快長沙國王陵、銅官窯、炭河裡三大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推進骨干性區、縣(市)文化體育設施建設。寧鄉縣、長沙縣文體中心2014年建成投入使用,開福區、岳麓區文體中心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到2016年,力爭區、縣(市)全部建有文體活動中心。

2、已建項目抓提質。推進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提質。在全市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全覆蓋的基礎上,實施示范性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整合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和體育健身設施,建成集文化體育活動功能、書刊閱覽功能、教育培訓功能、網絡信息功能於一體的綜合文化服務中心。2014年、2015年、2016年分別提質30個、40個、30個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到2016年,90%的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達到國家一級標准。重點推進納入全市城鄉一體化建設范圍的15個小城市、中心鎮、特色鎮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建設,到2016年全部建有“一院一場一中心”(數字影院、文化廣場、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形成“一個平台,多元服務”的公共文化服務新格局。推進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室)標准化建設。功能布局要配有標准的公共電子閱覽室、書刊閱覽室、多功能活動室。在已建有290個標准的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室)的基礎上,2014年、2015年、2016年,每年分別提質100個具有示范性的社區(村)文化活動中心(室),繼續實施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優化農家書屋管理和運行,推行農家書屋星級管理模式,改造提質全市1364個農家書屋,使60%的農家書屋達到星級以上水平。

3、特色項目重創新。全面落實《長沙圖書館總分館建設實施方案》要求,形成以市圖書館為總館,區縣(市)圖書館為中心館,鄉鎮(街道)和村(社區)圖書室為分館,以街區自助圖書館、農家書屋、圖書流動服務車為補充,廣泛吸收企業職工書屋、學校圖書館(室)加入的總分館體系,實現借閱“一卡通”。依托城市高鐵、地鐵站點,建設高鐵、地鐵自助圖書館,到2014年建成開放3個高鐵、地鐵自助圖書館,到2016年建成開放7個高鐵、地鐵自助圖書館。到2016年,各區縣(市)在交通便利、人口集中、需求旺盛的街區建設自助圖書館1個以上。立足大數據時代,加強文化與科技的深度融合,建設數字文化館、數字圖書館、數字博物館,形成資源豐富、技術先進、服務便捷、覆蓋城鄉的數字文化服務體系,保障100%的市民群眾方便、快捷享受全方位的公共文化數字服務。搶抓“三網融合”、4G等技術創新和應用的機遇,讓每一個家庭和市民逐步成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客戶端。

    二、以群眾需求為中心 全面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堅持以人民滿意為標准,不斷豐富服務內容和創新服務方式,大幅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

1、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內容建設工程。圍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歷史文化名城建設,圍繞提高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長沙城鄉社會和諧,加強公共文化產品的創作生產,豐富公共文化服務內容,講好中國故事,傳播長沙聲音。以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和“國家舞台藝術精品工程”、“文華獎”、“群星獎”等為龍頭實施公共文化產品精品戰略。深入挖掘長沙湘劇、花鼓戲、彈詞、山歌等本土文化藝術資源,創作一批具有鮮明本地特色,鮮活時代特點,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文藝精品,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文化需求。組織舉辦公共文化節目展演、作品展覽、“全民閱讀大賽”。創新創作生產扶持方式,加大公共文化產品創作生產的扶持力度,建立以獎代投機制,對具有示范性、導向性、影響力和長沙地方特色的原創作品給予獎勵扶持。充分運用數字網絡技術,建立特色文化資源庫,匯集豐富的、優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業劇團、民間文化和群眾文藝創作,群眾文化活動等數字文化資源,擴大特色文化傳播。

2、實施公共文化服務路徑創新工程。建立群眾文化需求反饋機制,實現公共文化服務供需有效對接,增強公共文化服務的針對性,注重引導群眾參與公共文化服務的自覺性。進一步優化公共文化服務機構免費開放。大力開展流動演出、流動閱讀、流動放映、流動展覽、流動培訓輔導服務,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公共文化“五送五進”服務,每年送圖書20萬冊,演出1000場,電影2萬場,展覽100場,講座200場進村鎮、屋場、社區、企業、校園和工地。推動校園文化、企業文化、社區文化、農村文化和軍營文化的雙向互動,融合互補。扶植高雅藝術進校園、機關、企業和軍營。讓走進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科技館、體育館、展覽館、美術館、音樂廳、報告廳、影劇院等成為人民群眾的一種生活習慣,讓群眾成為創造文化主體,參與文化的主角,享受文化的主人。

3、實施公共文化服務品牌培育工程。按照“一區縣(市)一精品”、“一鄉(街)一優品”、“一村(社區)一成品”、“一行業一特品”的要求,大力培育公共文化活動品牌。進一步打造“雅韻星城”、“好戲天天演?歡樂滿星城”、“陽光娛樂?創業興文”、“文化橘州”、“舞動星城?歌涌湘江”、“千團匯演?百佳評選”、“外來務工人員精神新家園”、“候鳥俱樂部”等公共文化活動品牌。加強公共文化服務的組織性,構建多元性,彰顯公益性,讓公共文化服務更加充滿活力,更加有效惠民。實施長沙群文湘軍“五百行動”計劃,打造100支優秀群眾文藝團隊,打造100個優秀群眾文藝節目,評選100名群眾文藝之星,創造100個優秀群眾文化活動項目,打造100個承載容量較大、集聚能力較強、配套水平較高、社會影響較大的群眾文化體育廣場。到2016年,全市群眾文藝團隊登記注冊達2000支以上。薈萃全市優秀群眾文藝團隊,建立長沙群眾文藝總團。舉辦民間文化節慶活動,評選表彰“民間特色藝術之鄉”、“市級文化示范鄉鎮(街道)”、“文化先進鄉鎮(街道)”和“優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地”。

