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北碚區加快數字文化建設 打通公共文化服務“最後一公裡”
發布時間:2014-08-26 10:06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08-26

  重慶北碚區是第二批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區。在創建工作中,堅持以數字文化建設推動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一體化充分利用數字化、網絡化技術,讓公共文化服務由文化館(站)直接進入到城鄉群眾的電視、電腦、手機等終端平台,全區公共文化服務更加暢通、便捷和快速,在區內基本構建起“城鄉一刻鐘文化服務圈”。 

  一、完善網絡體系,打造三大數字平台一是建數字文化館平台。在全國率先試點建成數字文化館,綜合遠程培訓、文化體驗、多媒體移動終端、資源加工服務平台為一體,共同構成數字文化館平台體系基礎數字平台歷史累計訪問量12.5萬次遠程培訓輔導平台累計直播培訓36場,直接參與直播現場學習的人數2.55萬余人(次)二是建數字圖書館平台。依托文化部三大數字惠民工程和圖書館總分館工程,對上與市館和國家圖書館實現虛擬資源共享對下與全區所有鎮街綜合文化站實現通借通還並延伸到村(社區)文化室,2013年全年實現通借通還36萬冊次。數字圖書館網站月訪問量達10萬余人次。三是研發碚殼數字平台。針對陣地性公共文化服務半徑不能充分覆蓋的實際,全面整合區內各文化單位數字資源和數字服務,與北大方正阿帕比公司合作,研發推出全媒體公共文化服務平台。這一平台,通過數字化內容集成,實現各文化單位公共文化資源有效整合、互聯互通。 

  二、完善技術體系,構建現代傳輸方式一是統一後台管理建立北碚文化系統大數據模型,構建文化體系跨庫檢索、知識關聯系統,從而實現多平台應用、同一後台管理。二是多途徑傳輸基於手機移動客戶端(APP),傳統互聯網站點、觸摸屏廣告機以及數字電視媒體的應用技術,依托互聯網、有線電視網、無線網絡、觸摸屏廣告機四種方式,實現文化資源在區域內的全面覆蓋。三是人性化服務各傳播媒介又各具側重點,可以滿足不同群體的個性化需求讀者借閱圖書時再也不用通過復雜的圖書目錄表,可以直接通過數字圖書平台查詢系統,隻需要用手在觸摸屏上一點,就能查詢到相關圖書的書名、目錄甚至摘要,並利用手機,掃描二維碼,就能下載喜歡的書籍。 

  三、完善服務體系,實現三大服務功能一是信息展示功能。碚殼數字文化服務平台整合了北碚區文、圖、博、美等四館信息資源,為群眾提供全方位的文化信息預告服務文化地圖信息服務地方文化推介服務。比如,市民想看文藝演出,就可以通過手機碚殼平台上發布的演出信息查看自己喜歡的節目,並為市民提供了網絡導航,輕鬆找到演出位置。二是文化體驗功能。開辟建立數字文化館體驗廳和數字圖書館體驗廳,打造文化藝術體驗服務,實現欣賞和學習互動共贏。如北碚區數字文化館,目前共接待體驗群眾約2.3萬余人(次),其中安排農民工和留守兒童體驗4次,服務特殊群體2997,共吸引來自全國各地的60余個文化單位參觀學習。三是資源建設功能。通過數字化加工和對外購買數字服務資源,整合推出以文圖博美四個數字館為主體的網上教學和展廳服務,使市民公平享受文化服務。比如,在數字文化體驗廳,大家跟著網上模擬舞蹈員學習,就能跳出標准的舞蹈動作。 

  四、完善資源體系,建立服務協調機制統籌各類文化單位數字文化資源和數字文化服務,實現三大數字平台上下全兼容。一是整合系統文化資源信息。整合系統文圖博美四館及綜合文化站數字資源和數字服務,保證不同類型、不同需求的城鄉市民第一時通過文化信息、文化地圖等功能模塊能就近便捷享受文化服務二是整合區域文化服務資源。建立北碚公共文化服務資源協調機制,將體育、工會、婦聯、團委、科協等部門服務資源納入數字平台建設。三是整合社會文化資源信息。將區內美協、作協、音協等6個協會分類納入平台服務模塊在農村建成10個文化大院,實施300戶文化中心戶提檔升級改造,在城市小區、企業廠礦、軍警營以及有條件的文化經營場所打造20個文化會所提供信息交流的平台比如,施家梁鎮泉湖文化中心戶就是通過企業參與,為農村群眾提供文化服務活動。 

  五、完善制度體系,健全數字文化服務機制一是強化行政保障。以區政府雲平台數字網絡為傳輸骨干,將碚殼平台納入政府平台統一管理,解決管理維護和資源整合、統籌協調難題。二是強化財政保障。區財政首批安排280萬元用於數字文化平台建設,以後每年安排定量資金,用於數字資源購買、加工及設備運行維護。三是強化技術支撐。聘請阿帕比公司人員常年擔任技術顧問向社會招聘技術人才全程參與區數字文化館和數字圖書館平台建設維護管理﹔免費向群眾開放數字化館和數字圖書館體驗廳,並有專業人員講解操作、用途,為市民提供服務。(來源:重慶市文化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