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文化部banner嵌入
當前位置: 首頁 > 信息發布 > 全國聯播 > 重慶
重慶
重慶市探索緊缺文化人才培養模式
發布時間:2014-10-11 10:02 來源:報送系統 編輯:李慶禹
信息來源:報送系統 2014-10-11

  鑒於戲劇編劇、舞美、導演、文物修復、演藝經紀等領域文化人才緊缺,重慶市文化委著眼於全市文化事業發展和文化體制改革的需求,創新人才培養機制,變被動適應為主動培養,依據重慶市文化發展對人才的需求程度,舉辦了為期半年的重慶戲劇編劇培訓班,邁出了文化緊缺人才培養的第一步。經過半年培養,在學員提交的畢業作品中,有一部具備排演條件,有三部劇目具備深度打磨空間,人才培養初見成效。該培養模式具有五個特點: 

  一、培養機制靈活。重慶市文化委與西南大學聯合開設為期半年的戲劇編劇培訓班,通過政府投入、單位選人、學校育人的靈活培養機制,依托人才專項資金的資助,充分尊重用人單位的培養需求,利用西南大學豐富的研究和學術資源,促進優勢資源整合和互補,降低了人才培養的風險,提高了人才培養的效益。 

  二、培養內容科學。針對傳統培養“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應用”的傳統觀念,遵循藝術創作人才開發和培養的客觀規律,聘請市文化藝術研究院、人才培養單位和西南大學的專家學者共同參與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科學設置課程和專題講座,嚴格按照課程教學體系開展質量評估,提高了培養的針對性。 

  三、培養形式多元。本次培訓既重視理論學習又強調技法寫作,基礎理論識以“必需、適用”為度,加強專業教學的針對性和實用性,開設劇本寫作實戰課程,將藝術創作與劇目觀摩相結合,並按技能要求形成模塊化組合,構建起“素質、能力、技能”三段遞進式課程開發體系。同時,以西南大學文學院為主體,以專業為核心,破除校內和校外界線,聘請國內外專家學者,建立學業導師團隊,學員按照2-3人組建創作團隊,在課程教學、學術研討、寫作和實踐訓練等各個環節,實現學業導師團隊對研究團隊的聯合培養與指導,並打破時間節點,形成貫穿學員終身的學業指導、思維養成、藝術創作“三位一體”的指導模式。 

  四、培養出口通暢。重慶市文化委探索的這種人才培養模式,尤其重視人才的跟蹤培養,委托市藝術創作中心對15名戲劇編劇班學員建立人才培養和發展檔案,實現深度、持續和系統培養。同時,完善了人才培養的“入口”和“出口”,本著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作用,為具有新創排演和打磨提高潛質的優秀作品提供平台和資金支持,完善人才孵化載體。(來源:重慶市文化委員會)