     4、實施公共文化服務人才建設工程。制定公共文化事業人才發展規劃,盤活現有人才資源,加強專業文化工作者、群眾業余文藝骨干、社區業余文化輔導員及文化志願者隊伍的建設,提高思想素質、專業素養、藝術水平和輔導、培訓、組織協調能力,提高服務能力。依托高等院校、藝術職業院校和黨校、行政學院等人才培訓機構以及公共文化服務單位建立公共文化人才培訓基地,實施文化人才培訓計劃,每年培訓基層文化工作者、業余文化輔導員、業余文藝骨干200300名﹔培育文化領軍人物,關心支持文化領域各類專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民間文化能人的生活、學習、成長和進步。創新人才選拔任用機制,引進高端文化創意人才。鼓勵扶持專業劇團、民間職業劇團、群眾文藝團隊組建“小劇組”、“小劇社”、“小劇團”,開展公益巡演和輔導、培訓活動。開展“雷鋒號”文化志願服務,設立“雷鋒號”文化志願服務點100個,把具備文化藝術素養、熱心提供志願服務的專家教授、文藝工作者、文化能人、大學生和文藝社團吸納進來,壯大“雷鋒號”文化志願者隊伍。  

     三、以改革創新為突破 激活公共文化的體制機制活力

    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推進政事分開、管辦分開,合理界定政府、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和專業性文化行業協會之間的關系。逐步建立市文化行政部門宏觀指導監督、專業性文化行業規范運行、各類公益性文化機構依法開展服務和各種社會力量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宏觀體制和微觀運行機制。

1、推進法人治理結構改革。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明確不同文化事業單位功能定位,建立法人治理結構,推動公共圖書館、博物館、文化館等組建理事會,吸納有關的代表、專業人士、各界群眾參與管理,暢通群眾監督評價的渠道。

    2、建立政府購買文化服務機制。深化財政投入方式改革,將傳統文化事業撥款方式轉變為現代公共服務型政府購買公共文化服務的方式,採取政府採購、項目補貼、定向資助、貸款貼息等政策措施,鼓勵和扶持各類公益性文化機構、社會力量和文化企業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3、大力培育文化非營利組織。引導和鼓勵社會力量通過興辦實體、資助項目、贊助活動、提供設施等形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鼓勵有專業知識、服務技能和管理能力文化人才、管理人才創辦“民辦非企業”文化服務機構,鼓勵公益文化骨干機構發起組建行業協會。引入競爭機制,鼓勵企事業單位、民辦博物館、圖書館、民間職業劇團、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發展基地等社會力量參與公共文化服務。

    4、整合公共文化資源。整合省會公共文化服務資源,統籌設施管理使用,統籌資金項目安排,統籌重大活動開展,發揮綜合效益,提高整體服務能力。深入推動文化與基層宣傳文化、黨員教育、科學普及、體育健身和教育、園林、旅游以及工青婦等各個行業部門的資源整合,充分發揮工人文化宮、青少年宮、婦女兒童活動中心、老年人活動場所及城市公園在公共文化服務中的作用。

四、以政府為主導 建立健全長效保障機制

突出政府主導,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經費投入、強化監督考核、創新體制機制,激發全社會參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熱情和積極性。

     1、加強組織領導。以市委、市政府“兩辦”文件下發了《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建立政府統一領導、機關部門分工負責、社會團體積極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協調機制。成立了長沙市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協調領導小組,由市人民政府市長任組長,市委宣傳部長、市人民政府分管副市長任副組長,市直相關部門和各區縣(市)人民政府為成員單位,相關負責同志為成員,統一協調全市文化陣地建設、設施設備管理、經費資源配置、人才隊伍建設等相關事宜。各區、縣(市)都成立了協調領導小組。建立由主管部門和各相關單位共同參與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社會聽證和咨詢制度,加強對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理論研究和指導。

     2、強化督查考核。將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提質提效三年行動計劃納入各級黨政班子和領導干部績效考核內容,通過實事下任務,考核排名次,示范樹典型等方式和途徑,加強考核評價。建立重點項目信息月報制度,及時掌握情況,定期調度工作,確保建設進度,市政府成立專項督察組,定期開展明察暗訪﹔對進度不達標,開放管理不到位、服務群眾不滿意等問題進行通報批評,限期整改﹔開展區縣(市)交叉互評,召開現場經驗交流會,形成競相趕超,相互比學的良好氛圍。

    3、加大經費投入。發揮公共財政的主導作用,保障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經費優先安排,市和區縣兩級財政每年安排1800萬元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專項引導資金,並列入常年財政預算,其中市本級800萬元。在原保障渠道不變的情況下,提高了鄉鎮(街道)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村(社區)文化活動室(中心)、農家書屋、未成年人綠色上網場所、送戲送電影下鄉等補助標准。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我們在加強示范區後續管理方面雖然做了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與上級要求、先進城市、尤其是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相比,我們的工作仍然任重道遠。我們將一如既往地保持高昂的熱情和務實的作風,認真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進一步完善設施網絡、創新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能,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以文化助推長沙人民實現小康夢、兩型夢、幸福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